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萧六郎道,“你去帮他弄一下!”  

他们原是有两个车夫的,可屋顶漏雨,车夫去修屋顶了,这会儿腾不出手来。  

萧六郎去了东屋。  

岑编修愤愤不平地瞪着他:“你故意的是不是?故意让我在杨大人面前出丑!”  

这干萧六郎什么事?  

萧六郎干活干得快,是因为他不像大多数读书人那样只念书,他在家里除了太重的活儿顾娇不许他干,别的全都没少干。  

难道这也是他的错?  

萧六郎淡道:“把你发脾气的功夫用在洒扫上,东屋早清理完了。”  

“你…”岑编修给噎得不清。  

东屋收拾完毕,几人将书籍搬了进来,刚搬完最后一筐,天空飘起了小雨。  

而此时,屋顶也修葺完毕。  

几人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便要开始对书籍进行整理归纳了。  

到了这一步,杨修撰倒是没再欺负谁,他与安郡王以及另一名修撰整理东屋的书籍,萧六郎、岑编修以及另一位修撰整理西屋的书籍。  

雨势渐大,暑气被冲散,气温降了下来,西屋也就并不那般炎热了。  

几人埋头做事,全都做得很认真。  

萧六郎是新人,分到手的任务不重,他整理完面前的两排书架想起上面的阁楼。  

他拿了抹布与油灯,踩着梯子上了阁楼。  

阁楼上的书看着不乱,可仔细一瞧,类别全不对。  

他把油灯挂好,先将灰尘清理干净,之后一本本分门别类。  

阁楼上没有纸笔工具,遇到有破损的,他先放在一旁,稍后整理完再来修补。  

他做得投入,没留意到天色渐晚。  

等他被一阵腰痛警觉,决定下去走走,才发现屋子里早已是漆黑一片。  

屋外细雨沙沙。  

他提着油灯走在寂静无声的屋子里。  

“有人吗?”  

他问。  

回应他的是绵密的雨声。  

萧六郎提着油灯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最终确定所有人都离开了,前院的大门也锁上了。  

萧六郎又去了后门,不出意外,后门也是锁住的。  

这里头虽无金银之物,可到底也担心有小贼进来毁坏了书房古籍,因此离开时都会从外头上锁。  

来的路上萧六郎观察过地形,这座宅子在月罗山脚下,最近的一户人家是约莫一里地外的茶棚。  

且茶棚只白日里做生意,夜里他们就回村子了。  

“看来今晚回不去了。”  

萧六郎望着淅淅沥沥的雨水,脑子里闪过什么,蹙了蹙眉,叹息一声,转身踏上走廊。  

宅子久不住人,自然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万幸中午宁致远给他送了一碗阳春面,这会儿他还不饿。  

他的油灯快用完了。  

他去了东屋,拿来那边的油灯。  

闲着也是闲着,萧六郎索性开始整理书籍。  

由于工作量太大,他们只整理了不到三分之一,且还没开始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复。  

萧六郎来翰林院不到一个月,他史学学得不错其实是风老的功劳,风老留给他的藏书里就有不少史书。  

“徽宗御马而行,至燕北关,欲横渡燕水…”  

这一段萧六郎曾有幸在风老的书籍上看到,讲的是前朝第二任皇帝文徽宗御驾亲征的事。  

那日天气恶劣,不宜渡河。  

文徽宗不听劝告,执行前往,幸亏一名渔女冒死阻拦,后半夜大雨滂沱、燕水突涨、旋涡不止,文徽宗感慨自己与三军将士躲过一劫。  

回去后文徽宗不顾朝臣反对,毅然册封了渔女为妃。  

本是一段令人传唱的佳话,可渔女的结局并不幸运。  

后宫三千佳丽,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这里缺的恰巧就是那篇《燕水赋》。  

萧六郎提笔,将燕水赋补了上去。  

翌日。  

一个看守宅院的下人来到宅院。  

他是替原主人看宅的,三五日才来一回,昨夜下了雨,他担心屋顶又漏雨这才过来瞧瞧。  

他先去的是东书房,哪知他一进去,看见书桌上趴着一个人,吓得一屁股跌在地上:“鬼呀——”  

不怪他把对方当成了鬼,实在是门都锁住了,除了鬼谁能进来呀!  

萧六郎被他的叫声吵醒,压在胳膊上的头缓缓地抬了起来。  

那是一张虽有压痕却依旧完美得无可挑剔的脸。  

下人一下子呆住了。  

这、这哪里是鬼呀?分明是仙吧!  

而且…屋子里干干净净的,不是施了仙法是什么?  

虽说朝廷的人可能会过来整理,可他明明昨天早上才来过,那些细皮嫩肉的大官怎么可能就把它整理得干净?  

萧六郎昨夜整理完西屋的书籍,见天还没亮,于是把东屋这边的也整理了,天快亮他才睡过去。  

“什么时辰了?”萧六郎坐直了身子,理了理衣襟,平静地问。  

下人愣愣地说道:“辰、辰时三刻。”  

萧六郎蹙了蹙眉:“都这么晚了。”  

翰林院是辰时上值。  

萧六郎看向他:“请问这附近可有马车?”  

下人道:“有,茶棚就有,仙…呃…公子要马车吗?”  

萧六郎打开荷包,拿了一粒银裸子递给他:“劳烦帮我雇一辆马车。”  

“好嘞!”下人走上前,双手接过银裸子,出去为萧六郎雇马车。  

萧六郎则站起身,打算去后院打点水来洗漱。  

当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