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一章 田言归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以有昭襄王的寿命,那就是还剩下三十年,果然嬴政没有那般长的寿数,短了一些。”  

“机会总是会有的。”  

“而且,有闻帝国武真郡侯擅长炼丹,后宫丽夫人服用之后,容颜清理不改。”  

“而始皇帝陛下应该也有那般丸药,却没有那般模样。”  

“可见,丸药之力于其作用也是不大!”  

将采摘的桃花落于三娘掌中,田言细语轻轻。  

眼下,她们能够做的,就是等待,除此之外,做任何动静,都是自寻死路。  

“嬴政!”  

“长生不老,蜃楼。”  

“大小姐,蜃楼的那些阴阳家之人不会真的可以炼制一些丸药吧,就算不能长生不老,有延寿之用,也是麻烦。”  

“那些人还真是废物,连一个蜃楼都毁不掉。”  

梅三娘看着掌心那朵粉色的桃花,花儿很好看,却不适合自己,她们要等待嬴政的死去?  

要等到什么时候?  

完全没有一个期限的。  

更何况,蜃楼要出海寻找神药,要炼制长生不老丹,也是令人烦心,那些人神神秘秘的,说不得真可以炼制出一些东西。  

“长生!”  

“人皆渴求,数千年来,谁可达到。”  

田言没有回应具体。  

因为自己也不太清楚,若只是延寿的丹药,武真郡侯就可以炼制出来。  

完全不需要阴阳家的。  

阴阳家需要炼制出长生不老丹,炼制不出来,他们的麻烦会很大,有倾覆之危。  

“大小姐,我们现在出入皆难。”  

“诸夏间的地宫都出现十一处了,令牌也有十一枚了,真不知道那些令牌上有什么秘密。”  

“农家那些人中掌握着令牌,将来是可以一观的。”  

“更为珍贵的天材地宝?”  

“还是难得的修炼之法?”  

“那些地宫中天材地宝都早就一些超凡脱俗存在了。”  

“还真想要看一看。”  

“大小姐,还是您更适合戴这朵花,真好看。”  

大小姐言语那般,当有抉择,梅三娘思忖数息,似乎…自己考虑的欠缺不少。  

反正,大小姐如何抉择,自己就如何。  

自己跟着大小姐的。  

嬴政,还是早点死吧。  

他死了,她们就轻松了。  

他不死…许多事情都棘手,她们都间接受到影响了,被束缚于此,难以动静随心。  

更有诸夏间的许多事情不能够掺和。  

甚为遗憾。  

说着,伸手间,将手中的那朵粉色桃花插入大小姐的发髻之中,微风吹来,摇曳生姿。  

梅三娘不禁赞叹。  

“上古地宫,已经有十一处地宫了。”  

“天材地宝造就超凡玄关。”  

“的确引人前往。”  

“扶苏公子成婚的时候,天宗晓梦子就有送来一株天材地宝。”  

“三娘,扶苏公子曾言,你的披甲门功法有缺陷,不如咸阳宫阮翁仲他们修行的圆满。”  

“阮翁仲他们所修,是武真郡侯亲自推演,是一门可以修炼极深处的炼体之法。”  

“典庆修炼至那般,已然到了尽头,欲要更进一步,多艰难。”  

“接下来有暇,我向扶苏公子为你寻找具体修行之法。”  

“你的实力更强,我也更安心。”  

抬手轻抚着头上那朵桃花,田言无奈一笑,并未将其取下,戴着就戴着吧。  

也是怡情。  

地宫之事,咸阳之内、齐鲁之地,都听了好多,若说不好奇,自是不可能。  

若是前往,也艰难。  

令牌所指的秘密?  

无论什么,和她们的关系不大,倒是悠然想起一件事,天材地宝于修行裨益,三娘接下来或有机缘。  

“阮翁仲!”  

“那些人修炼的身形太大了。”  

“披甲门的功法,我还没有修炼至圆满呢。”  

梅三娘摇摇头。  

阮翁仲他们自然知晓,是嬴政身边的护卫,实力很强,身材很是魁梧壮硕。  

都如巨人一样了。  

他们的实力的确很强,大小姐要为自己寻来他们的修行之法,还是不要了。  

想着以后修炼他们的功法,身形也是那般,就太可怕了。  

“三娘多虑了。”  

“扶苏公子说过,那门炼体之法,武真郡侯也有修行,武真郡侯就非那般。”  

“其中当有玄妙。”  

“似乎同蜀山的传承有些关联。”  

田言抿嘴一笑,三娘所虑,自己早有想到,当时也有多问,若然真会修炼至阮翁仲那般模样。  

自己也不会同三娘提起。  

“这…。”  

“还是不要了。”  

“大小姐,我们还是不要和扶苏有太多联系为好。”  

梅三娘心动。  

披甲门的功法实则只能够修炼至化神层次,化神层次都有一些残缺,只能够靠不断的打磨肉身才能圆满。  

近十年来,自己的实力精进很慢很慢,功法前面已经没有进益了,只是不断的进行肉身打磨。  

若然有阮翁仲他们的修炼之法,直达极深处,还是武真郡侯所修行的,当不俗。  

肯定比披甲门的好些。  

都是炼体的,转修也不难。  

可…,数息之后,很是摇摇头。  

“待在扶苏公子身边,算是报酬吧。”  

“三娘不必推辞。”  

田言定下最后之语。  

“大小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