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逐渐正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曾书书有了新的名字,李沐给他取的,叫做新生,寓意焕发新生,重新开始的意思。  

没有姓。  

李沐告诉他,名字可以重取,但姓氏不能乱来,将来找回了记忆,仍用原来的姓名就是。  

李沐的体贴让曾书书备受感动,欣然接受了他的新名字。  

毕竟,他也不想总被人叫做无名。  

被认亲!  

曾书书暂时没了找回记忆的想法。  

毕竟,蜀山派的《九天玄经》骗不了人。  

他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便把博大精深的《九天玄经》练到了玉天境第五层,轻车熟路,如鱼得水。  

或许正如李小白师兄所说,他就是流落在外的蜀山派分子弟子。  

不然,哪能如此巧合,蜀山派的镇派秘籍恰巧就是他练过的。  

记忆没有恢复,但把道法武功找了回来,曾书书还是挺激动的,至少他看到了希望。  

感激师兄对他的救命之恩,曾书书虽然伤还没好,仍主动但当起了教官之责,传授叶鹏等人《九阴真经》和《九天玄经》。  

曾书书是修道之人,从小便学习《太极玄清道》,破译《九阴真经》对他来说没多大的难度。  

《九阴真经》再难,也难不过《御剑术》和《九天玄经》,但做为蜀山派弟子的入门功法,相当不错了。  

曾书书加入,蜀山派一代弟子的教学终于走上了正轨,把李沐从苦难的教学任务中解脱了出来。  

虽然几个徒弟资质很差,但曾书书这几日过的很快活。  

他找到了两个志同道合之人。  

两个师弟叶鹏和柳三元竟然用蜀山纪录典籍的仙器手机,录下了许多让人口干舌燥的影像和唯美的图片,血脉偾张的文字故事等等。  

观之有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看得他这几天气血两亏,不得已,又找大夫开了一些补气血的药物。  

至于他视若珍宝的小皇书,和两位师弟的珍藏比起来,粗制滥造,简直狗屎不如,早被他不知道丢到哪个旮旯去了!  

而两个师弟描述的等学院建成后,各类校花争艳等等畅想,更是让曾书书心向往之,恨不得学院立刻投入运营…  

曾书书迷恋了上蜀山的修炼氛围,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家。  

长此以往。  

即便他找不回记忆,怕是也不愿离开蜀山仙学院了!  

师兄说的没错,全民修仙,快乐修仙,他要用尽全力守护这片圣地…  

旁听了几次曾书书讲解的《太极玄清道》,李沐便主动放弃了《御剑术》和《太极玄清道》同修的想法。  

不说这两门功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单从威力和境界上划分,青云门的《太极玄清道》明显比不上蜀山的《御剑术》。  

毕竟,蜀山是传统的名门大派,有真正的得道成仙之人。  

整个诛仙世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真正成仙。  

张小凡集齐五卷天书,拎起诛仙剑干掉了鬼王,自己还受了重伤,弱爆了。  

至于让曾书书解析《御剑术》,李沐从没想过。  

连拜月教主那样的大拿都没能搞定,更别提诛仙世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代弟子了。  

反正有智能飞剑先用着,《御剑术》按部就班的修炼就是了。  

一路走来,和各种大咖接触,李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连经脉穴位都分不清的小菜鸟了。  

至于冯公子,师兄学什么她学什么,并不想在挑选功法上浪费时间。  

蜀山仙学院的筹备并没有因为曾书书的到来而停止。  

第一批入学的名单筛选了出来。  

五千人选中了一千人。  

有男有女,多是识字之人,或有技艺傍身。  

选中之人喜极而泣,欢天喜地的等待入学,落选之人则悲痛莫名,如丧考妣。  

几天的时间。  

蜀山仙学院的学校大门竖了起来,十多米的天然巨石上,用行楷刻下了“蜀山仙学院”五个大字。  

大门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十六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入门。  

则是“天地”二字,辉煌大气。  

再向里,则是一本雕刻成了书本样的巨石。  

书本巨石上,刻着被誉为修道界万经之王的全篇幅《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个没有《道德经》的世界,道家祖宗的成名作乍一现世,蜀山仙学院的威名顿时竖了起来。  

再无人小瞧这名不见经传的蜀山派。  

许多明智之士读完《道德经》之后,更是断言,《道德经》乃世间第一奇书。  

参悟《道德经》,或可立地成仙,蜀山派将此等鸿篇巨制公之于世,实乃造福苍生万民之义举,泽被万世。  

此言一出。  

蜀山派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那些落选之人顿足捶胸,仿佛错失了千年未有之机遇;更多的人则摩拳擦掌,主动进书院读文识字,为蜀山仙学院的下次招生做准备。  

一时间,蜀山仙学院在河阳城及其周边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人人向往。  

仙学院一步一步完善。  

叶鹏渐渐找到了存在感,修炼,安排新生入学前的准备,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仿佛已经看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