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哀家的娇娇(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情不要再发生了,你们以后不要再来宫里找她,她是太后,之前种种本就是权宜之计,你不要存了不该有的心思。”  

顾娇直直地看着庄月兮。  

庄月兮被那直白而又犀利的眼神看得头皮一阵发麻,但她面上并不显,她定了定神,从宽袖里拿出一个荷包,扔给顾娇道:“这个还给你!”  

这是顾娇亲手给姑婆绣的钱袋,她的针黹不怎么好看,却很耐用,姑婆一直带在身上装小钱钱。  

姑婆走的那天,没带走碧水胡同任何东西,只有一身朴素的衣裳和这个没离过身的小钱袋。  

这是顾娇留在姑婆那里的唯一念想。  

现在,姑婆把它还回来了。  

顾娇抚了抚钱袋上的褶皱,没说什么,默默地放下了帘子。  

看着顾娇那副被人抛弃的样子,庄月兮的心底升腾起一股难言的快意,把她堵在巷子里威胁她会付不起代价的人也有今天。  

哥哥是她的,姑婆也是!  

庄月兮回了仁寿宫。  

庄太后正在整理自己的那套粗布衣裳,她已经是太后了,这种民间的衣裳上不得台面,早该扔了才是。  

可她没扔,还给带回了宫,用匣子好生装着。  

今日她将衣裳翻了出来,平铺在宽大而奢华的床铺上,翻来覆去地掏兜兜,仿佛在找着什么。  

小宫女问道:“太后,您在找什么?”  

“哀家在找…”庄太后愣住。  

是啊,她在找什么?  

就是觉得少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可又是什么?  

庄月兮眼神微闪地走进屋:“太后。”  

庄太后问:“你当初把衣裳送来时,有没有看见什么别的东西?”  

庄太后在庄家住了一晚,衣衫被庄家的下人清洗过,是庄月兮亲自送过来的。  

庄月兮垂眸:“没有,只有这套衣裳。”  

这一宿,庄太后睡得不甚安稳,她只要一闭上眼,就是那丫头委屈的小眼神,她翻来覆去大半夜,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却又梦见了那个小和尚。  

小和尚泪汪汪地质问她:“姑婆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做太后?你不和我们回去了吗?”  

不和我们回去了吗?  

你是我们的姑婆呀…  

翌日早朝,隔着厚厚的珠帘,朝臣们都感受到了庄太后那股别惹老娘否则超诛你全家的气场,朝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散朝后,庄太后将庄太傅叫了一边。  

偏殿外的走廊上,庄太傅冲庄太后行了一礼:“太后。”  

庄太后:“哀家有话问你。”  

庄太傅:“太后请说。”  

庄太后:“哀家失踪的那一年多的日子里,究竟是和谁在一起?”  

庄太傅惊讶:“太后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庄太后淡道:“你只用回答哀家的话就够了。”  

“是。”庄太傅拱了拱手,说,“太后从麻风山逃走后,流落民间,辗转到了一个小村子,被陛下的人发现,暂时将太后软禁在身板。”  

庄太后不耐道:“哀家是问,他们是谁?”  

庄太傅正色道:“新科状元萧六郎。”  

“萧、六、郎?”庄太后蹙了蹙眉,这名字异常耳熟,只是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不过,若是在他家住过,似乎也就说得过去了。  

庄太傅接着道:“萧六郎是陛下的人,从在村子里就和陛下有所联系,之后他进京赶考,表面是赶考,实则是为了掩人耳目,将太后带进京城。恒儿其实早在县城便发现太后的行踪了,还曾上门与太后相认,只可惜太后那时不认识恒儿,还将恒儿打伤了。恒儿投鼠忌器,不敢硬来,只得回京与我商议对策。我只得联络部下,逼着陛下重开国子监。萧六郎既要入京,便不会将太后留在乡下。”  

其实当时的情况远不是这样,明明是他们在利用萧六郎,可庄太傅事后结合了全部的事情一回想,就觉着萧六郎是早有预谋。  

若庄太傅是撒谎欺瞒庄太后,庄太后兴许就看出破绽了,偏偏他真是这么觉得的。  

庄太后收回落在他脸上的目光:“家里多个人,难道就没人怀疑吗?”  

庄太傅就道:“萧六郎本就是外地来的穷小子,他对外宣称太后是他的姑婆,家里没了亲人前来投奔他的,也就没人怀疑什么了。太后突然问起他们…是不是因为他们来找过太后?”  

昨日在宫里发生的事,庄月兮早就让人给庄太傅递了信,当然她没说自己回去找顾娇的事,只讲了御花园的偶遇。  

庄太傅道:“他们给太后下药,让太后失去记忆,并趁机接近太后,俘获太后的心,太后可千万别被他们蒙蔽了。”  

那声姑婆是假的,他们对她只用利用,这个认知让庄太后心里很难受。  

可是很奇怪不是吗?  

她不是该感到生气,感到恼羞成怒,并下旨诛了他们全家吗?  

可为什么心里只有难过呢?  

天气晴好,碧空无云。  

顾侯爷有些日子没来碧水胡同了,今天他要去给太后建造的府邸督公,路过碧水胡同,他决定去看看姚氏。  

他刚到院子门口,便碰到了抱着小净空回来的顾娇。  

小净空睡着了,趴在顾娇的怀里,睫毛上还挂着泪珠。  

顾娇的神色则比往日更冰冷了三分。  

顾侯爷也有段日子没见到这个不孝女了,似乎长高了,眉眼也更像姚氏了。  

“去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