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也永远都是她儿子。  

茗儿在顾娇的小院养伤。  

小净空放了学就来医馆陪他,很显然,一起经历过拍花子的二人成了真正的难兄难弟。  

就散小净空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他亲弟弟了,但并不妨碍二人之间培养起来的革命友谊。  

茗儿的昭国话说得极好,小净空的梁国话却还欠些火候,茗儿时常辅导他。  

有了语言环境,小净空的梁国话进步很大。  

这一日,小净空陪茗儿在院子里晒太阳。  

茗儿突然对小净空道:“我将来想做将军,你呢?”  

小净空想了想,严肃道:“我想念书考状元!”  

茗儿失落:“你要是也当将军就好了,将来若是两国交战,我为你退兵三十里!”  

小净空成功被他带偏,想象了一下自己带兵的小画面,拍拍胸脯道:“那我就不杀你的兵!”  

转眼四月,茗儿的伤势渐渐痊愈,两国的谈判也进入了尾声。  

虽说裕亲王不再要求那个孩子,不过琉璃技术他没收回,还是作为等价交换给了昭国。  

至于双边不平等贸易,这个可妥协的余地就不多了,恩情是恩情,政治是政治,何况恩情是顾娇的个人行为,与朝廷无关。  

裕亲王是一个优秀的政客,他绝不会脑门一热便意气用事,琉璃技术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了,就连这个都是先斩后奏,回去了要被国君骂的。  

老实说,皇帝对于这个结果还挺意外,梁国是来割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当年一个水排技术就换走了昭国大大小小三座矿山,相较之下,今年算是挺手下留情了。  

天下六分,燕国、梁国与晋国为上国,昭国、陈国、赵国则为下国,其实还有一个突厥,只不过六国都不承认它是一个国。  

陈国这几年与晋国交好,与其余几国的关系也不算太糟糕,昭国不能崩了与梁国的关系,否则就会变得孤立无援。  

四月上旬结束的时候,梁国使臣在京城的行程也结束了。  

皇帝亲自在金銮殿上为梁国使臣践行,随后由太子与宣平侯将梁国使臣送出京城。  

临出发前,茗儿去了一趟医馆。  

他已经拆线了,尽管并不能蹦蹦跳跳的,但恢复也算快,下地活动不成问题了。  

他是来和自己的小兄弟告别的。  

“以后你要是去梁国,就记得到裕亲王府找我,我请你吃好吃的!”  

知道小净空食量无边后,茗儿就将小净空归类于吃货行列了。  

小净空:其实家里真正的吃货是姑婆。  

“这个送给你!”茗儿将自己最心爱的小弯刀送给了小净空。  

这可不是普通的弯刀,是他抓周时抓到的礼物,梁国人是很看重抓周礼物的,一般不会轻易送人。  

小净空其实有点迷,他是个读书人,要刀做什么呢?他以后又用不上。  

不过既然是茗儿哥哥的心意,他还是很开心地收下了,随后打算回赠了茗儿一个礼物。  

为了避免出现和茗儿哥哥一样的状况,他打开自己的小箱子,让茗儿哥哥自己挑。  

“你喜欢什么,随便挑吧!”  

小净空的东西,好多都是破破烂烂的,还放得乱七八糟——顾娇给收拾过,可没几日便又被小净空弄乱啦,对于茗儿这种用惯了金银玉器的小王爷来说,简直就是大型车祸现场。  

茗儿突然很同情这个弟弟。  

弟弟家里太穷了,连个像样的玩具都买不起。  

等他回国了,一定给弟弟寄最好的玩具过来。  

为了不要伤到弟弟的自尊心,茗儿忍住赶紧把箱子合上的冲动,挑了个最不起眼的小盒子。  

里头那些挺大件儿的破烂他就不拿了,说不定弟弟日后还能拿它们换点钱花。  

茗儿觉得自己只给一把弯刀不大够,他问了内侍:“你身上带银子了吗?”  

“带了。”内侍说。  

“给我!都给我!”茗儿打劫了内侍的银子,把盒子里的一张泛黄的旧纸拿了出来,银票装进去,盒子也给弟弟留着,万一盒子也能卖点钱呢。  

之后茗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净空。  

之后,一家人踏上了回往梁国的路。  

梁国使臣的造访对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老百姓而言却只是多了一些谈资而已,当然,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或许会切身感受到这股变化。  

昭国今年有春闱,双方不可避免地谈到了科举的问题,梁国的科举体系比昭国的完整许多,不仅仅是因为梁国有武举,也因为梁国不考八股,却加入了算学、律学、农耕以及天文。  

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人才的综合能力,若换成顾娇前世的说法,约莫就是文理综一起考,不是只有文科生才有出路。  

当然,四书五经所占的比重依旧是最大的。  

皇帝觉得这种科举的方式很不错,他就好天文与算学,或许昭国日后的也能效仿一二。  

老侯爷明面上辞了官,接待使臣的事轮不到他操心,他这段日子一直在府中静养。  

上次大醉一场,醒来后老侯爷唉记起自己在酒桌上答应了什么,他懊悔不已啊,怎么能脑门儿一热,就说让他儿子管人家叫爹呢?  

那位小兄弟也真是的,小小年纪,咋有这种奇怪的嗜好?  

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顾潮是信守承诺之人,绝不能食言!  

因此,在顾侯爷痊愈的第一天,老侯爷一脸亲切地踏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