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制造偶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顾子晏去大理寺处理一桩案子,顾霄想着择日不如撞日,早些约了老蒋,把两家孩子的婚事定一定。  

“去给忠义侯递个信,就说我请他喝茶看戏。”  

忠义侯府里,蒋卓没去军营,蒋意归家,他正好想待在家里看着她给她定定性子。  

蒋意一大早就跑去了李馨儿的院子,看到她坐在轮椅上,蒋意心里微痛,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她都不记得了,可是看到李馨儿的样子,她还是难过的不行。  

“意儿,你不要难受,这不是你的错。”  

看到李馨儿还在安慰她,蒋意再也忍不住,“哇”得一声哭出了声。  

李馨儿无奈抱着她,怀里蒋意哭的昏天暗地。  

不远处,蒋卓和李英看着两人,谁也没说话。  

“意儿长大了,她有自己的人生要走,你应该开怀一些。”  

蒋卓把李英揽在怀里,“可是,那件事…”  

“意儿若是怨也该怨我,怎会怨你?”  

“哎…”  

两人正说着,一暗卫出现,“主子,信王爷给你传信。”  

蒋卓一愣,接过信,看到顾霄约他喝茶,他对着李英说道,“你带着孩子也出去转转,我出去一趟。”  

李英点点头。  

蒋卓到的时候,顾霄早就听了一首曲子,“你找我什么事?”  

顾霄心情很好的哼着小曲,“先坐下。”  

蒋卓坐下,两人听了一个曲子后,顾霄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  

“呐,给你的。”  

蒋卓半信半疑的打开木盒,眼眸骤缩,“什么意思?”  

“替我儿求亲。”  

蒋卓“啪”得一声合上木盒,“你想的真美。”  

顾霄看他反应,不禁一急,“老蒋,你这是打算棒打鸳鸯!”  

“哼,谁知道你儿子怎么想的,意儿不一定嫁给他呢。”  

“那你回去问问意丫头。”  

“不问,你滚蛋,我不会把我闺女嫁给你儿子的。”  

说罢,蒋卓拂袖而去,顾霄愣怔在原地,谁知离开的蒋卓去而复返拿起桌上的木盒,冷哼一声,“哼。”这才彻底离开。  

“…”  

这是说着最狠的话,干着最萌的事?!  

————剧情分界线————  

顾子晏并不知道他爹比他还着急娶媳妇,一早就去下聘礼了。  

而他正在跟刑部侍郎吕驿在扯皮。  

“顾大人,这个案子我们已经结案了,您现在又…”  

吕驿三十有加,短短五年从郎中做到侍郎的位置,和顾子晏一样是正三品,不过朝中早有人说,刑部尚书早晚是他的,所以吕驿并不敢对年纪轻轻的顾子晏有所造次。  

可是,顾子晏丝毫不在乎,他仍是公事公办的说道,“吕大人,本官既然任职大理寺卿,自然有权利对之前的案子查看,我有异议,找你来也是核实一些事情,合情,合理。”  

吕驿喝了一口大理寺的茶叶,连连赞叹,“顾大人,既然你想查你就查,这案子当年是大案,我当初上任只是一个郎中,无权知道细节。”  

顾子晏眼眸微闪,他知道吕驿说的是真的,当年处理这个事情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很难查。  

吕驿起身,打了打他官袍上不存在的灰尘,“既然顾大人问完了,本官便走了。”  

吕驿转身离开,走了几步,突然转过头来问道,“茶叶不错,不知顾大人可否割爱一二?”  

顾子晏拿着毛笔的手掌微顿,他叫来文书给吕驿装了一些茶叶,吕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大理寺。  

吕驿走后,顾子晏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他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是有原因的。  

楚国刚建国时,有一个人带着家族力挺楚清天,那人就是开国功臣,卫商。  

卫商此人,将相之才。  

顾子晏曾在国子监听过卫商的课,他佩服于卫商,这样的人怎么会叛国?  

可是,就是叛国,证据确凿。  

楚清天想包庇都无力为之,卫商满族一百零八人全部血染断头台。  

顾子晏在卫商行刑之前与父亲见过他一面,卫商把他毕生所学之集给了顾子晏。  

“子晏,你的学识和品性,足以接我的衣钵,你可愿意认我做老师?”  

“我愿意。”  

“好孩子,我毕生没有妻子和孩子,倒是累及我的族人,九泉之下,我对不起我的列祖列宗啊。”  

卫商喝下了顾霄带来的酒,“好好辅佐,他。”  

卫商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大牢,听到的人无一不动容。  

当年的事,疑虑重重,他必须给老师讨一个公道。  

如果扒开这件事,是让所有阴暗的东西都暴露在阳光下,那么他就去做那个撕开一切的人。  

蒋意在大街上转来转去,已经围着大理寺不知道多少圈了。  

阿如无语的看着蒋意,“小姐,你想见顾大人,阿如便让大理寺的人去通传便是。”  

“…嘘,你懂什么,我这是在制造偶遇。”  

“…”小姐,您已经制造了一个时辰的偶遇了,现在日头都大起来了。  

阿如擦了擦眉间的汗水,蒋意抬头看看太阳,“走,我们去那边的茶楼。”  

蒋意带着阿如去了茶楼的二层,找了一个可以看见大理寺门口的位置坐下。  

“一会儿子晏哥哥要是出来,你就去找他,我先眯会儿。”  

阿如看着蒋意困得眼皮都在打架的样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为了偶遇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