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回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场小雪,在夜晚悄然而至。  

苏子籍醒来时,天还蒙蒙亮,推开舱门出去,还没到甲板上,就有一股冷风直吹过来,夹裹的是一些细碎雪沫。  

多亏了苏子籍身体极好,这种突然降温天气,对他影响微乎其微。  

但想了下,还是折返回去,又取前几日就不穿了的貂皮大氅重新穿上,拿出一把油纸伞出去。  

果然,到了甲板上,发现船板上湿漉漉,天空中虽斜斜飘着细雪,可落地就成了雪水。  

他撑开油纸伞举在头顶,又伸出一只手接了一些,冰冷刺骨。  

“虽下的已不是雪花,而是雨雪,也不大,可却十分寒冷。”  

“所谓倒春寒,便是这样。这里比家乡倒春寒时还要冷些,希望叶不悔不要早早就到码头等着。”  

大河岸,随着船只行驶而过,一些小动物或是鸟儿,或被惊起,搅动繁密树枝,随风摇曳。  

不久前,这些出海的船,就已从入海口归来。  

跟大海上的风云变幻相比,现在这条运河,已温柔了许多。  

也因此,船员们也不像是在海上时那么紧张了,只留了一些人在行船,别的都在休息,这时还没醒。  

苏子籍站在外面这么久,船上安静,无人再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传来脚步声,苏子籍没回头,片刻野道人声音在身侧响起:“主公,今日下了雨雪,天气寒冷,可不适合迎风望景,免得着凉。”  

苏子籍这才转头,看向:“你今日也起的早。”  

“马上就要抵达京城了,如何还能睡的踏实?也不光是我,简先生也是一夜没睡,刚才才安静下来。”野道人无奈一笑:“这个吱呀呀的声音,就算本有着睡意,也要跑光了。”  

野道人就住在简渠的隔壁,船舱木板也不都是隔音,夜深人静时,隔壁如果辗转反侧,再加上床榻不结实,会有声音,对面或隔壁的人再有睡意,时时惊醒,是一件悲催的事。  

“简先生是担忧会试罢。”苏子籍不由一笑,这心情他理解,临考的差生已经无所谓,好生胸有成竹,就是不上不下的特忧心。  

简渠家境不算好,跟着钱之栋二三年,才算得了些银子,又中了举,可现在钱之栋垮台是定局了,简渠又回到以前孤苦无援的境地。  

现在只寄希望会试了。  

只是,苏子籍并不是诅咒,简渠才华是有,但也未必中得进士,这些天也切磋文才,总觉得其格调意境,或向隅而泣,或满怀牢骚,大郑现在是盛世清明,写这些句子,太不合时宜了。  

想中得进士太难了。  

这话且不说。  

“估计再过一个时辰才能抵达,不如你去我那里歇息一会。”周围都还昏暗,放在平时也没到太阳升起时,除了行船的声音与河上的声音,就只有他们二人的说话声。  

又有斜斜的寒风,一张嘴就可能吸进冷气的情况,并不适合在此闲聊。  

野道人点首,二人折返回去。  

苏子籍突然顿了下,问:“对了,快船已通知了邵家了么?”  

“提前一天通知了,连信也过去了。”野道人回话。  

他们从入海口那里出来,送信这事就便捷了许多,快船一艘艘离开大船,不止是他们,两位钦差还有一些随员,凡是花得起钱,都差了快船回去送信。  

到时,抵达京城时,礼部、亲朋、家人等才能早早就得了信去接。  

邵思森之死,本就是让其亲人肝肠寸断的事,若临时通知,对方准备不及,只怕非要闹得邵家人仰马翻不可,所以,野道人得了吩咐,第一时间就派了快船。  

苏子籍点首:“那就好。”  

随后又是一叹。  

“回去吧。”  

知道苏子籍这是又想到了数日前去世的人,野道人也跟着暗叹一声。  

命运之事,就是这么玄之又玄,人命也就是这么脆弱,悲喜转换,甚至可能只在一瞬,怎能不让人感慨?  

但回了苏子籍的船舱,这虽安静,野道人却早就没了睡意,既二人都无心入睡,聚在苏子籍的船舱里对弈了几局。  

“主公的棋风很是奇特,进可攻,退可守,我不如多矣。”  

连输了五局,便是野道人这样比较好脾气的也有些纠结了,忙推开不肯再下。  

苏子籍没办法,只能将棋子收了,笑:“我的棋艺其实只是一般,你与叶不悔下的话,这时怕输了不止五局了。”  

“夫人能参加棋赛,目标乃是棋圣,我当然更不如。”野道人忙说。  

却见苏子籍收起棋子的速度放慢了,猜到这是睹物思人,他侧耳听了听,发现外面这时已有了动静,主动说:“估计已经快抵达了,我出去看看。”  

得到同意后,就走了出去。  

苏子籍一个人,收起了棋盘,又将随身带几个包裹检查了一下,发现没有遗漏了,再次披着貂毛大氅出去。  

包裹到时自有野道人帮忙带去,有一些在西南买的土特产,有一些则带去西南的随身物。  

明面上只多了几倍,并不算显眼。  

“已能看到京城了!”当苏子籍来到甲板上时,就听到有船员惊喜喊了一声。  

他远远望着,果然依稀能看到京城码头的影子了。  

等这些大船上的人渐渐能看清码头上等着的那些人时,岸上也响起一阵喧闹声。  

“回来了!是钦差的官船!”  

“回来了,回来了,快去通知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