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九章 邯郸旧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瘟疫病患!”  

“那样的事情可能性不小,不过,如今天晴了,医者就能调来许多,也能速速送达歌词。”  

“医家端木蓉她们也在这里。”  

“想来也不为太大的事情!”  

“接连数日阴雨天气,骤然转晴,还真有些…新颖。”  

“中原诸郡都已经超过二十日不见大日了。”  

“这里的灾情太重了。”  

“如此严重的灾情就算在以后…怕是都难以出现。”  

雪儿所言,云舒点点头,是那般道理。  

随公子多年,芊红姐姐也曾说道诸事,一些文书典籍上也有相关的论述,大灾之后有大患。  

稍有不慎,会更加严重。  

一个人,没有吃食的时候,抗住数日不难,甚至于意志强大些,十天半个月都可行。  

若是突然来了病患,很可能一时三刻就没了。  

关键,那样的病患还能传染其他人,更加骇人了。  

身子稍弱一些的,更加艰难了。  

灾情已经持续这些时日了,帝国对于中原治灾的诸多准备肯定有的,定例的治灾之策上,都有预防那般事。  

倘若真的出现,端木蓉师徒还在中原。  

以医家的心思,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的。  

以她们的医道,解决不为难!  

“处理这场灾情的人,除了公子高,还有冯去疾他们。”  

“以他们的经验,会考虑到那一步的。”  

“中原灾情!”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  

“以后…难料。”  

“天灾之事,多难料。”  

“倘若这一次山东诸郡的那些人生事,加上不尽的人祸,麻烦就更大了。”  

白芊红轻声道。  

相对于中原的这般灾情,江南近月来的一些小灾小患,完全不足为虑,也就江水附近的县域稍稍棘手一些。  

也是容易解决。  

中原,是诸夏最为特殊的地方。  

帝国虽有关中良田、巴蜀沃土,然则,同中原天然而成的无尽肥美土地相比,自有逊色。  

天灾难料,以后是否会发生?  

不好说。  

或许还会发生。  

若说经常发生,不太可能。  

难料。  

“若是这样的灾情太多,中原可就遭殃了。”  

“山东诸国的那些人…这一次还真是老实,数日来,咱们也行走过不少地方,还真没有见过什么杀伐乱象。”  

“反倒是诸郡之地,一些好事听着不错。”  

“豪富殷实之家,协助官府更好的救灾,还真是难得。”  

“颇有些儒家仁礼大义之举。”  

“这里是中原之地,儒家之道…不浅。”  

“芊红姐姐,那些人协助官府为事,帝国会有奖赏吧?”  

中原诸郡的许多事情,虽有担心,实则也无需太担心,这里的救灾不会慢的。  

更别说,现在都天晴了。  

听着芊红姐姐所言,云舒再道。  

没有人祸,上佳之事。  

念及一事,忍不住再道。  

没有人祸也就罢了,连难以所想的大仁大义之事都有所见,还不止一处两处。  

帝国的法道教化?  

不像!  

帝国杂糅儒家的一些道理所为?  

时间也不够,帝国对于山东的统御,欲要真正落下痕迹,非有一代人以上的时间。  

按照目下帝国一些行署统计的人均年岁,快一些也得三十年以上,慢一些…则需要五十年左右了。  

儒家!  

最为明显了。  

诸子百家知道,儒家的道理最为相合。  

还真看不出来,那些人挺有心。  

竟然会做那样的事情。  

“奖赏,是有的。”  

“中原诸郡,如此灾情,人祸不显,还出现那样的事情,无论那些人的目的如何,作为还是可取的。”  

“当有奖赏。”  

“只是,如果只是一两处之人做那样的事情,还可以看做仁义之举。”  

“多了一些人,事情就不太一样了。”  

帝国行法道,奖罚分明。  

这样千百年难得一见的灾情,有如此助力,对帝国抚平中原灾情,是不小的力量。  

自然当奖赏。  

有此先例,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也能激励一些人有所为,至于是否是儒家的仁礼之效用?  

难料!  

自己所学是鬼谷纵横。  

多年来,也有熔炼法道。  

儒家荀况所言,人性本恶,自己也是相信这一点的。  

人,也是异兽百族之一,是特殊的异兽百族。  

异兽!  

无序的生长于天地间,为了生存,都会有一些恶事发生,非如此,活下去都难。  

人性本恶,方有儒家仁礼诸道给予教化。  

诸郡有那样的好事,第一直觉就是有其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暂时还不能想出太多。  

也难以定下。  

就算有些目的,也没有什么。  

既然做事了,如何能没有目的?  

没有目的,那还做什么事?  

若言是不求任何回报的仁义之举,自己是不相信的,对于庶民百姓的性情,自己还是十分了解的。  

话语间,看向身边跑来跑去的一个个小家伙,他们这几日是彻底开心了,彻底撒欢了。  

也是难得。  

一连数月都在府中学业,这一次放松一下也不错。  

“芊红姐姐,你还是怀疑那些人有不好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