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四章 秦族秦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南!  

江水以南,是为江南,随着帝国对于滇地的征服和统御,滇郡也出现在帝国的版图上,出现在江南。  

论其辽阔,至巴蜀以南,  

黔中以南,衡山郡、九江郡以南,尽皆为江南之地,较之中原,足有两个中原之大。  

然,论其人口,  

不到中原的十分之一,  

乃至于更少。  

虽有辽阔之地,却难以开发。  

虽有富裕的地下矿藏,  

也得不到开发。  

不过,数年来,随着江南诸郡的设立,随着江南总督府邸的设立,一切都归于秩序。  

按照覆盖整个江南的五年规划之论,五年之内,要有一条条贯通江南诸郡的要道,不求多,通连诸郡足以。  

十年之内,要道、五尺道、乡里之道要尽可能的增多,至于驰道,那是咸阳的规划,诸郡也有人力配合,不属于江南的整体规划。  

同时,五年之内,  

诸郡之内,要有数个大城池汇聚之地,  

一处处山水之地,  

也要有村落点缀。  

江南之地广袤,人力不能分散,否则,不足以很好利用,唯有聚集一处,放开开拓江南。  

同时,奖励生育,薄宽赋税,生的越多,奖励越多,江南之地…不缺养活人力的资源,缺的就是人力。  

再加上南昌医者学堂的设立,尽可能使得诸郡之地的大城池都有医者,尽可能让新生的婴孩得以存活。  

秦法横行,百业随行,欲要发展一郡之地,单靠自身之力产出甚难,  

若可,  

当借助外在之力,内外相加,  

速度更快。  

诚如此!  

数年来,江南之地,初见成效,从一处处郡县统计的数据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样下去的预期…相当好!  

十年之后,江南小改!  

二十年之后,江南大改!  

总督府!  

政事堂!  

而今明阔的正厅内,一片热闹,一位位江南的郡守汇聚于此,他们前来于此,既是为了禀报郡县之事。  

也是为了前往咸阳。  

虽然没有见到武真郡侯,却…眼前这位白芊红白姑娘亦是可以代表郡侯,数年来,白姑娘在总督府的地位他们都知道。  

郡侯固然总管督辖江南诸郡,然郡侯出身道家天宗,些许之事于郡侯皆小事,是以有了政事堂。  

里面的人尽管没有实职,可…能够入政事堂的皆为诸郡政才,政事堂历练一番,归于咸阳两大学宫受教。  

便可出任诸夏诸郡之官,最低的起点也是大县的县令,乃至于一郡郡丞,甚至于郡守。  

这位白姑娘若非女子之身,只怕早已为咸阳九卿之人,因为白姑娘坐拥赫赫军功。  

灭韩,有白姑娘之功。  

先前的攻赵,也有白姑娘之功!  

灭楚,白姑娘也为军将!  

灭齐,白姑娘更是三路大军之一的主帅!  

此等军功,落于男儿身上,起码也是少上造以上的高爵,再加上武真郡侯之故,更非简单。  

更有武真郡侯先前总管督辖蜀郡、巴郡、黔中郡、南郡之事,白姑娘便是政事堂的要人。  

眼下也是一样。  

那些不难打听,更有白姑娘在咸阳宫,更有别样的礼仪。  

他们虽为郡守,可…功劳上难以同白姑娘相比,再从近年来江南的一件件政事堂文书。  

大体上都出至白姑娘,更为令人钦佩,一人之力,掌管江南,大周岁月,王左之才。  

彼此冠袍着身,正礼而立,看向政事堂的上首,白姑娘正不住说着什么,不住交代着什么。  

“咸阳临近新岁,大朝会即将开启,你等前往咸阳,也当向始皇帝陛下一论江南之长。”  

白芊红一身浅紫色的常服,柔顺的秀发梳拢成冠,不为明丽妆容,素面而已,玄功护体,足以无忧。  

腰换玉带,开襟的长衫相合,手持一卷文书,笑语看着面前的一位位郡守,以往…大人还在的时候,都是大人见他们。  

现在…轮到自己了。  

好在,一切也算是轻车熟路。  

这些人都不算陌生,因为总督府这里也要每隔半年,或者一年,相召郡守商量要务,布置诸郡的要事。  

“江南之长,一岁一变。”  

“果然我等施为,只怕江南难改,皆郡侯与白姑娘、政事堂之功。”  

滇郡新任郡守拱手一礼。  

“赢方郡守此言不妥。”  

“江南之功,上在始皇帝陛下与郡侯运筹,下在我等之身劳作,更有诸郡之力可用,方有如今之行。”  

白芊红摆摆手,此人是滇郡郡守,是赢秦王族远支,还算有些政才,虽然距离自己所认为的郡守之才差一些。  

却有些事情不是那般简单。  

胜在…赢方此人还算听话,并不在滇郡乱动,不在滇郡随意施为,按照政事堂的规划,已然有功。  

是以,还是好感的。  

凡是将政事堂、五年规划之事办好的人,皆是自己的朋友,否则,郡守之位也就做到头了。  

“哈哈,始皇帝陛下信任郡侯,总管督辖江南,我也觉得轻松不少,让我征战沙场,还没有问题。”  

“坐镇两郡为郡守,实在是为难我,五年规划落下,按部就班施为,我喜欢这个规划。”  

“如同军中之令一般。”  

任嚣大笑,和白姑娘之间,也是相识相熟,说起来…自己是真的不想要为郡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