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二章 家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于处理,封锁象郡徐闻之地的港口,是否要给于处理!”  

“其三,则是驰道、要道、水道的修建文书。”  

“一切都按照规划进行,还要超出规划一些。”  

“其余的文书,则是诸郡之地的一些小事,或是私斗之事,或是丰收喜事,或是发现了矿藏之地,或是发现了什么宝物。”  

“算着时间,今儿应该还会有文书传来,当是商行那些地方的消息。”  

乱糟糟的船舱之地,在云舒、弄玉的玄力收拾之下,梳理有顺,方长的宽大食案陈列。  

其上。  

正摆放着一份份香气缭绕扩散的肴馔,更有一壶壶的纯酿酒水,还有宁儿等人可以喝的浅淡口味果酿。  

品味面前的一块煎烤鱼块,白浅红很是点点头。  

焰灵的手艺…真是没法说,每一次都不同,每一次都那样的好吃,尤其还是汤谷的鱼儿。  

这里的鱼…身上有浅浅的灵韵,对于她们而言,没有什么用处了,对于宁儿、莫负她们,就有极大的好处了。  

一边小口咀嚼着美味,一边举杯品了一口酒水,将刚才处理的江南文书一一说道着。  

“江南之地,本就适合稻谷的生长,从安南之地引进来,如今…安南那里的产出,当不如诸郡之地。”  

“可惜,江南天候虽好,地形太复杂,上佳的田地不多,对于产出谷物数量极多的一些地方。”  

“安排合适之人,文书政策、采买手续…都要更为细化。”  

“再有十年,产量倍增之?”  

“数倍增之?”  

“都不难。”  

“蒙恬…当年帝国东出一天下,他没有分得多少功勋,而今…可以遂心意了。”  

“匈奴。”  

“不知交战起来如何。”  

夹过焰灵新做的一颗鱼丸,很有弹性,口中咀嚼,一股爆炸性的气息充斥唇齿之间。  

甚好。  

听芊红所言,又看向宁儿等几个小家伙。  

不错。  

玩累了?  

都饿了?  

此刻都在大口大口的用饭。  

倒是莫负那个小丫头,坐在晓梦身边,如今都快和晓梦一个模子刻印出来的一样了。  

正襟的坐着,有条不紊的用着膳食。  

多为可人。  

江南诸郡的事情,近年来基本上都是芊红在处理,自己是放心的,以芊红的才干,处理江南诸郡之事不难。  

江南诸郡,都是帝国新立下的郡县,没有那些错综复杂的力量,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纷扰。  

因处于江水之南,也算清静,许多策略的推进,都很顺利。  

正因为顺利,每一年、每五年的规划…基本上都会提前完成,时间来算,差不多将江南十年规划的一些事情都搞定了。  

二十年!  

总管督辖江南二十年。  

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年后,值得期待。  

若然江南的民力增长也能够远远超出预期,就更好了,然…岁月是最永恒的。  

江南谷物丰收,也变得寻常了。  

自江南谷物自给自足之后,帝国就尝尝抽调一些粮草辎重作为帝国军中所需。  

尤其是东郡王贲所在之地。  

江南提供的多一些,帝国对于山东诸郡之地的赋税就能够舒缓一些,就能够多一些怀柔。  

让那些地方的黔首庶民更早的安心,更早的归心于帝国。  

还有九原之地,也供给不少。  

燕赵之地,非寻常之地,果然蒙恬接下来真的要出兵攻打匈奴,所需的粮草辎重会是一笔极大的数目。  

从燕赵抽调?  

那…皇兄这一次北巡就没有意义了。  

燕赵还是要尽可能安稳,不为有损那里的平和,中原诸地可以抽调一些,江南富余之力多些,也不怕生乱,可以多抽调一些。  

于此,早先就有文书落下。  

芊红也和自己说过。  

而今,咸阳又来了文书,当提前做好准备,以江南多余之力,供给蒙恬九原所需?  

似乎不难。  

对于江南的家底,还是知道的。  

更别说,帝国还有关中郑国渠覆盖的广袤肥沃之地,也是一处巨大的粮仓。  

还有巴蜀之地,也是一处极佳的粮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辎重。  

帝国足可应对,就算打持久战,就算要打上数年,也足可应对。  

马匹?  

盖聂先生纵横勾连西域之地,来源也不缺少,真要开战了,来源就更多了。  

“象郡以南…和那座巨大的越郡外境孤岛之间,有一道峡口,徐闻之地,是在那里。”  

“既然有觉,那就暂时以总督府的名义,和连同象郡在那处峡口立下巡逻水师之力。”  

“文书,芊红你自己拟定,帝国水师眼下正无事可做。”  

“嗯。”  

“那处越郡外境之地,江南暂时对它的掌控不强,也不能让别人掺和,以总督府的名义,从诸郡抽调三万兵力,对那处地方给于清缴,整顿秩序。”  

“清缴之后,暂时不停留,在一些水利便利之地立下驻点就可,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清缴一次。”  

“自然,江南诸郡之民若想要迁移其中,也是可以的。”  

接着前言。  

周清再道。  

如芊红所言,事情的确不算很大,却也属于紧急之事。  

安南之地。  

还是有人注意到了,还是有人愿意花费大代价从那里采买大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