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封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跋陀罗的话,众人皆是反对。  

袁天罡说道:“道友小心有诈,直接将其轰杀便是!”  

虽然他算出此人对陆离已经没有了危险性,但难免会有后手,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将其击杀为好。  

陆离想了想说道:“不必,我先去看看!”  

到了他这个境界,对自身是否危险已有很敏锐的察觉,对方是不是对他有图谋还是能知道的。  

说完,陆离脱离造化之舟,来到跋陀罗面前:“有什么赶紧说吧,你最终还是得死的!”  

害死这么多人的性命,陆离怎么可能让其免于责罚。  

跋陀罗摇头一笑,说道:“当然,我造的孽自然由我来偿还。”  

他直到现在才知道,他已在不知不觉中入魔了。  

菩萨是大觉大悟的有情众生,不是简简单单的修炼便能证得菩萨道果。  

从他有这个念头开始,便已经坠入了魔道。  

亏他还以为自己是佛法高人,到头来连自己的徒弟玄奘都不如。  

“可惜了玄奘,他确实是个有慧根之人,倒是我耽误了他!”跋陀罗悲苦一笑,随即从怀中掏出一枚金色珠子。  

珠子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其上隐隐传来梵音。  

“此物乃是玄奘的舍利子,日后施主若是见到佛祖,将此物交给佛祖,可与我佛结得善缘。”跋陀罗说道。  

陆离没有说话,只是将珠子拿在手中。  

“你修的佛门神通其实是一种心火,下一步便是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跋陀罗说道,“心者君火,亦称神火,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其名曰中昧;脐下气海民火,亦称气火,其名曰下昧。”  

三昧是佛家名词,真火则是道家的火,此神通可谓是佛道结合的典范,谁也说不清是谁先创立的。  

陆离听完之后,对跋陀罗说道:“就这些了吗?”  

“差不多了!”跋陀罗双掌合十,闭上眼睛。  

陆离没有说话,而是一指点在跋陀罗的额头之上。  

一道猩红剑气飞出,瞬间将跋陀罗神魂和肉身撕成碎片。原地只留下一枚金灿灿的舍利子,以及一本纯金大日如来真经。  

陆离将舍利子和真经收起来,这便是此躺最大的收获,这罗汉怎么说也是神仙级别的高手。  

虽然体系不同,但也有借鉴的意义。  

玄奘的舍利子暂时就收好别动,交不交给佛祖将来再说,以后或许有大用不一定。  

现在陆离还不确定佛祖会不会找自己麻烦呢,毕竟自己可是杀了一个罗汉。  

不过,以陆离对佛家的了解,佛祖大概率不会亲自来找自己麻烦。  

佛家讲究因果业报,或许佛祖早知道此人命中有一劫也不一定。  

大神通者的思想不是他们这种凡人所揣测的,诸天万界多得是毁佛灭道之人,陆离杀死一个罗汉的战绩还真排不上号。  

当然,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陆离该提防的是佛家其他人对自己的报复,而不是佛祖。  

所以以后少和佛家打交道为好。  

见到陆离将这和尚击杀之后,众人一阵欢呼。  

袁天罡从造化之舟上下来,语气带着一丝欣喜:“五百年了!!佛门终于被灭了。总算报了当初的仇!!”  

袁天罡数百年来躲躲藏藏,目的就是为了干掉眼前这个家伙。  

现在通过陆离的帮忙,道门今日得以获得大胜利。  

想到这里,袁天罡对陆离深深一鞠躬:“多谢道友相助!”  

没有陆离的帮忙,说不定佛家早已在此地兴盛了。  

见到袁天罡的举动,造化之舟上的士兵和弟子纷纷下跪。  

“多谢国师!”  

数千年来,当上国师之位的道士无一不是臭名昭著,陆离还是唯一一个获得正面名声之人。  

这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战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浓浓的一笔,作为这一场大战最重要的人物,陆离自然是获得了万民的爱戴。  

大战过后,一部分人留下来收尾,剩下一部分自然是赶回京城复命。  

陆离和袁天罡等人再次进入蟠龙山中。  

这一次陆离打算闭关,直到参悟罗汉的舍利子为止。  

佛家和道家修炼体系不同,但最后还是殊途同归的,修炼到一定程度便是感悟大道本源。  

陆离现在还没有头绪进入金丹之境,现在最关键的是参悟罗汉(神仙)的奥妙,成就地仙道果。  

陆离运气还算不错,要不是跋陀罗境界被打落至地仙,再加上有道门神器的帮助,说不定还得不到如此机缘。  

此后,陆离便一直在蟠龙山闭关修炼。  

外界现在一片热火朝天,大唐的胜利震动了天下。  

唐皇更是兴奋地整夜睡不着,要不是陆离给他服用了仙丹,身体回归二十多岁时的巅峰,说不定直接高兴得当场去世不可。  

要知道这场战争过后,西域、吐蕃到天竺这一带已经变成一个势力空旷的地带。  

大量的人手被他派往西域和天竺那边,以求最快速度掌控此地。  

这片和大唐领土一半差不多的肥肉就在自己的嘴边,这如何不令人发狂。  

以前的皇帝只能令这些地方的人称臣,而现在不一样,他想直接按照大唐的制度,划进大唐领土之中。  

只要将这块领土整个吞掉,那么他就是大唐有史以来功绩最高的皇帝,开国皇帝比起他来都略有不如。  

其他朝代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