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七章 平农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墨家身死的那些弟子算什么?  

兼爱!  

非攻!  

秦国以强霸之力攻灭诸国,难以令人心服。  

是以,诸夏间,不满秦国统辖的诸国旧人仍有好多好多。  

“神农堂为农家的一份子,自然不会贸然行动。”  

“高统领应该不喜在下之策。”  

“其实,诸夏归一…乃是定局,就算将来诸子百家和诸国旧人有机会,诸夏复归一个个诸侯之国,终究…还是要归一!”  

朱家手中的鱼竿颤动,柔力挥使,又是一条鱼儿飞出。  

脸上的面具一喜,将鱼儿收入鱼篓,今天要好好吃一顿全鱼宴,江南那边传来的鲜鱼做法很多。  

自己都喜欢。  

“嬴政!”  

巨子姬水低语微声。  

少幼与他均在邯郸为质子,一晃数十年,他成了诸夏天子,自己却…沦为这般下落。  

他太霸道了。  

太狠辣了。  

诸国相安无事不好吗?  

何以秦国一定要将诸国攻灭?  

“在下并无此意。”  

“朱家堂主前往沛县,果然扶苏公子不为认可如何?”  

高渐离持剑一礼。  

“扶苏公子…我以为他会认可的。”  

“因为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一连得了两条鱼,朱家面上更为笑意扩散。  

“农家得了生机!”  

“扶苏公子得了助力!”  

“的确双赢!”  

巨子姬水自小木凳站起来,收起鱼竿、鱼线,落在木台的一侧,那是农家的道路。  

不是墨家的道路。  

墨家有自己的路走下去。  

臣服?  

是不可能的!  

“其实…果然扶苏公子将来可以登位天子,仁德落于诸夏,于诸子百家也是机会。”  

朱家静坐不动。  

这位老朋友,想来此刻心中有些不快。  

“儒家派遣三当家张良前往沛县,所谋想来也是如此,欲要和扶苏公子提前接触。”  

“想要通过扶苏公子施行儒家的道理。”  

“儒家的道理适合安平大世,果然成功,更为妙处。”  

接着前言,朱家再次快速说着。  

墨家已经如此了,巨子其实可以将心中的恩怨放在一侧,从墨家存亡大局来看。  

尽管…很难。  

“堂主,墨家巨子他们已经离开了!”  

半柱香之后。  

木台之后,一位身材极其魁梧壮硕的巨汉缓步近前,每一步踏出,大地都要震颤。  

欲要踏入木台,却为之停止,否则,整个木台就危险了。  

“离开也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典庆,你说现在魏国的一些旧人复国成功了,你会回去吗?”  

朱家仍为垂钓。  

有觉身后的动静,叹息一声,轻声问着。  

“复国?”  

“不会回去的。”  

“我心中的魏国已经不在了!”  

典庆瓮声一言。  

堂主怎么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魏国复国成功?  

那或许是一件好事吧,可惜,魏武卒不存了。  

披甲门也不在了。  

就算复国成功,于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用。  

“是啊。”  

“有些事情,就算重现,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了。”  

“农家!”  

“现在很危险,惊鲵剑主隐藏的很深,六堂上下,还是没有半点线索,也怀疑了一些人,却没有结果。”  

“典庆,你说惊鲵剑主到底是谁?”  

侠魁!  

昌平君!  

生死之决!  

知晓这个事情的有自己,还有田猛老兄,现在田猛老兄已经死了,只剩下自己了。  

而农家又陷入这般的局面。  

侠魁!  

自己不会让农家陷入危局的。  

“不知!”  

典庆的回应更是干脆。  

“哈哈哈,…哦,又来来一条鱼。”  

“收获不错。”  

“典庆,你喜欢怎么吃鱼?”  

朱家大笑。  

手中鱼竿再动,再次拉上来一条鱼儿,现在的运气更好了,加上巨子垂钓的一些鱼,足够食用。  

“红烧!”  

典庆看向那个鱼篓。  

“堂主!”  

“醉梦楼那边送来一物!”  

未待朱家有所应,身后远处,一位衣着普通的农家弟子快速近前,手中拿着一只通体三寸的方正木盒。  

“醉梦楼?”  

“速度不慢,既然东西到了,事情也就可以做了。”  

“传令沛县的刘季老弟那里,让他如旧行事,对了,顺便给刘季老弟送五十金过去,以刘季的性子,没有钱财在身,可就容易出事。”  

朱家伸出一手,对着身后一道掌力飞出,便是将那弟子手中的木盒摄入手中。  

劲力吞吐,震开木盒的扣锁,当即,盖子打开,展露其中一物。  

映衬头顶骄阳,朱家一双精光闪烁的眼眸深处,生出万般光辉…,是一个好东西。  

正合所用。  

“是,堂主!”  

那弟子颔首应下,便是离去。  

“巨子。”  

“朱家堂主真的要率领农家弟子归于秦国扶苏公子麾下?”  

“儒家!”  

“农家!”  

“齐鲁一些小家!”  

“他们都准备如此?”  

轻装简从,乔装商队,竹邑以北的要道上,一行车马正在徐缓行进,奔向泗水郡的北方。  

白衣剑客不存,取而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