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真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励还没有丧心病狂到在岳父大人喜提儿子这天把媳妇摁到房里这样那样。(尽管很想)  

只是在无人处将周青抵在墙上,手掌垫在周青后脑勺,把人裹在怀里亲了个够本又说了几句令人耳红心跳的话才堪堪把人松开。  

倒也不是他良心发现主动松开,实在是十米之外李一已经等了有半柱香了。  

沈褐他娘招了。  

大步流星出了周府,沈励上马直奔暗影。  

老太太一把年纪在暗影的牢房里被折磨了许多天,这些天,暗影用尽各种手段,老太太始终像个没有心的铁人似的,一言不发。  

“她怎么突然想通了?”  

翻身下马,沈励大步朝牢房那边走去。  

李一跟在一侧,“她见了寇蓉。”  

沈励迈出去的步子登时就是一顿,错愕转头看向李一。  

李一立刻抿了一下唇。  

当时宁王作反,勾结苗疆圣女寇蓉,在清河县寇蓉被周青抓了之后,沈励就把人直接押送京都关进暗影。  

寇蓉这个人,身份复杂到令沈励都叹为观止。  

她是苗疆圣女,使的一手好蛊,被苗疆人尊为天神。  

苗疆圣女历代是不成亲的,为的便是维持圣女的清白之身。  

然而,寇蓉是石月馨的亲生母亲。  

当初宁王作反,寇蓉是宁王党举足轻重的人物,清河县怀山书院前身,清和书院里的那副画,画中内容可不仅仅是烟波浩渺,更不仅仅是皇城分布图。  

沈励后来问过皇上有关那幅图的事,皇上说,那是老荣阳侯的父亲从战场带回来的东西。  

有关这一点,周怀山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寇蓉却知道。  

而现在,咬死不肯松口的沈褐他娘,却因为见了寇蓉就突然招了!  

沈励深吸一口气,等李一的解释。  

李一舔了舔嘴皮,“是看守寇蓉的两个兄弟,闲聊的时候提了一嘴沈家老太太,寇蓉听到了,她说她有办法让人松口。  

那两个兄弟不敢善做主张,立刻把这话回禀给高副统领。  

高副统领原本是要上报的,但是当时您去王国公府接王瑾了,寇蓉又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让那老太太见她一眼,老太太肯定都招了。  

高副统领就让她去老太太牢房晃了一圈。  

老太太见到寇蓉当时就疯了似的扑过来要打人,后来......后来就招了。”  

沈励听着,心头涌起惊涛骇浪。  

寇蓉仅仅是去晃了一圈就能让人招了?  

正说话,副统领高立从不远处走过来,他看了李一一眼,朝沈励抱拳行礼,然后道:“你知道了?”  

沈励深吸一口气,“都招了?”  

高立点头,将捏在手里的卷宗递上去,“她知道的不多,不过也算是突破了。”  

沈励将卷宗接到手里,大致扫了一眼,“我现在进宫,你去找寇蓉聊聊。”  

高立点头,“你来之前,我一直和她聊着呢,她这边的事儿,有点复杂,算了,等你回来细说,也不是什么立刻就要听的。”  

沈励捏了下眉心,“继续吧,我回来之前,不要让她单独待着。”  

高立疑惑看向沈励,旋即明白过来,“你放心,我知道。”  

沈励就道:“那老太太呢?”  

“灌了安神汤,在牢房里呢,你放心,天黑之前醒不来。”  

沈励没多说,拿着卷宗直奔皇宫。  

御书房。  

皇上将沈励递上前的卷宗仔仔细细的看了,铁青的面色裹着压不住的怒气。  

卷宗上,老太太交待的清清楚楚。  

荣阳侯府出事当天,宫里一个老嬷嬷找到她,只要她肯配合,对方保证沈褐在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老。  

那时候,沈褐才做大理寺卿不足一年,官场地位极其不稳。  

当然,如果她不配合,那对方就把沈褐做下的丑事抖搂出来。  

双性恋,骗婚。  

当年沈褐在和黄宸成亲之前,一直与江南一位富商的儿子暗地里牵扯不断。  

沈褐是寒门出身,他能有钱读书,有钱疏通官场人脉,全靠那富商的儿子给他源源不断的资助。  

那么多年没少花人家钱。  

人家之所以愿意资助他,为的就是那一份真挚的爱情。  

然而沈褐前脚官拜大理寺卿,后脚就翻脸不认人,把找上门的富商之子溺河了。  

当时周青登门讨要嫁妆,抖搂出来的那幅画像,便是这富商之子的画像。  

这件事,沈励查的清清楚楚。  

那富商之子倒是没有真的死了,被沈褐秘密装了麻袋丢入河里之后,他命大的在水底挣扎出来,游上了岸。  

原以为感天动地的爱情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他从来没打算这种关系真能在阳光下被认可,他只是想离沈褐近一点,没想到自己一腔热忱却是终付错了意。  

富商之子对沈褐那么多年的感情是真的,沈褐下得去毒手他却不忍心报复,伤心之下,遁入空门。  

沈励当时之所以查清楚了真相却没有把事情当做契机去对付沈褐,为的就是尊重那位遁入佛门的,不想打扰他数年的平静。  

再者,就算这件事闹出来,终归也闹不到暗影去。  

刑部就能拦下一切。  

这件事,在卷宗上,只占了很少的比例。  

沈褐他娘答应宫里嬷嬷的要求,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不想儿子的丑事被爆,她失去现有的荣华富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