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震惊的重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按照李雷的分析,奈良支队的指挥部,很有可能隐藏在临湘城里的一处仓库之内。  

李雷那地图把这个地方标注了出来,然后指示徐虎,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寻找奈良支队的指挥部。  

奈良支队的指挥部,通常情况下,会有日军的一个中队负责防守。  

这对于徐虎的特战营来说,问题不大。  

唯一的难度是,把奈良支队的指挥部,找出来。  

只要找到,一个中队的鬼子,不是特战营的对手。  

前面的部队在对日军实行定点清理,一步一步的推进。  

徐虎带着特战营,则慢慢的向里雷指定的地方靠近,搜索奈良支队的指挥部。  

就在徐虎搜索日军指挥部的时候,日军的指挥官,奈良,正在向阿南惟几求救。  

这是怎么回事?  

他求救的电报已经发出去很久了,可是到现在,救援部队依然没有到来的迹象。  

如果再不来,对方就要占领临湘城了。  

枪炮声越来越近,他的部队,抵挡不了多长时间了。  

根据最新消息,对方的一部分部队,已经突破了他的防线,进入了临湘城。  

虽然南面的防线依然在坚守,但是被突破,也是迟早的事。  

阿南惟几这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  

日军支队长奈良一拳砸在桌子上,我的支队被包围了,他居然慢腾腾的。  

作为司令官,他难道就没有愧疚吗?  

正郁闷着呢,阿南惟几的电报到了。  

看到阿南惟几的电报,日军支队长奈良立刻就是一喜。  

阿南惟几司令官的这个决定,真的太英明了。  

不愧是司令官啊,居然能从对方的这次进攻中,看出对方的破绽来。  

厉害!  

第三十三师团,从武汉过来的话,不需要多长时间。  

只要自己的支队,再坚持半天时间,他们的援军,就到了。  

日军支队长奈良顿时精神一振:“命令,支队所有部队,要严防死守。告诉他们,还有半天时间,我们的援军第三十三师团,就会到了。”  

这个消息对日军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按照他们的预计,支队守住临湘半天的时间绰绰有余。  

别说半天,就是一天,问题都不大。  

虽然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但是,我们的部队,怎么说人也不少。  

又是野战部队,支撑半天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对方在南面儿的进攻,似乎并不是很猛烈。  

到现在,南面的防线依然没有被对方撕开。  

阿南惟几出兵的消息很快就到了长沙司令部老虎仔的耳朵里。  

激动的老虎仔重重的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只要日军出兵,我们的计划是就成功了一半。  

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歼灭日军的奈良支队,同时诱敌深入。  

再进行分割包围。  

争取重创日军的第十一军。  

对于阿南惟几的计划,老虎仔十分佩服。  

这家伙居然还想来一出儿调虎离山。  

让我把湘北防线的部队都调往大云山,然后他从中路突破,使用闪电战,快速把第十一军推进到长沙城,与我决战。  

真是一招好棋。  

为了引诱我上当,居然派一个师团的日军去进攻大云山。  

好家伙,如果不是我的人破获你的密码,知道了你的电报内容,我还真有可能让你给骗了。  

就冲这一点,老虎仔觉得,自己必须重视起来这个对手。  

虽然这个家伙没打过什么大仗,但是看起来,阿南惟几这个人的指挥能力,并不弱。  

难怪连委座都专门打电话过来,让我老虎仔,一定不能大意。  

“命令,驻守大云山的第二十军,在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发起进攻后,后撤至南冲一带。等第三十三师团与佐枝支队交换阵地以后,与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二军一起,包围并歼灭佐枝支队。  

命令,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二军,在大云山战斗打响之后,让开新墙河的防线,让部队向大云山运动。与第二十军一起,围歼佐枝支队。”  

吴参谋长看着地图:“总司令,这样的话,阿南惟几的两个师团,就可以直接跨过新墙河,进逼汨罗江了。  

新墙河与汨罗江之间,都是平原,日军的部队的可以快速的推进。”  

老虎仔点点头:“我就是要让阿南惟几觉得,我已经上了他的当。这样,他的部队在推进的时候,才会造成首尾不顾的局面。  

汨罗江是一个关键。  

阿南惟几为了加快部队的推进速度,一定会把部队一字派开。  

这样就会导致他的部队拉的太长。  

到时候命令第四军、第五十八军,向日军发起偷袭,攻击他们的侧翼,就可以把日军分割成几段。  

拖住后面的日军。  

只要前面的日军跨过汨罗江,那就是我们的胜利。  

如果能把日军的两个师团,分割在汨罗江两边,那我们重创,甚至是消灭日军第十一军,就大有希望。  

现在要看的,就是阿南惟几的部队,推进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了。”  

老虎仔心里十分兴奋,只要计划成功,那日军的第十一军,就不足为患。  

不仅长沙能保住,甚至连武汉都能趁着这个机会夺回来。  

这是一场大仗啊。  

而此时的重庆,已经乱了。  

除了老光头,作战部的那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