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二章 无法无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蜃楼上还有公子的殿阁。  

由着娥皇,不自觉想到东君那些人。  

五彩之凤好好的在自己家待着,估计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精血?  

很贵重的!  

换做普通人的精血,流失一些,都会造成三元有损,那是涉及本源根基的力量。  

云舒自百宝格上取下一只精致的瓷盅,里面盛放的是公子常喝毫叶,论珍贵…倒是不一定。  

公子喝的茶,也有半两钱一两的!  

尽管是普通的毫叶,也有滋味。  

“数千年来,想找四灵麻烦的还是有的,岛上有一处区域,都是人形的尸骸堆积。”  

“合道层次的异兽,还是有自保之力的。”  

星辰古约对于四灵的庇护,就意味着对于九州的束缚。  

数千年来,古约之下,百族也基本上所剩不多了,那就表明,无论是否有星辰古约的庇护,终究会有人找他们的麻烦。  

岁月长河中,星辰古约崩溃,帝国入渊,它们也是成为了目标。  

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对于四灵会有庇护,以后…就说不准了,实在不行,可以选择前往昆仑之巅。  

比起生死危局,在昆仑之巅更为干脆。  

万一有了生机呢?  

“劫狱!”  

“二十余人南市斩首!”  

“他们太冲动了,陛下并没有要杀燕丹的意思,本宫…于此事也没有办法。”  

咸阳王城,后宫。  

御花园内。  

这些时日的天候都不错,尽管有些时候显得有些太热了,好在御花园水韵流淌,再加上阴阳家的布置,夏日很是清凉。  

带着泰儿和月裳来此歇息,乃是正好。  

燕丹!  

得知燕丹还活着的消息,公孙丽吓了一跳。  

他本该已经死了,本该死在燕地的,现在却又出现了,还是以墨家巨子的身份出现。  

被苍璩生擒押至咸阳。  

实在是…思绪波动万千。  

当年,因为一些事情,自己助力了燕丹一下,使得他有机会离开咸阳,回到燕国。  

不曾想,燕丹后来会有那般的动静,派遣师兄韩申入秦行刺杀之举!  

那一日,自己失去了师兄韩申,天明也在那一日远离了自己,跟随着残剑大侠离开秦国。  

燕国灭了!  

他死了。  

现在又活了,陛下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关押在国狱之中了,听陛下提过,要让燕丹亲眼见一见帝国的盛事。  

盛事!  

帝国一统诸夏,没有了战乱,已然极好。  

或许是因为习惯了的缘故,秦国一统诸夏也没有什么不好,或许也是因为阳滋、高儿他们的缘故。  

秦国现在就是他们的家国。  

于当年的自己来说,希望秦国倒霉,希望秦国早一点不存。  

现在。  

世事难料,谁能说得清?  

于当年的自己来说,是极其讨厌陛下的,他使用手段强迫自己入宫,强迫自己成为他的人。  

一晃多年,那般心思淡去多矣。  

陛下是宠爱自己的。  

然…自己仍不敢忘记一些事情,自己的大父公孙羽因为秦国而身死濮阳城。  

师兄荆轲也是因为秦国,身死武真郡侯手中。  

师兄韩申也是因为秦国,身死秦国。  

自己却成了秦国的丽夫人,成了秦国最尊贵的女子,成了如今诸夏间最尊贵的女子。  

本该是生死仇人的他,却成了自己的夫君,成了自己的陛下,成了自己的依靠。  

因为他…天明多年来没有受到伤害,一直很好的生活在诸夏,自己相信陛下会好好的培养天明,甚至于让天明出将入相。  

可自己不愿意。  

宁愿天明成为普通人,也不愿意天明如此。  

世事如棋,变幻莫测。  

落在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咸阳城的一些人凭借手段将一些消息传递自己手中,希望可以相助救出燕丹。  

他们倒是有些力量,咸阳宫都有暗子。  

救出燕丹?  

自己要求陛下放了燕丹?  

理由呢?  

燕丹近年来还是墨家的巨子,上一次因为天明的缘故,得以活着,如何活着?  

黑龙令!  

远处,一位位侍女柔声行礼。  

公孙丽收回万千沉思,扫着正在厅中绒毯上嬉闹的泰儿二人,微微一笑,也是起身。  

看向一侧,近前数步,福身一礼。  

“丽儿!”  

“整日心思落在这两个小东西身上,是否觉得有些无趣?”  

对于照顾孩子!  

嬴政觉得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当然,自己也没有照顾过孩子,咸阳宫的公子、公主都有各自的母亲照料。  

母亲死了,归于丽儿照料。  

丽儿忙碌多矣。  

自从泰儿他们出生以来,丽儿整日的时间都花在他们身上了,嬴政自觉一些事情交给旁人也可以。  

这般形影不离,这般宠溺爱护,将来于泰儿他们并非是好事。  

拉过丽儿的手掌,轻轻握着,走向凉亭内,泰儿、月裳两个正在玩乐,散落的玩具很多。  

“现在还好,这两个小东西还不到妾身真正操心的时候。”  

“再过数年,妾身就真的不知该如何了。”  

“阳滋要长大了。”  

“高儿也要长大了。”  

“泰儿他们又来了。”  

公孙丽无奈的秀首轻摇,无趣?  

自然不会无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