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慢慢取得信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背着岳父上楼,把岳父放在了床铺上,甚至是打了水进房间,给岳父把脸和四肢擦拭一番,还给岳父双腿进行了一些按摩。  

做这些,冯一帆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因为这个中风偏瘫的人,不光是他的岳父,还是他的师父。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冯一帆所能够取得的一切成就,实际上都离不开苏锦荣对他的启蒙和教导。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重生回来的冯一帆做这些,也算是在填补心中的亏欠之情。  

终于给岳父按摩完双腿,冯一帆给岳父把被子盖好,准备要出门的时候被岳父伸手拉住。  

回过身,看到岳父在床上拍了拍,便在岳父的床边坐了下来。  

“你,真的,要,回来?”  

冯一帆非常认真地点头:“是,我知道现在爸你和若曦不能完全信任我,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等,等到你们可以信任我。  

爸,你放心,我回来了,会保护好若曦和若若,会照顾好您,也会保住苏记的。”  

躺在床上的苏锦荣凝视着冯一帆,发现这个离家五年回来的女婿,竟然对他的目光不闪不避。  

同时双目中,透露出一份似乎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沧桑感。  

一时之间,苏锦荣竟然有一点看不透眼前的这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婿。  

在苏锦荣的印象中,这个女婿刚来的时候,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乡土气息。那股子乡土气息不是说他很土,是给人感觉他为人很质朴憨直。  

这也是当初苏锦荣愿意信他,愿意传授他厨艺,甚至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让他来继承苏记的原因。  

只是他出国交流,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回来,这不免让苏锦荣感到失望。  

这些年,苏锦荣每每回想审视的时候,会慢慢觉得当初的冯一帆不再是质朴,而是一种用土味掩饰的狡诈。  

现在,又一次面对面,和这个女婿目光对视的一刻。苏锦荣不得不承认,他没有从女婿眼中看到他所认为的那些狡诈奸猾。  

他从女婿眼中看到的是真诚,同时看到一种沧桑感,一种仿佛经历了许许多多,拥有着很深厚阅历的眼神。  

和冯一帆对视了良久,苏锦荣努力用歪斜的嘴巴说:“苏,记,保,不…住”  

冯一帆平静的安慰道:“爸,你别担心,我会有办法,会把苏记保住。”  

苏锦荣歇了一下,又接着努力举起手臂,伸手指了指房间靠窗的书桌。  

冯一帆赶紧走过去,按照苏锦荣的指点,从书桌的台灯下面抽出了一张通知单。  

看完了通知单上的内容,冯一帆顿时明白了岳父的意思。  

通知是关于苏记所在这条老街即将要拆迁改造的消息。  

从通知上的内容看,拆迁改造是LC区建设项目,也是势在必行的,是政府给LC区市民的一项福利,目的是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虽然从通知上内容看,苏记所在这条老街拆迁改造后,依旧还是如今美食街的配置。  

但是拆迁改建毕竟是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苏记可能要面临重新选址,或者是停业的抉择。  

这两种选择对苏锦荣来说,都等于是苏记将要保不住了。  

苏锦荣之前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白了,老街面临改造,苏记可能要停业或者重新选址,这种情况下冯一帆要如何抉择呢?  

会继续留下来,和苏家父女俩一起重新开始呢?还是会选择再次离开?去找一个更好的下家?  

明白岳父的意思,冯一帆回到床边,和床上的岳父对视。  

冯一帆非常认真地说:“爸,我回来不是想要苏记那块老匾,也不是想要得到苏记,我真的只是想回家,能够照顾您,照顾若曦,照顾若若。”  

又是一段时间沉默,冯一帆和岳父四目相对,毫不避讳岳父的目光。  

如果不是中风偏瘫,可能苏锦荣会有很多的话要质问女婿,只是现在他说话确实很辛苦。所以他只能用目光,尽量去审视对方,希望这次不会再看错。  

对望了许久,苏锦荣收回了目光,别过头去说:“去,睡,吧。”  

冯一帆明白,岳父没有完全信任自己,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他才回来一天而已。  

站起身来,冯一帆又一次给岳父盖好被子,轻声说:“爸,晚安。”  

在轻手轻脚走到门前,要踏出房门的时候,听到身后床上岳父非常努力地说:“不,不许,上,来。”  

冯一帆在门口停了一下,转身向床上的岳父点了点头,顺手将房间里的灯关上,走出了岳父的房间,并且把房门给带好。  

走在苏记小餐馆二楼,脚下陈旧的木质地板总会发出“咯吱、咯吱”响动。  

冯一帆只能是尽量放轻步伐,一步一步很小心向楼梯口走过去。  

在经过苏若曦房间门前时,房间里还亮着灯,隐约可以听到里面母女的对话。  

“妈妈,他真的是爸爸吗?”  

“嗯,是真的。”  

“那以前他为什么都不来看若若呢?”  

“因为以前他在国外呀,学东西。”  

“那他现在学好了吗?”  

“应该学好了吧,若若不是也吃了他做的菜吗?若若觉得好吃吗?”  

说到这里,房间里沉默了一会。  

冯一帆站在门外屏住呼吸,害怕自己引起里面母女注意,同时也是很忐忑,很期待,想要知道女儿对自己那些菜的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