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炼妖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次跟着另两位钦差去西南,就是乘坐的能出海的官船,船只厚重,加固了船身,而在这多用了心思,在享受自然就顾及得少了。  

当到了船厅,看到这富贵花厅时,苏子籍也不禁感慨一声:“这是个作画的好地方。”  

“谁说不是呢,平时无事,你可以过来,这里作画,视野开阔,有窗可以望景,又不必在甲板上被风吹日晒,实在是风雅的所在。”罗裴笑着。  

苏子籍也一笑,并没有真把这话当真。  

这时,刘湛的面前已是摆好画桌,宽广平整红木桌子,一大张画纸铺平,就见刘湛思索了片刻,就直接提笔,游龙走蛇一般,唰唰唰画了起来。  

苏子籍这时与罗裴都到了跟前,看着他旁若无人的作画,这画也奇,看似是山水,里面又一层层居住。  

上层天女仙官,越向下,越是贫寒,到下面更是地狱,阴森发毛。  

不得不说,刘湛在道法上厉害,在丹青一道上亦有着过人之处。  

苏子籍能看出,此人在作画时,潇洒非常,又带着一种金戈铁马之势,像将他肃杀之气以及刚强的性格,也都尽融到了画中。  

这素来有着灵气的作画,就是比只有匠心的画,更能获得动画之人的欣赏。  

更不用说,刘湛不仅作画有着灵气,更有着技巧。  

罗裴看了,赞:“真人在丹青之道果然是深得魏八家的精髓,枯笔作画,气势磅礴,生面别开,实在是一幅难得的好画!”  

苏子籍亦暗暗点头。  

罗裴这夸赞,并不算是过,这幅山水画,还没画完,但已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磅礴大气之感。  

而罗裴所提的魏八家,苏子籍作为读书人当然也是知道的。  

魏八家,指的是前朝八个出名的画家,他们其实并不是同一时代,但基本都是属于魏朝建国前一百年出现过的知名画家。  

因着徒子徒孙颇多,在之后的岁月里,将流派发扬光大,甚至到读书人学画,定要学习其中一二人才不会被人嘲笑的程度。  

而魏朝覆灭,郑朝建立以来,郑朝的文人将这些魏朝盛世百年活跃过的画家,合称八大家,也就是魏八家。  

刘湛这画风,颇似魏八家中的刘道远的风格,又因都姓刘,让苏子籍忍不住怀疑起这刘湛是否跟刘道远有关系了。  

眼见着画将完,正想着,忽听罗裴问:“这等好画该配好诗才好,不知你可有诗可配这画?”  

苏子籍想了下:“倒的确有一首诗,不过跟这画未必相配。”  

随后就吟了出来:  

“政在宽民戢吏奸,忍为苛娆恣贪残。”  

“东邻老幼足和气,西邑生灵皆病颜。”  

“万乘至聪闻不及,两司端坐匹如闲。”  

“行人过此还知否,地狱天堂咫尺间。”  

吟完,就叹:“可惜我书法不成,就不多献丑了。”  

提笔在宣纸上提了这诗。  

“其实是好诗!”罗裴读了两遍,赞:“你说与这画不符,我觉得还是相配,天堂地狱咫尺之间,难道不是你我官人心田之中?”  

“心存万民,虽杀伐也有大仁,心不存民,不仅仅是自己地狱,更是万民的地狱,我觉得这诗可以提到画上去。”  

“一儒一道,相互映衬。”  

不过又笑着:“只是你这书法,哎,之前听你说书法不成,还当你是谦虚,这么看,与你才情有点远了。”  

“虽已是不错,但用于官文还可,用于才情就不足。”  

说着,就提笔写了几个字。  

别看只是指点几个字,苏子籍立刻受益了。  

“罗裴向你传授《快雪时晴帖》,是否将馆阁体转化为书法?”  

“是!”  

“书法11级(335/11000)”  

这让苏子籍倒是小小惊喜了一下,毕竟在书法方面的确有所欠缺,而珍贵的原版字帖,本就难寻,市面上流传的字帖多半是复印。  

不仅是书法,在丹青,苏子籍也收到了信息。  

“刘湛向你传授尹观洞天图,是否汲取?”  

“是。”  

“获得魏八家中刘氏流派的水墨丹青技艺,水墨画转化为丹青,1000,11级(2655/11000)”  

因经验一下子增加,苏子籍对这魏八家中刘氏流派的水墨画认知已是大幅度提高了,但这还没有结束。  

“绛宫真篆丹法3000,5级(1500/5000),资质1,资质16→17(10)”  

“不是说不准备谈道法,结果却传了我核心机密,经验3000,我的绛宫真篆丹法一下子就入了门了。”  

苏子籍有些无语,如果就谈些普通道法,自己未必获得这样多,这有过经验,可转念一想,这图谁能看出机密?  

也只有自己了。  

才想着,仔细分辨随着经验传来的信息,苏子籍突然之间脸色一变,深深的看了刘湛一眼。  

“什么,尹观派的核心,就是尹观洞天,这是尹观派的核心,只有掌教或长老才知道。”  

“原来洞天垂下,却与地府相通,原来这世界真有地府?”  

“这些还罢了,图中原来是真,层层分割,下面拷打,其实不是惩罚罪魂,而是炼妖塔,只是反向的塔。”  

“所谓的炼丹士,就是世无灵异,唯有妖怪,因此杀得妖怪,取妖丹炼成灵丹,所以具备种种特效,受官府和朝廷所重。”  

“而尹观派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