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墙倒众人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敢?你们厉害得很,没什么不敢的!”  

楼伯赟怒喝一声,将目光从楼沾的脸上,移动到玉蕤脸上,“你们是什么样的孩子,祖父会不清楚?在这节骨眼上,真有那闲心去吃饭,看戏?!”  

自家孩子什么品性,楼国公一清二楚。  

“祖父…”玉蕤无言以对。  

“你们俩,跟我进来!”楼伯赟怒喝一声。  

“是!”  

姐弟俩一起跟在祖父身后进了书房。  

“蕤丫头,你是姐姐,你说一说,这一整天,你们干嘛去了?”楼伯赟板着脸,语气很强硬。  

“我和三弟去茶楼饭馆,听不得那些谣言中伤太子,…”玉蕤小心翼翼,“想着能不能有办法帮太子澄清事实,想要了解那天的…”  

“嗯,想来,你还想入太子府,当面问太子当日之事?”楼伯赟脸色一沉,“你若真这么做了,势必为楼府惹上麻烦…”  

“没…没有,”楼沾赶紧说道,“禁军派了重兵团团围了,咋个进得去?…祖父放心,断不能给自家惹上灾祸。”  

他急急答话,怕姐姐将她入密道一事说出。  

“嗯,你们还算知道分寸。”楼伯赟叹了一口气,“祖父今日上朝,本想为太子说几句好话的。永宁侯谢文昀却因力保太子一事,被人弹劾,…已被圈禁在府中,不让入朝了。”  

“啊?!”  

姐弟俩同时应声,觉得不可思议。  

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外面的谣言,对太子都不利。  

“谢候被禁足,那贵妃娘娘呢?”玉蕤心知不妙,不死心,还是要问一问,“咱们家皎皎,该怎么办呢?…”  

“贵妃娘娘,估计也好不到哪去。”楼伯赟叹息一声,“谢氏一族因太子一事,多多少少受了限制,…朝堂中没有人支撑,娘娘又有何办法?”  

“太子殿下关乎玉皎的未来,…咱们什么都不管,只能这样看着吗?”玉蕤心里不忍,不忍自己姐妹受伤。  

“蕤丫头,太子殿下能否自由,要看圣上的意思。”  

“祖父,孙女以为,要查清那天送回礼的内官不是难事啊,”玉蕤急急说道,“从咱楼府取回礼的那名使者就很有问题,…奏请圣上,查验那天出宫的内官,再督请大理寺的官员查案,很难吗?”  

“不可!”楼伯赟面无表情地望着她,摇头道,“圣上正在气头上,过一阵子,圣上气消就好了!”  

“众口铄金!太子殿下被那些谣言误传,会被人误以为只懂儿女情长,不擅长理朝政的庸才,身誉必大受影响,…玉蕤怕,到时太子被挤压…”  

“蕤丫头!”  

楼伯赟大声呵斥,“这,要逼着祖父去忤逆圣上吗?祖父对你太娇宠了!你身为女子,干扰朝堂之事,是大逆不道;作楼家人,不顾楼家安危,要强行出头,已是不孝。跪下!”  

玉蕤一愣,有点没反应过来,祖父从不对她声色厉下,…这,是真生气了?  

她“噗通”一声跪地,很是不知所措,“祖父,我…孙女我…”  

“祖父息怒!”  

楼沾也跟着跪下,慌忙说道,“蕤姐姐说话直,都是因为皎皎姐姐,她一时情急,说了些过激的话,求祖父莫要生气!”  

楼伯赟表情复杂地望一眼玉蕤,又望一眼楼沾,见他二人姐妹情深,心里也有些安慰。  

“若再疯言疯语,家法伺候!”楼伯赟阖上眼,无力地挥挥手,“退下吧!”  

“是!”  

楼沾低下头,搀扶起玉蕤,“姐,我送你回去歇着吧!”  

“嗯,”  

玉蕤点点头,被祖父这样训斥,脸上臊得厉害,真是没脸了。  

她隐隐有种感觉,朝堂上出事了。  

楼伯赟抬眸,望着姐弟俩身影消失,才回过头来。  

老奎不安地走上前,“老爷,二孙小姐一片好心,是为她姐姐着急,…您何苦这样训斥于她?”  

“年轻气盛,挫挫她锐气!圣上因老夫已年迈,无事可不上朝,不知朝堂许多事,”楼伯赟叹一口气,“老夫今日上朝,才发现,朝堂上暗潮汹涌,…”  

“…”老奎一张皱脸毫无表情,眨巴着眼睛。  

楼伯赟不由晒笑:与这老哥说这些,他又听不懂!  

“老奎,去给我泡一壶茶来!”  

“是,老爷!”老奎领命退下。  

楼伯赟敛眉,细想起朝堂上的事。  

太子整顿吏治,撤了一批损公肥私,为非作歹、危害百姓,在位不办事的官吏。他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做,他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急于求成,用力过猛,有些手段过于偏激。  

端木县县令徐友才,本是一名勤政廉明的清官。因老母亲病重,为了给母亲治病,向乡绅朱某借一千金。  

徐友才家贫,贫寒学子出生,他微薄的俸禄仅供家中十几口人吃穿用度。借这一千金,他是无力偿还,乡绅便说了,徐县令高风亮节,他这一千金算捐助的。  

此事,在端木县本是一段佳话。  

偏偏别有用心之人,将这事捅上去——端木县县令徐友才贪污,受贿银若干,有名有姓的,朱某进献千金,中饱私囊云云。  

太子元宸看,受贿银若干,有名有姓的,朱某进献千金,…太子认为,此徐县令必然是鱼肉乡里的,便下令撤职查办。  

下来核查的官吏,并无认真核查,仔细审理案件,便判处县令罪名成立,撤职,贬为民,永不录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