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夜尽天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夫人,夫人!”  

昭德宫。  

现今的咸阳后宫之内,当以昭德宫为尊,一应诸般事,一应诸般礼仪,皆有昭德宫出,数年来,更是有传言,若非丽夫人拒绝,否则早已是王后之尊。  

于此事,后宫诸人深信不疑。  

听闻数年来一直近身服侍自己的清儿这般急切之言,已然失去往常礼仪,令的正在陪着高儿沐浴骄阳的公孙丽为之秀眉微蹙。  

秀首轻转,看将过去,这般急急慌慌,成何体统。  

“夫人!”  

侍女清儿面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欢喜,放缓着脚步,强行稳住神态,近前一礼,再次轻言。  

“何事这般?”  

咸阳后宫,数年浸润,浑身上下雍容尽显,语出,不解清儿何以如此。  

“夫人,刚才有消息从前面的兴乐宫内传来,大王属意立下天明公子为王储!”  

小清再次近前一小步,面上压抑不住的欢喜,笑声而语。  

如果此事还不值得欢喜,那么,咸阳宫内还有何事值得欢喜?  

那可是王储之位!  

更是未来的大王之位。  

现今,大秦正在东出一天下大势,果然功成,大秦可就是丝毫不逊色三代的恢宏强国,那般国祚的君王自不必说,定然是手握乾坤权柄的。  

而夫人为天明之母,更当母以子贵,成为诸夏最尊贵的女子,自己为贴身侍女,亦当与有荣焉。  

“什么?”  

公孙丽神色大惊,精致的容颜上,满是一股不可置信,大王…大王竟然属意立下天明为大秦王储之位?这怎么可能,绝对不可能。  

“夫人,这可是真的。”  

“据前面传来的消息,原本相邦他们属于扶苏公子的,可是…大王偏偏属意我们天明公子。”  

清儿不解为何夫人这般神色,仍旧快速的说着。  

“此事…勿要再提,由我而止。”  

“吩咐下去,若然消息在后宫之内继续传荡,拿你是问。”  

公孙丽秀眉紧锁,大王属意天明为大秦王储之位,自己是决然不相信的,可清儿所言,应该不假?到底是为何呢?  

天明的身世,对于大秦中枢内的一些老人来说,并不是秘密,碍于大王的禁令,一直没有传出去,那终究是天明身为大秦公子最大的隐患。  

况且,纵然大王真的要立下天明为王储,自己也不会同意的。  

历来的王储之位,牵扯甚多,而天明无论是身世,还是助力,都远远不够掺和,消息能够从兴乐宫传出来,更是令人奇异。  

反正,立下天明为王储,公孙丽决然不信,若然说立下高儿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这…,是,夫人。”  

清儿虽不解,可…看着丽夫人这般慎重吩咐,未敢迟疑,连忙一礼离去。  

目视清儿的身形远去,公孙丽徐徐的叹息一口气。  

这么多年过去,天明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如今的庙堂之上,已经可以作为些许份量之人了,而那些并非自己所愿意见到。  

说不得,便是有人将天明的身世说道而出。  

那时…不知道天明又会如何。  

目光落下身侧的木制摇篮上,高儿正在熟睡,这是自己和大王的子嗣,也是大秦公子,此刻他倒是舒服,就躺在其内,安稳的睡觉。  

而且阳滋也与之不同,阳滋为大秦公主,将来并无那般的侵扰,自己唯一担心的就是将来长大之后的姻亲之事,按照历代的大秦公主走向。  

阳滋很有可能将来要配于重臣后代了,当然…若是阳滋喜欢,那都没有什么。  

“丽儿,在想些什么?”  

忽而,不知过去了多久,随着耳边响起一道熟悉之人,将公孙丽从沉思深处拉起来,看到来人,不由的面上微微一笑,连忙起身,屈身一礼。  

“没有什么,就是看着高儿现在这么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长大。”  

公孙丽对着不远处的侍女着手,已然熟悉的吩咐下去,迎着大王看过来的目光,视线又落下高儿身上。  

“哈哈哈,现在虽然很小,可是…一晃就会很快的,待其长大了,也到了为寡人分忧之时了。”  

“都快到正午了,阳滋还没有回来?”  

秦王政朗朗大笑,顺着丽儿的目光看过去,亦是落下高儿身上,这是自己和丽儿所生之子,很是喜爱,微微躬下身,单手在其嫩嫩的脸上划过。  

而后起身,左右看了一眼,没有阳滋的身影,记得一个时辰前,自己离开这里的时候,阳滋出去玩耍,倒是…顽皮。  

“可能在和怜星公主几个玩乐,说来,阳滋还真像妾身小时候,记得大父以前说过,妾身小时候就是这般,玩闹的时候,常常连时间都会忘记。”  

“大王,待燕国献降以后,不若…令韩申师兄执掌燕国国政,将天明也送过去吧,近月来,天明缠着妾身,说是扶苏公子博学甚多,自己也该出外见识见识。”  

“您觉得如何?”  

公孙丽不由抿嘴轻笑,待在咸阳宫内,阳滋的安危自然不用考虑,身边总会有许多护卫在的,而后,话锋一转,落在另外一个话题上。  

对于天明,刚才沉思的时候,心中已然有了另外一个决定。  

与其让天明接下来在咸阳或许会受到别样之灾,还不如趁着燕国献降之机会,将天明送出咸阳宫,韩申师兄自己是很相信的。  

尽管师兄对自己可能有误解,然…天明的父亲荆师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