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华人力量上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月后。  

港岛区警署。  

“蔡sir,恭喜啊。”  

“客气客气。”  

“恭喜蔡sir!”  

“今天我请下午茶!”  

九龙区警署。  

“李sir!早上好!”  

“好!”  

“恭喜长官荣升警司!”  

“都是庄sir扶持。”  

“今晚旺记!”  

湾仔警署。  

周华标穿着白色制服走进警署大门,兄弟们迎面撞见扛着皇冠的警司标叔,一个个连忙立正敬礼,大声喊道:“周警司!早上好!”  

“周警司!早!”  

伙计们都知道今天长官刚刚正式升职,他们必须把“警司“给长官叫爽了。  

否则周sir不爽,他们也要不爽。  

至于标叔那种称号平时用用可以,今天是周sir扎职的日子,一定不能用!  

周华标手指不自觉的捏紧衣扣,顺着台阶迈腿往上,一路上含笑点头:“早。”  

“阿明。”  

“大家早。”  

周华标笑着走进警署电梯,按下顶层办公室按钮,穿着白制服照规矩去找大佬报告。  

一来是从习俗上讲小弟扎职,都要去感谢大佬的栽培,二他也想去大佬面前秀秀新制服。  

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嘛。  

在小的们面前秀成就感是1,在大佬面前秀成就感是100,要是能够再被大佬夸一下,那么成就感瞬间爆棚。  

很明显,这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葛白也把庄世楷回港以后,递交上去的升职报告批完。  

这是给下属的升职报告。  

报告上“蔡元琪”,“李树堂”,“周华标”三位总督察都将升职为警司级大佬!  

宪伟级的华人警司!  

升职报告在上周正式公开批准,今天便是三人换上警司制服上班的第一天。  

啧啧,那场面是一个比一个足。  

不过,庄世楷之所以提拔这三个人是有不同考虑。  

首先是给警队增加华人宪伟层,以后开宪伟级的全港安全会议,他也不用孤孤单单一个人去开会了。  

其次,三人都是他以下的华人最高警衔。  

是时候把三个人提上来了!  

追随他的脚步补入警司级。  

集体天花板的突破。  

这会给下面的兄弟们空出上升渠道,导致兄弟们后续升职会容易很多。  

庄sir则是不断打破天花板的那个领头人!  

另外,蔡元琪、李树堂、周华标三个人则分别代表华人警队内部的三个群体。  

蔡元琪代表跟着庄sir一路拼过来的手足兄弟,属于警队中坚力量,庄sir的铁杆走狗。  

庄世楷有意给下属升职警司一定不能缺少他。  

一旦缺少他就会让最忠心的那部份人产生怀疑,庄sir是不是不再信任他们,跟着庄sir是不是没有前途等等…  

这无关情义!是人性最本能的考虑!  

因此庄sir给下属扎职,不仅不能错过蔡元琪,还得第一个就升蔡元琪!  

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他毫不怀疑阿琪对他的忠心,不过阿琪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有什么蔡元琪的想法是怎么样反倒不重要,关键是要做给其它兄弟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庄世楷不会犯出低级的政治错误,每次升职都是把蔡元琪排在最前,用足够的希望来回报跟他打江山的兄弟们。  

因此这次蔡元琪铁定扎职,庄sir是这样想的,伙计们也是这样想的,猜都不用猜。  

只不过庄sir抓住机会,一下报了三个人,才会给李树堂、周华标留出机会。  

庄sir升李树堂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首先是李树堂有足够能力,其次是李树堂有一批“李系”的下属。  

当然,“李系”早已并入“庄sir”,势力人群早已被同化。  

包括李树堂本人在内全部成为庄sir小弟。  

不过“李系”当中尚还有些香火情。  

这种“香火情”在当年是需要堤防的,可随着庄系力量形成碾压之势,连提防的力量都不需要了。  

因为一个港岛区“蔡元琪”就能打垮“李系”。  

而庄sir当年在压制住李树堂以后,也一直压着“李系”的升职渠道,导致几年间“李系”基本纹丝不动,蔡元琪等人却连连升职。  

李树堂更是不配和庄sir相提并论了,彻底沦为小弟级别。因此庄sir这次为了表现大佬风度,也为增强自己的力量,才决定通过升职李树堂的方式打开李系上升通道。  

当大佬不仅要会用人!还要敢用人!  

至于“标叔”则是单纯对老家的照顾。  

再加上考虑他近期的优秀表现。  

总之,蔡元琪升职是“必须”,李树堂升职是“重生”,周华标升职则是“资历”。  

这三点各有特色,改变着他们的人生际遇,三位警司大佬在上班时都意气风发,底下警官看见更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念。  

“叮当。”电梯抵达湾仔警署顶层。  

芽子正抱着一份文件走出署长办公室。  

“叔叔,早上好。”她看见穿着白制服出门的周华标,眯起眼睛笑道。  

“早呀。”周华标也露出笑容,脸上露出疼爱之色。  

庄世楷抬起头看见门口的身影,嘴角勾起弧度,合上文件夹喊道:“进来吧!标叔!”  

周华标朝芽子点点头,连忙昂起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