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秦国公主(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旅途之道,在于前紧后松。  

世间的道,大抵都是这样的。  

既然已经临近北境,陆青山也就将速度放缓了些许,慢慢见识这所谓的异域风情。  

因为无论是他,还是两匹宝马,这些时日都是累得不轻。  

被道源界规则削弱过的肉身,虽然相比普通人要强上许多,但终究已只是凡胎,。  

是肉体凡胎,那就会累。  

两匹宝马同样如此。  

即使陆青山已经是两匹马轮换骑,以便使马能得到休息。  

可道源界的奇特地形导致了旅途注定是需要频繁的上坡下坡,对马匹的体力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道源界以云琴高岭为界限,划分北境与南境。  

两境地域的气候则是截然不同。  

南境炎热潮湿多雨,北境则是寒冷干燥多风雪。  

越过云琴高岭,那便进入了北境。  

突然从温暖的南境进入北境,思想还未完全从修士转变为凡人的陆青山,立刻是被天老爷教训了一下,着实感受到了一把什么叫南方的虎在北方冻成了猫。  

他也很服气,立即是就近入城,换了身行头。  

为此,陆青山低价卖掉了一匹宝马。  

若是他还准备复刻上次以剑谱换物的操作,想来这辈子都没练过武的成衣店老板娘,定会拿着扫帚把他和他那本看上去就像是小孩涂鸦之作的《青山剑法》一起扫出店门。  

有些逼只能在行家面前装。  

所幸,既然入了北境,距离秦国也就不远了。  

而在入了北境之后,一路上的见闻,让陆青山终于知道当初在元国碰见的那位真宁将军,口中所说的“前边战火朝天”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的前边,其实就是指北境。  

至于战火朝天,却不是说北境有哪几国正在混战,而是更为严峻以及可怕的战争。  

与苍穹天道魔之战类似的种族之战。  

是的,就是这么巧,道源界也迎来了它界生物的入侵。  

异鬼。  

三十年前,于北境雪原深处的不可知之地,有名为异鬼的生灵复苏。  

复苏之后,这些异鬼就嗅着人味开始南下,试图侵犯道源界人族疆域。  

这些异鬼身型异常高大,有两人高。  

但是高大的同时,又极为枯槁,肤色苍白,眼睛则是如冰一般的湛蓝深邃。  

犹如从墓地里爬出的死尸。  

在道源界的规则限制下,任何生灵,除非是强大到能逆天,否则不属于道源的力量都会被封印,肉身也会被削弱至肉体凡胎的地步。  

所以这些异鬼并没有魔族那般强大。  

而且他们不修道源,更不可能掌握道法,相比道源界人族来说,就少了一个修行体系的力量。  

这般看来,异鬼似乎不值一提?  

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异鬼也有他们的凭仗。  

他们身上统一着着不知道是天生还是巧匠打造的,犹如冰晶凝成的盔甲。  

这些极其坚硬,一般的武器攻击在盔甲上,根本对异鬼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  

异鬼的武器是长剑,同样是似冰晶凝成,拥有难以想象的寒气,使其可以在刺入生灵肉体的瞬间,将该生灵的血液瞬间冰冻。  

血液不流动了,心脏也就停止跳动了。  

异鬼武器威力之大,可见一般。  

异鬼入侵的第一时间,北境诸国就是组建北境联盟,派出将士一起将异鬼拦在了雪岭之外。  

初时,异鬼虽强,但数量并不多。  

北境联盟实力强劲,十分轻松的就剿灭了第一波复苏的异鬼。  

只是异鬼复苏的苗头却是一直没停下。  

它们就像野草一般,怎么割也割不干净,源源不断的从雪原深处走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异鬼非但没有被北境联盟剿灭,数量反而是越来越多。  

北境联盟也从一开始的游刃有余,到现在的艰难应对,甚至是于两年前向道源界其它三境诸国发出求援信号。  

凡俗世界的弊端就在于此,消息传播渠道有限,传播速度慢,容易坐景观天。  

北境战事分明如此激烈,南境诸国之中的平民对此却大都一无所知,呈现一片祥和气氛。  

颇有几分边疆死战,中原歌舞升平之味。  

幸好其它三境的诸国还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深知北境若是没守住,异鬼便可长驱直入,到时谁也讨不了好。  

所以纷纷响应北境联盟的求援,派出军队赶往北境雪岭支援。  

只是其中到底出了几分力可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道源界四境,九大上国都在北境,其它三境的国家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忿,想要取而代之,可惜九大上国势大,终究只能是想想。  

异鬼入侵,不正是削弱九大上国国力的机会?  

若是能在驱逐异鬼的前提下,给九大上国使使绊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会有偷奸耍滑的人存在,这是劣根性,改变不了雪岭战局的愈发严峻,也导致了北境整体陷入一种沉凝的气氛之中。  

陆青山在路上碰见的平民,神色中都无多少笑意。  

她们的儿子,丈夫甚至父亲,此刻极有可能正在雪岭征战,生死未卜,谁又能笑的出来呢?  

经历过中灵之战的陆青山无疑很能理解这种感觉,但他并不能为这个世界做太多。  

毕竟这是一个个人武力无法凌驾于军队之上的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