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金榜题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宣平侯眉眼冷峻,气质深沉,然而庄太傅走过来的一霎他的眉梢却十分恣意地挑了一下:“哟,太傅走得挺快,宝刀未老啊。”  

庄太傅被他气得一口气堵在嗓子眼,上不去也下不来:“考卷我已经放回去了,你还不赶紧把郡王放了!”  

“放就放。”宣平侯扭头,欠抽地说道,“常璟。”  

常璟直接把安郡王从马车里丢了出去——  

庄太傅:“…”  

庄家的车夫也被释放了,忙将安郡王背到自家马车上,安郡王受了伤,一条腿鲜血直流。  

庄太傅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宣平侯道:“赶紧去疗伤啊,想让他变成瘸子吗?啧啧啧,你说你这人,是怎么做祖父的?半点儿不关心自家孙子。”  

庄太傅差点原地爆炸了。  

我孙子怎么受伤的你心里没点数吗?你是怎么有脸讲出这种话的?  

气死人了!这家伙实在是气煞老夫了!  

“哼,你以为这样他就能一定能得第一?”庄太傅看过萧六郎的试卷了,老实说,确实作得不多。  

但是不凑巧,这次的策问题安郡王早在陈国时就与陈国国君探讨过,那时安郡王并不知科举会出到类似的题目,他只是在听陈国国君说起安邦治国之道。  

萧六郎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文采斐然、言之有物,引经据典,令人信服,然而他毕竟不是真正的政客,他在治国之道上不如一国之君有经验。  

所以鸿胪寺卿所言不假,两份试卷确实不分伯仲,再者,江南才子宁致远与袁首辅的考卷也十分优秀。  

陛下就算不抬举庄家,难道也不抬举袁首辅吗?袁首辅可是三朝元老。  

庄太傅冷哼一声道:“你别高兴得太早,状元可未必就是那小子的!”  

宣平侯一脸淡定:“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庄太傅:“…!!”  

你才是王八!  

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啊!  

庄太傅不能多待了,再待下去他得短寿。  

庄太傅拂袖而去!  

宣平侯偏了偏头,勾唇:“慢走,不送。”  

此时的御书房中,皇帝确实对于如何排名前三甲犹豫不决,庄太傅效忠皇帝多年,对皇帝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从文章的深度来说,安郡王的考卷最引人深思;而从文采与一个考生的格局来看,萧六郎的更令皇帝中意;可宁致远与袁宇的考卷也不差。  

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当属萧六郎,今年十八,安郡王十九,袁宇二十五,宁致远年龄最大,三十。  

至于说身世背景,宁致远与萧六郎出自寒门,而安郡王与袁宇出身高门。  

哦,对了,萧六郎就是那个小瘸子是不是?  

想到自己看到的那根拐杖,皇帝的眉头皱了皱。  

京城所有考生及家属都开始了漫长而焦灼的等待成绩的日子,虽说大家基本都是进士了,最差也是同进士,可谁也不甘心真的去做同进士。  

普济寺的香火又旺盛了起来,据说都是考生前来参拜的。  

碧水胡同,一家人看似若无其事,实则个个都坐不住。  

老太太蜜饯也不偷吃了,叶子牌也不打了,天天指使老祭酒往街上买串串,其实就是打听消息。  

姚氏这几天也不做点心了,天一亮就去街坊家窜门子,其实也是在等消息。  

小净空最近几日非常用功地学习,他总担心坏姐夫考不上,那样家里还是得靠他。  

等他长大了,他给娇娇考个状元回来!  

放榜的日子在四月二十七,因为进士榜是写在黄纸上,因此又叫金榜。  

贡士们不可以在家里等待通知,必须入宫接受册封,等他们册封过后才会在京城各大衙门以及贡院放榜。  

五更天,顾娇与萧六郎便起了,二人简单吃了早饭,顾娇将萧六郎送上了刘全的马车。  

“放榜还早,你不要等。”萧六郎对顾娇道。  

“嗯,好。”顾娇点头。  

萧六郎放下帘子,想到什么,又拉开帘子。  

顾娇看向他:“怎么了?”  

萧六郎欲言又止:“没什么,天色还早,你再去睡一会儿吧。”  

顾娇莞尔:“好。”  

萧六郎看了她一眼,最终还是没说,他放下帘子,乘坐马车抵达了皇宫。  

贡士们差不多到了,冯林与林成业、杜若寒也在。  

冯林也不知是不是在殿试上紧张过度,回去便病了一场,真是万幸有林成业与周管事照顾他,才让他从病中挺过来了。  

听说早先有人一病不起,连命都没了的,所以科举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冯林大病初愈,脸色尚有些苍白。  

几人寒暄了几句,人群后方突然一阵骚动,随后就见安郡王在几名下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咦?”杜若寒古怪地瞪大了眸子,“他的腿怎么也瘸了?”  

萧六郎也挺意外,他朝对方看了一眼,恰巧安郡王也在看他,四目相对,萧六郎明显从安郡王的眼神里领略到了一丝冷意。  

萧六郎不明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罢了,他是喜欢自己还是厌恶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一行人依旧是按照考引号的顺序进入太和殿,殿试中的案桌与垫子已撤下,殿宇舒明开阔,古朴大气,又因皇帝与庄太傅、袁首辅等内阁大臣的存在而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一行人在礼赞官的带领下冲皇帝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