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零章 华严法地(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那些浮屠人,暂时无需理会。”  

山林不容二虎,一如天不可有二日。  

乱象,是死人的时候,同样也是取利之时。  

武真郡侯。  

不只是他畏惧,就是自己也有畏惧,那位在帝国始皇帝陛下心中,地位极高,很得信任。  

尤其是很得信任!  

否则,也不可能为始皇帝陛下授予江南总督的位份,总管督辖江南诸郡,还可以调动那里的驻军为用。  

丝毫不逊色万乘诸侯。  

更别说武真郡侯还是道家天宗的高人,少幼之时,便是亲手镇杀赵国中山剑馆的中山夫子。  

那是一位半步超凡的存在。  

现今…更是难以想象,就连武真郡侯的手下都有不少超凡脱俗的存在,何况郡侯本身。  

差事之份,武真郡侯还可以管辖罗网之事,见恶于郡侯,就相当危险了,幸好,武真郡侯近年来不太理会罗网之事。  

安稳许多。  

相较于武真郡侯,苍璩小矣。  

“道理如此,倘若将来有事,终为掣肘!”  

踱步院中,抬首以观大日,秋冬的大日也不为春夏那般温暖,一些麻烦不解决,永远是麻烦。  

“掣肘?”  

“事情要一步步来。”  

“当大幕从韩国而起,便是从一隅壮大,逐步把握权势。”  

“你也一样要那般做!”  

“就如这一刻的骄阳,是最为明耀的,然而,不会永恒。”  

“道家讲究阴阳秩序,万物相生相化,麻烦都有法子可以解决,一切都可以慢慢解决。”  

台阶之人行上前来。  

“令牌!”  

“天材地宝,必须到手!”  

“阴阳家蜃楼东巡,也是可用之事。”  

麻烦的确都可以解决。  

如何解决?  

武真郡侯?  

在武真郡侯之前,苍璩更令人不悦,他如今实力不弱,又甚是孤傲,蒲坂地宫,又有那般事。  

果然自己可以胜过他,一切就可大改。  

浮屠!  

鬼谷!  

或许可以借力打力!  

施为那些要事的同时,己身之力也不能落下,一切把握在手中,才是最完美的,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太原郡!  

一条汾水自北向南蜿蜒流淌,其间多有支流,一水之名为文水,文水位于太原郡之南,自西北向汾水流淌,汇聚一处。  

文水!  

源于吕梁山一处,山脉绵长,纵横太原郡以西,支脉延伸许多,一条最为显着的嵴背之山麓之南。  

崎区谷地,纵然水源临近,亦是鲜有人至,四周林木葱葱,世俗不扰,清静之所。  

此地!  

不知何时,多了一些建筑。  

依山而立,依水而居,伐木取地,以为耕种,道路开辟,通达于外,内外皆有相连。  

时日一长,消息传出,外界称之为华严法地!  

至于如何是这个称呼,外人不知。  

只知道华严法地的人都很奇特,都将头发剃掉,留一个光头,还有一些人脚上也不穿鞋子。  

他们行走在外,自称来至于华严法地的佛家弟子。  

“掌门!”  

“事情不好了,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我们华严法地有地宫中的天材地宝和令牌。”  

“此刻,许多人闻风而动,都欲来此。”  

“掌门,我等该如何?”  

当其时。  

一语慌乱的从华严法地核心之地荡出。  

华严殿内,弟子福缘心神惶恐的双手合十看向法地掌门,掌门是和自己一块接受世尊妙理的师兄。  

语落,同福缘一同前来的几位法地弟子也是一礼。  

“地宫之物。”  

“你等有那些宝物?”  

华严殿!  

不算大,却也明阔,其内明柱撑起,殿中简洁有序,正前方深处则是一尊端坐莲花台上的镀金石像。  

石像跏趺而坐,高丈许,形貌祥和,衣着礼仪不似诸夏所传,满头长发更是绾成肉髻之象。  

其下立着一方长桉,摆放香炉瓜果之物。  

左右各有金色的纱幔垂落,随福缘等人行入,卷起殿内阵阵微风,令那些纱帘摇晃,亦是令正打坐石像前的一人醒转。  

“掌门,我等身上怎会有那等事物!”  

“定然是别人栽赃嫁祸所为。”  

“掌门,闻风而来的人许多,根据外传的消息,诸夏间为了争夺那些宝物,有许多人都厮杀身死。”  

“那些人前来华严法地,只怕会很麻烦。”  

福缘近前数步,再次道明利害之处。  

“既然你们没有,那么,就无需畏惧。”  

“相召外面的弟子归来便可。”  

“那些人来了,说明缘由便可!”  

跏趺而坐石像前的掌门轻声应道。  

“掌门,若然那些人不相信呢?”  

事情若是那般容易解决就好了。  

福缘再语。  

“以理道明,华严法地无宝物!”  

蒲团上的华严法地掌门起身。  

“若是那些人不听道理呢?”  

福缘觉得掌门是否在戏弄自己,掌门应该知道自己之意的。  

“唯有诚之于心了。”  

掌门转过身,赤足光头,双手合十,观其年岁,三四十的模样,神容之上彰显岁月斑驳痕迹。  

“掌门,若是那些人出手呢?”  

福缘身侧的一人忍不住了,道出最严重的的后果。  

“外力加身,自然要御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