第421节蓝藻之未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洁白之空,蔚蓝之海。  

蓝藻在海中畅游,惊得一群群的海鱼分散奔逃。  

血脉觉醒之后,他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一次划水,他手指间、脚缝间的蹼都能带给他相当大的推动力。同时,他手臂、大腿、小腿都充满了发达的肌肉,让他轻轻振臂或者摆腿,都能向前窜出好长一段距离。  

血脉觉醒之前,蓝藻是多年的水手,水性就远超常人。  

现在,他的水性又暴涨了很多,就算比不上常年生活在海中的那些海鱼人,也差不多了。  

“这就是血脉的力量啊…”蓝藻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这些天里,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血脉”这两个字的份量。  

也彻彻底底地明白了,为什么全世界都如此看重血脉,古往今来,从未变过。  

因为血脉真的太重要了!  

单纯的血脉改变,就让蓝藻获得了非凡的提升。水性直接突破了他之前的极限,而他的付出?  

只是每天吃吃喝喝,然后是一些训练。  

“当然,霜吐给我吃的那些都是上等的魔法佳肴,是根据我的具体情况制造出来的。”  

“他给我设计的训练内容,也是量身定做,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训练极有效率!”  

“幸亏我是龙狮佣兵团的一员,否则我不会得到如此优待。”  

“事实证明,追随团长大人是我最正确,最明智的决定!”  

蓝藻对霜吐这样的友军,产生了基础信赖,对自身的际遇感到幸运,对紫蒂的怀疑消退了很多。  

而以上种种,都增加了他对龙人少年的崇拜和遵从。  

有关他和紫蒂,围绕“血脉改变药剂”产生的种种误会,和一些阴差阳错的遭遇,让蓝藻的内心信仰发生了改变。  

当时的噩梦,蓝藻早已记不清楚。  

内心最深处的信仰迁移,也是悄然无声的。  

就连蓝藻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蓝藻忽然收起了四肢,整个人平躺着,没有丝毫动作,却仍旧在海中快速穿行,并且游速只稍逊刚刚一筹。  

他借助了海流。  

就像天空中有风造成稳定的气流,善飞的鸟儿常常依靠气流来借力,延长自身翱翔的时间和距离。  

海洋中有水,同样也会形成海流。  

有的海流非常庞大且固定,但更多的海流却非常渺小和短暂。  

蓝藻此时就像是善飞的鸟儿,借助了一股短暂的海流,借力潜游,轻松惬意。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尽管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蓝藻仍旧心生愉悦和感叹。  

他能够感受到海流。  

每一股海流。  

只要在他的感知范围之内。  

这是超凡感知,这个天赋来源于他的类法术——流体感知。  

鱼人少年从渤浪鱼人血脉中获得了四种类法术:治疗术、亲近光环、精神鞭笞以及心灵视界。  

蓝藻也从鱼鳔血脉中获取了两种类法术。其中一个,就是流体感知。  

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流动物体的感知能力。  

就好像人们感知风向,其实感受气流的流向。但作为一个普通人,除非是大风,否则不容易能感知风向。经过训练的一些火枪狙击手、箭手,都有感知风向的本领。他们常常会在手指上涂一些自己的唾液,将自己的手指弄得湿润,加大对气流的感知。  

流体感知就是这种能力,但很高超,是超凡级别的能力。  

平时的时候,蓝藻就能感受到一些流体的趋势。  

当他集中精神,对此投入斗气,感知范围会扩大数倍,同时感知会更加精确。  

蓝藻顺着海流往前穿行。  

他几乎一动不动,就像是躺在一个海中的无形飞毯上,惬意且省力。  

当他乘坐的海流发生一些变化时,他也会稍微调整一下身体姿态,凭此继续混同在海流中。  

这种微型海流是多变的。  

但蓝藻凭借流体感知这项超凡天赋,轻而易举地让他几乎和海流合而为一。  

他喜欢这样的感觉。  

每一次畅游在海中,他都会从心底深处弥漫出淡淡的无尽的欢喜。  

每一次海中训练,对他而言,并不苦累,而是充满了享受。  

他对接下来的海底训练都报以期待。  

蓝藻闭合双目,脸颊两片的六道黑线一张一合。  

这是血脉觉醒后,他新生出来的人体器官——鱼鳃。  

鱼鳃闭合的速度,比最初至少快了六倍,这使得蓝藻能够迅速地从海中汲取到充足的空气。  

这些空气顺着气管填充到他体内的鱼鳔之中。这同样是新生器官,并且是鱼鳔血脉最主要的特征。  

鱼鳔迅速膨胀,带给蓝藻一股浮力。  

俘虏不断增大,让他直接突破海流的束缚,向海面迅速升去。  

蓝藻的脑海中,则回想起了霜吐曾对他说的话:“鱼鳔血脉浓度一旦达到30,超凡者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身体内的气体浓度。”  

“所以,鱼鳔中的空气你是可以压缩的。这也是你开始修行的空气炮斗技的炮弹来源。”  

“而你现在要做的,是压缩伱体内全部的空气,尽可能地吸收空气达到极限,并且将其溶于血液之中。这样一来,你就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自己的体能得到大幅提升。”  

“你的斗气诀需要更换了,你掌握的水草斗气诀已经不适合你了。”  

蓝藻此时训练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