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五章 金色牡丹(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门,从消息传来的时间来看,大致在一炷香之前关上的。”  

“心儿,你觉不应该将城门关闭?”  

“如你姐姐所言,还是关上好一些的,说不定咱们醉梦楼都能安稳一些,夜间歇息也能睡的好些。”  

“嗯,不错!”  

“心儿,你进来泡茶的手艺都进益不少。”  

“城外的灾情、灾民之事,你无需多想,有些事情,可以有心,欲要为之,就不必了。”  

“凡事,要量力而为。”  

“尤其,咱们醉梦楼有些特殊,就算有心有力,最好也不要轻举妄动。”  

亦是从茶托上取下一杯香茗,握在手中,轻嗅之,一丝丝熟悉的花果清香扑面而来。  

是来自江水之地的上佳茶水。  

甄城附近,东郡这里的茶水,都难以与之相比,从时人论述的香茶道理来看,中原之地太过于平坦之故,反而不太能够出现一些好的毫叶。  

轻呷之,秀眸微微眯起,听得涟衣姊妹二人的言谈,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事。  

不由掩嘴轻笑,心儿这丫头是希望城门继续打开,以方便更多的人进来?方便那些人避灾避难?  

心意是好的。  

就是将一些人想的太好了。  

那些人是人,不是一群温顺的鸡仔之物,可以轻而易举的处理管制,但有不妥,都会引起麻烦。  

就算城门关闭了,也不能保证接下来的城中不会出事。  

心儿。  

有上善之心是好的,也是难得的。  

却不能太过于将心意外放,除非能够真正保证自身的安全。  

再说了,身下之地是醉梦楼,一些事情心儿也有明白的,当知晓自己的话外深意。  

“姐姐,花影姐姐,我知道的。”  

芈心有些小小的无力,有些小小的无可奈何,想要同姐姐她们继续争论,而城门…真的关闭了。  

真的关闭了。  

一炷香前关闭的?  

外面的风雨还有很大,城外的灾民如何?  

这样的天候,自己今儿还特意穿的厚实一些,若非修行的血气浑厚许多,自己都要穿上氅衣皮裘了。  

“不要想太多,一些事本就和你无关,也和咱们无关。”  

“河上。”  

“河上最近可有来信?他最近还在滇郡?”  

将茶水落于旁边的高几上,花影款步近前,伸手在芈心的肩头拍了拍,这个世上…切勿善意随意落下。  

许多时候,受伤的都是自己。  

“河上还在滇郡之地,刚从一个奇特的蛮荒部族离去,应该还要在滇郡停留一段时间。”  

其实,姐姐她们说的许多道理,自己都明白,都能理解,就是有些时候忍不住。  

河上。  

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一封书信,他目下在滇郡历练,还有莫负在身边一块跟着。  

他的安全不需要自己考虑,他在诸夏间历练许多时日了,又是玄关的修行,又知晓诸多医道。  

“花影姐姐,外面有一位客人,要见姐姐。”  

花影正要继续叮嘱一下芈心,门外传来一道清亮之音,是熟悉的声音,是身边的贴身婢女。  

“客人?”  

“见我,月红她们去见不就行了。”  

看向房门,花影有些蹙眉。  

“月红掌事说,那人拿了一只金色牡丹。”  

门外再次传来一语。  

“嗯?”  

“金色牡丹!”  

“牡丹!”  

“怎么会…。”  

“难道…他回来了?”  

“他还知道回来?”  

“我这就出去。”  

月红在醉梦楼处事不短时间了,寻常事,足以处理,一个外客处理不了?一只金色牡丹?  

闻此,花影蓦地秀首扬起。  

金色牡丹。  

金色的牡丹。  

一时间,低语喃喃,银牙轻咬,眸中深处掠过久远的记忆,摇摇一叹,此事此人着实突然。  

“金色牡丹!”  

芈涟亦是有闻。  

听得金色牡丹,也是娇容一怔,心头也是不自觉掠过数年前的一些人和事,一晃都过去这么久了。  

是他回来了?  

应该是他。  

只是,他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从醉梦楼所得的消息来看,他应该在外海或者江南才是。  

“姐姐。”  

“金色牡丹…是什么花?”  

“来人很特殊吗?”  

花影姐姐刚来,又要走了?  

客人。  

一只金色的牡丹?  

芈心奇异之,目视花影姐姐离去,说着话,又看向临近榻上的姐姐,多有好奇。  

“暂时不可知,等花影姐姐那里的消息吧。”  

芈涟没有多言。  

一些事都是猜测,也许是他回来的,也许是别的消息,若然真的是他…不知他现在什么模样!  

这些年来,他的事情自己大都不清楚,花影姐姐也不知道,若非时而得知一些消息,更难知了。  

芈心点点头,自己也就是对花影姐姐的神容失色有些惊讶,至于那位客人,不为十分入心。  

“真的是你。”  

“你…你的胆子这么大的?”  

“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目下的甄城正在戒严,说不定接下来秦国还会派遣要人前来赈灾。”  

“你不该这个时候回来的。”  

尽管眼前的人儿有乔装易容,但…花影还是一眼将醉梦楼的这位不速之客认出来了。  

因为他的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