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光明炽盛心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离听到一休大师这句话,陆离顿时来了兴趣。  

陆离急忙问道:“大师请说。”  

虽然有些贪心,陆离还是希望一休大师给出一个既不放弃心灯,又不用被心灯污染的法子出来。  

“修炼心灯,其实有两种方法。”一休大师说道。  

第一种方法便是一休大师刚刚说的那种,以别人的心念为火焰,提升心灯的方法。  

这种能力的光明心灯为功德光明度人心灯,火焰为光明度人心火,灯焰呈白色。  

也就是陆离现在拥有的修炼方法。  

第二种是最简单,也是最少人修炼的方法。  

第一种是度人,第二种便是度己。  

还是以自己的心念为火,舍弃心灯的外壳,形成一道注重杀伐,而且对人体有伤害的火焰。  

此火焰为光明炽盛心火。注重攻击杀伐。  

舍弃心灯吸收能量反馈自身的能力,延寿能力只有第一种的一半,也就是只增加三十年寿命。  

这种层次的心火很厉害,入水不侵,入泥不覆,金铁轻易炼化,并非凡火。  

因为叫心火,必然是随心而动,心神所指,无所不至。  

第二种取消其他神奇的能力,但是也让杀伤力也大大增强。  

第一种虽然厉害,但是副作用太大,一日复一日被心灯侵蚀,被信仰同化,这种陆离觉得受不了。  

第二种还不错,至少不会让自己慢性死亡。  

而且,根据一休大师所说。  

心灯突破的前提条件是感应初期,到那个时候,陆离增寿一甲子,加上延续的三十年寿命。  

那个时候死亡的压力减小了一些。  

想到这里,陆离问道:“那么大师,第二种方法也可以,那为什么第一种比较受欢迎呢?”  

“修炼第一种度人可以走捷径,快速提升实力。”一休温和笑道,“我觉得光凭这个,就没有人能够拒绝。”  

确实,莲花教教主大多数都是野心家,对于这种蛊惑人心的能力,肯定是不容错过。  

不过,陆离还有个疑惑,那就是一休大师怎么知道如此之多。  

好像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  

一休大师仿佛看到陆离的疑惑。随即说道:“你看这个?”  

随即伸出手,手心出现一团璀璨金色火焰。  

金色火焰出现的一刹那,四周的温度仿佛上升了数十度。  

火焰直让人睁不开眼睛,房间被心灯的光芒笼罩。  

并且。火焰正在不停变幻形状,一会变成栩栩如生的飞鸟,一会变成一柄金色长剑。  

感受着这个炽热的火焰,陆离瞳孔一缩,惊讶道:“这是您说的…”  

“没错,这正是光芒炽盛心火!”一休缓缓说道,随即将火焰散去。  

“你这家伙,本事藏得很深啊。”四眼道长指着一休说道,“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你这个东西。”  

一休大师摇摇头,说道:“此物威力极强,残害生灵有伤天和,我既然已经决心归隐,便不想在用这门法术。”  

“只是不想看到这位施主误入歧途,我都不会暴露出白莲教的法术。”一休再次补充道。  

一休使用莲花教的法术,但始终不说这门法术的来历,估计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众人也没有追问。  

不过,一休所说不想让陆离误入歧途,也不无道理。  

毕竟现在是火器的时代,莲花教那种忽悠狂热信徒,以人海战术来获得胜利的方式,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人家有火枪,不管你来多少个都照单全收。  

况且莲花教忽悠的百姓,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而且身为狂热信徒,本身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面对拥有一定战术的部队,这些人肯定是送死的份。  

但是不管怎么样,死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一休不想看到百姓再堕入疾苦,于是只能牺牲自己一点利益,让陆离回归正途。  

原来如此!陆离恍然大悟,自己运气真不错,遇到修炼这个法门的人了。  

陆离倒不怕一休会欺骗自己。  

剧情中一休大师慈悲为怀,乌侍郎变成僵尸后都不忍杀害,应该不会坑害自己。  

当然,陆离也会留一个心眼。  

陆离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不对,大师,你不是说感应初期才能够突破心灯吗?你这么会这个?”。  

一休大师的实力差不多在胎息中期,这和他描述的不符合啊。  

“心灯确实要感应初期的实力才能修炼。”一休解释道,“心灯到了第二个层次之后,可以说是一门神通了。”  

“只有到了感应初期,天人交感,这时候修炼者可以脱离材料施法,这才可以使用神通。”  

神通与法术最大的区别,就是神通一旦修炼成功。  

就相当于固定了一门法术在身上,下次在用出神通之时,就可以直接释放。  

不用再念咒,画符。  

“佛门有一个功法,名为灌顶。”一休缓缓说道。  

灌顶是佛教秘法,佛教有些大师在死亡之前。  

都会将自己部分所学,通过灌顶的方式,传授给自己的弟子。  

灌顶仪式非常苛刻,并不是说想灌顶就灌顶。  

被灌顶之人,必须和自己修炼同样的功法,力量性质要统一。  

同时,灌顶发起者,不管最后成不成功,都要失去全部力量,变成一个普通人。  

一休的光明炽盛心火,便是通过灌顶得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