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乡试(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妹踏上了返京之路。  

马车走得老远,顾瑾瑜还没从安郡王的夸赞中回过神来。  

安郡主这样的天之骄子,没有哪个姑娘会不喜欢,只不过绝对大多数人都是痴心妄想。  

可如果…是安郡王先对哪个姑娘动了心呢?  

据她所知,安郡王还不曾议亲,他方才那句话…是不是在暗示爹娘什么?  

顾瑾瑜偷偷地瞟了顾侯爷与姚氏一眼,二人神色平静,显然都没往这面上猜。  

她不由有些着急。  

爹在这方面是个榆木疙瘩,指望他是不成的;娘如今心里又只有亲生的女儿,根本顾不上她。  

如果…如果娘知道安郡王对侯府的姑娘有意?会不会让顾娇嫁过去?  

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顾瑾瑜就脑补了许多。  

她心烦意乱,一方面是安郡王的夸赞勾起了她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她迫切想要回到京城,找淑妃娘娘拿主意。  

顾娇这边拿到了铁铺的农具,农具有点儿多,是回春堂的伙计去拿的。  

临走时,老铁匠叫住她:“小兄弟,你家小姐姓什么?”  

伙计道:“你说顾姑娘啊?她不是我家小姐。”  

老铁匠一愣:“啊?那她是…”  

伙计并不知顾娇行医的事,他道:“她是我们东家的朋友。”  

老铁匠问道:“能劳烦小兄弟告诉我她住哪儿,我好上门给她道个谢吗?”  

伙计哦了一声道:“顾姑娘交代过了,若是成功了,给她免了农具钱即可。”  

老铁匠:“可是…”  

没可是了,伙计带着几大车农具离开了。  

老铁匠望着马车离去的背影,半晌回不过神来。  

半山腰那块空地顾娇暂时没动,她雇了附近的村民,在山上开垦出一大块药田,又挖了一个鱼塘并一条沟渠,从瀑布下方将水引入鱼塘之中。  

顾琰的暗卫成了开山的苦力,天天被派去挖渠种地,一个月下来,二人从小白脸晒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黑炭。  

转眼就入了秋。  

今年的夏季并不算格外炎热,反倒是反扑而来的秋老虎热得人汗流浃背。  

萧六郎一行人来省城有一段日子了,在林家的悉心安排下,他们住进了距离省城贡院最进、最奢华的一家客栈。  

周管事几次提出请萧六郎到府上做客,都被萧六郎拒绝了。  

林成业近几月被萧六郎折磨得有些苦不堪言,去清泉镇时还是个小胖子,回到省城人就瘦了两圈。  

萧六郎每每给他讲题时,他都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也不明白萧六郎为何如此学识渊博,比府上的西席先生们加起来还厉害。  

只不过,一轮到萧六郎给他出考题,他就歇菜了。  

他好歹是经历过县试、府试与院试的人,一般的考题难不住他,可萧六郎出的是题吗?是刀子啊!  

其实就算四书五经也是有考试范围的,有些篇章要重点记忆,有些则不用。  

萧六郎不管这个,他随手出一份考题,就有半数以上是重点篇章之外的。  

林成业一个头两个大,生生被萧六郎给考瘦了。  

林成业向冯林诉苦,冯林哦了一声,道:“你误会他了,他不是故意不是考重点篇章,他是压根儿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篇章。”  

人家就从来没划过重点,直接从、头、背、到、尾!还一字不差,倒背如流!  

饶是背萧六郎如此折磨,林成业回省城后仍没有选择住回府上,他与萧六郎、冯林一道住在了客栈。  

乡试一共考三场,每场考三日。  

第一场在八月初八,也就是明天,客栈里住的全是乡试考生,整个客栈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唯一淡定的可能就是萧六郎。  

冯林原也是有些紧张的,不过他有太多事要做,导致他都顾不上紧张了。  

“小林子,过来帮忙!”冯林将林成业叫去了客栈的小厨房。  

这间小厨房是林家花了大价钱租下的,还给安排了一个专程的厨子。  

乡试不管考生的伙食,厨子打算给他们做,被冯林拒绝了。  

临出发前,顾娇给了他一张单子,上面记录了一些注意事项以及相关食谱。  

食谱分类很细,顾娇连天气都考虑到了,如果天气凉,便采用第一份食谱;如果天气热,便采用第二份食谱。  

“饼子、肉干、桔子、酱菜…”  

冯林与林成业在灶屋捣鼓了一下午,总算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齐全了,肉干是自己烤的,肉香四溢,把整个客栈的考生都馋坏了。  

酱菜是前几日便开始腌制的,如今恰巧腌好,冯林装了三小罐子。  

饼子不能久放,是厨子天不亮起来做的,冯林叮嘱饼子必须要干,一点水分也不留。  

每个省城的乡试都有正副两名主考官,皆由朝廷委派。  

他们与当地的监考官们初六便进了贡院,先举办入帘上马宴,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由监考官封帘。  

内帘官又称阅卷官,他们从进入之日起一直待到乡试结束,批阅完全部考卷方可离开。  

整个过程或可长达半月,在此期间他们不可与外界接触,就连外帘的监考官也不得交流来往。  

初八这日,考生们早早地来了考场。  

每一场虽说有三日,可真正考试只有中间一日,第一日为检查入场,第三日为检查离场。  

大清早,贡院外便排起了长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