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司浩言甚至没有和安夕公主寒暄,自顾自地进入了正题,连这称呼,下意识地也生疏了不少。  

“哦?那么久不见,小言儿一见到皇姑姑,怎的如此生分了?呵呵呵,我的小言儿到底是长大了呀…连皇姑姑都不要了呢…”  

似乎是在感慨,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安夕公主双眉微舒,双眼半合,那精致的面容,一下子温柔了不少。  

司浩言甚至有一丝错觉,眼前的这位安夕公主,就是他记忆中,那位关心他、爱护他、照顾他,永远温柔以待,永远不会害他的安夕姑姑。  

司浩言眨了眨眼,强行压下自己心中的情绪。  

“安夕姑姑…”  

司浩言欲言又止,他不知道他与安夕公主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非常闹得如此,甚至连理由,他都不知道。  

“把人放了,我们好好谈谈。”  

司浩言不自觉地语气也轻柔了不少,他想要问问安夕公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他想要试一试,他和安夕公主的关系,是不是还有回到从前的可能。  

“小言儿,你在和皇姑姑说笑吗?”虽然是安夕公主的声音,但这语气,显然已经与之前不同了。  

安夕公主脚下一用力,直接起身跃至司浩言面前。  

“司浩言,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此话一出,夕安殿主殿的所有门窗,齐齐地关上了。  

殿内一阵黑暗,一阵晕眩感席卷而来,白黎月毫无准备,便直接晕倒在地。  

司浩言虽也没有准备,但修为要高出白黎月不少,仅仅只是有些晕眩罢了。  

但那晕眩感,让司浩言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安夕姑姑…你不要一意孤行…”司浩言晃动着身子,勉强地抬起头,对着原来安夕公主站的方向说道。  

但那里哪还有半个人影?  

安夕公主在殿门关上的那一刻,便消失在了夕安殿。  

司浩言索性坐到地上开始调息。  

既然站着也无力抵抗,不如坐着调息一阵,让体内灵力稳定一些,将那些让他有些恍惚的力量驱逐出去。  

司浩言没有管身后倒着的白黎月,安夕公主的目标既然是他,那么让白黎月就这么躺着,也许还能让她受到的关注力更少些。  

司浩言迷迷糊糊地,感受到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进进出出,但地下秘牢的入口不是该在内殿吗?  

那这些人又在干什么?  

司浩言一边调息,一边分了一些灵力感受这周围的动静。  

司浩言估算着,这会儿,太和殿应该已经开始上朝了吧。  

既然白黎月认准了巫定在地下秘牢,那么这个消息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可现在他们被困夕安殿的主殿,要怎么才能去找到巫定呢?  

也许这一切的解释,在找到巫定之后,就都解开了。  

司浩言被动地接受这一切事情的发展,他并不能准确地捕捉到“六星环月”的重要性,更不明白,在鬼族这方势力中,谁才是占据主要地位的那一个。  

虽说太子司浩舒已经把控了前朝,而且司浩言也清楚,那个叫做渊献的鬼族太子与司浩舒其实是同一个人,但这并不能代表着鬼族的势力都已经完全掌握在司浩舒手中。  

更甚者,司浩言曾经也以为鬼族的核心力量,应该是他们长老院的三长老巫定。  

可是后来,鬼族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司浩言有些搞不清楚情况了。  

或许对于大启朝堂的势力分布,司浩言还能清楚个七八成,但对于鬼族的势力,司浩言可能也只知道个皮毛,甚至于可以说连白黎月都不如。  

但就是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此时竟然没有带任何暗卫,只身闯入夕安殿。  

这究竟是愚蠢,还是深谋?  

漆黑的主殿内,鬼族们来来去去。  

安夕公主早已回到内殿进入了地下秘牢。  

既然司浩言已经亲自来要人了,那么说明林君祀不能再在地下秘牢里久留了。  

安夕公主自始至终都认为,司浩言要的人,是大启的皇家侍卫统领,林君祀。  

司浩言将体内的灵息调整好时,双眼也逐渐适应了这周围的漆黑。  

但司浩言并没有着急地收回灵力,而是继续以调息的姿态,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将目光环顾了一圈,司浩言并没有发现安夕公主的身影。除了那些来来去去的宫人,司浩言甚至没有看到一个相熟之人的面孔。  

司浩言大着胆子释放了一些灵力,感受着那些来来去去的宫人都是些什么修为。  

一试之下,倒是让司浩言稍微放松了一些。  

司浩言悄悄往后看了一眼,发现白黎月似乎也已经醒了,只不过她还在地上趴着,一动不动罢了。  

司浩言将手往后伸了伸,摸索了一下白黎月所谓的位置,将灵力输了进去。  

白黎月感受到司浩言的灵力,略一迟疑,便也将自己体内的灵力,通过那接触的一点,回传了过去。  

白黎月这是在告诉司浩言,她无碍。  

司浩言会意,并没有急着收回手,而是接此机会,顺便也检查了一下白黎月体内灵息的情况。  

幸好,没什么大碍。  

既然如此,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找到巫定。  

哪怕是只找到安夕公主,也总比在这里空等的好。  

司浩言将灵力集于指尖,火之灵力瞬间的汇集,凝聚成一阵微弱的光。  

这光在这黑暗中尤为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