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章 炎帝首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既然父亲说了可以吃,那就…。  

握着手中的一粒粒清香果实,瞅了瞅,姊妹兄弟看了一眼,皆填入口中了。  

感受之。  

各有不同。  

多年来,所食用的五谷之物基本上都是熟的,这种生的…吃着不如果子好吃。  

没有果子香甜。  

也没有果子个头大。  

倒是吃了之后,身上暖暖的。  

热热的。  

体内的内力运转好像加快许多,数息之间,就精进了一点点?  

“天材地宝的果实…有独特性,若说完整传承下去,很难很难!”  

“应该也属于种植一两代,就会慢慢归于寻常的种子,然…若是对种子给于挑选上佳的种植。”  

“或许,也是一种另外的极佳谷物分支。”  

“这些果实内蕴灵韵,你们吃着…不会有碍身子,修行也有裨益,煮熟食用,效用也许会差些。”  

“除非焰灵出手,完全锁住那些果实的灵韵,让它们不要外泄。”  

“酿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可以尝试一下。”  

蜀黍!  

五谷之列,百谷之属。  

半亩方田里面生长的一株株谷物…很像,若说是蜀黍…也不为什么,天地间的种属本就多样。  

说不定它们还是近亲。  

“公子。”  

“这些谷物…终年不见天日的在这里生长,灵韵倒是不为有缺,也不为偏锋!”  

白芊红也伸手从远处的田亩中取下一些果实,是份属一株天材地宝的蜀黍果实。  

落于手中,细细端量。  

也尝了两颗。  

灵韵不弱,对自己这个层次没啥用,对玄关之下,助力还是强弱不一的,是好东西。  

灵韵!  

很完整,不为有缺。  

像先前诸夏出现的十二座九黎蚩尤一族留下地宫,那里面的天材地宝也不少,却…都有残缺。  

一株道韵完整的天材地宝,应该上承日月星光之润泽,下纳大地山川之精髓。  

大道阴阳,彼此相合,无间无外,灵韵圆满。  

就算不为全部,起码大部分的天材地宝是那般,一些罕见的天材地宝剑走偏锋,唯有在一些极境之地生长,令当别论。  

眼前。  

半亩方田上的那些谷物!  

明显非那些极境生长之物。  

品味它们的果实,确无什么灵韵缺失。  

“似乎…的确如白姑娘所言,这些蜀黍生长的很好,同外在天地间生长的谷物…几乎一般。”  

元姆也尝了几颗。  

以为然。  

按理说…这样层层阵势结界笼罩的地宫…生长的天材地宝会有残缺,同一层次,本源会弱一些。  

品味之,非如此。  

“是否这里的地脉阵势之故?”  

纪嫣然秀首环顾四周,想了一个理由。  

“若然你们也修习《神农录》,就可想明白了。”  

“地泽万物,神农无处不在。”  

“这里是地宫,那处半亩方田却非如此,再加上地脉阵势的作用,外界天地间的轻灵之气、大日之韵…会以另外一种法子浸润其中。”  

“是以,它们生长的没有挂碍。”  

“半步元丹之宝,对合道层次有些作用,作用也非大。”  

“既然阳滋、河上你们决定将来在这里布下道统传承,就不动它们了,任由它们慢慢生长吧。”  

“取走一些寻常的植株就好了。”  

“走吧,这里的天材地宝虽不少,唯有这株蜀黍最为珍贵,其余一些顶尖天材地宝有些见过。”  

“有些在典籍图录上都有。”  

“去前面的石像吧。”  

那些蜀黍的果实的确灵韵无缺,同昆仑得来的龙虎稻米相仿,若是生长在外面的紫府山。  

当不会有任何问题。  

生长在此间…就需要外在手段了。  

《神农录》大成,领域自成地泽玄黄之所,半亩方田便是充斥诸多那般力量。  

再加上地脉阵法之故,可以无缺生长。  

术业有专攻!  

芊红他们现在想到的问题,上古岁月,共工氏他们肯定也有思忖过,话语间,再次看向半亩方田的一些蜀黍之属。  

伴随方田阵势脉络的运转,一株株蜀黍自生浅浅的玄光,色泽不一,本源如一。  

这株蜀黍!  

接下来取走一些果实就行了,直接移植走…没有那般必要。  

天材地宝,总督府不缺,仙山之地…一株株元丹之宝的本源精髓都取走很多。  

其余一些天材地宝,更是如此。  

并蒂青莲臻至最巅峰的,也截取了一些灵韵本源。  

紫府山!  

有这处存在,再有外面的上古紫府山所在…的确无上妙地了,诸夏间…暂为最佳之所。  

四周的天材地宝,也多寻常。  

只是一些寻常的天材地宝罢了,虽有一些顶尖,也无大用。  

“这样的地宫…于焰灵姑娘你们而言,是有些司空见惯了,于在下而言…大开眼界。”  

纪嫣然闻此,无奈的摇摇头。  

轻捋颈间青丝长发,清眸生辉,细细端量半亩方田中的一株株蜀黍宝物,灵觉运转,扩散方圆。  

因武真郡侯将这些的禁制化去,四周的一些天材地宝也都入眼,单单灵觉感知的强度,都足以令人惊叹。  

何况眼前那株…半步元丹之宝的存在!  

在总督府,倒是见过不少天材地宝,还有顶尖的天材地宝,元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