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西岐捡到宝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分忧,匹女有责。  

然而母辛是可以上战场打仗的女武神,苏妲己知书达理,贤惠可人,却显然不是女将军的料,那么她能做的…  

苏护眉头一动,想到纣王如今的后宫,妃子寥寥无几,别说与身体倍儿棒的姬昌,就连他都有十数位姬妾,如果自己的女儿能入宫,说不定就有转圜的余地。  

但这句话在喉咙里转了转,终究没有好意思说出口,讪笑道:“好孩子,你放心吧,为父没事的,冀州更不会有事!”  

“苏护,你个缩头乌龟,给本侯出来!”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崇侯虎的暴吼声,隐约还有黄天化的劝解声,苏护满脸尴尬,匆匆向着大堂走去。  

苏妲己目送父亲的背影,悠悠一叹,从怀中取出一卷书册,轻轻抚摸着。  

那是黄裳所传的书卷,流传各自,在冀州是禁书,被苏妲己偷偷收藏,翻看了不知多少遍,对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极为钦服。  

握住书卷,勇气涌上心头,苏妲己痛恨起自己之前的懦弱来。  

为什么不劝说父亲加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呢?  

那才是解决冀州危机的最好办法啊!  

正想着,一股寒风突然涌来,苏妲己紧了紧领口,刚要去屋内,身子一轻,突然被一只毛茸茸的爪子提了起来,向着空中飞去。  

她猛然愣住,整个人都懵了,片刻后哆哆嗦嗦地抬起头,就见一头顾盼生威的巨大老鹰在上方,抓住她的后背,往远处飞去,妖气萦绕体表,抵御住了高空寒风的侵蚀。  

苏妲己花容失色,双手紧紧握住书卷,却又在这一刻,涌起了前所未有的勇气:“你是谁?要带我去哪里?”  

老鹰开口,里面发出的正是袁洪的声音:“人族多英才,连一女子也能如此镇定,我要带你去朝歌,献给纣王陛下!”  

苏妲己俏脸浮上嫣红,气愤和羞恼皆有之:“陛下乃天下共主,万乘之尊,何须我一弱女子,你好没道理!”  

“哈哈,神通广大就是道理,来日你会感激我的!哼!”  

袁洪变化的老鹰大笑一声,突然冷哼一声,提着苏妲己往上飞去。  

一杆火尖枪穿破虚空,刺了过来。  

哪吒脚踩风火轮,从后面追来。  

“真是麻烦!”  

袁洪没想到哪吒的灵觉如此敏锐,他从冀州府内掳一个人都要被盯上,立刻提速。  

哪吒穷追不舍,小眉毛皱了起来,很不高兴,枪法越来越凌厉。  

他并不知道袁洪要干什么,在他看来,就是这妖类输不起,掳人泄愤,那自是再不容情。  

不过袁洪精通八九玄功,擅长七十二般变化,眼见空战不利,立刻往下浮空,进入一片山林之中,开始了各种变化。  

原剧情里他与杨戬的战斗,双方的交锋就像是西游世界,杨戬大战悟空一样,不断变化成克制对方变化的变化。  

这个方面,哪吒就要欠缺许多了,袁洪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又有高明高觉的地图导航,他却局限于环境,渐渐的被甩脱开去。  

追丢了!  

而就在这时,冀州府内,苏护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一封书信。  

“苏妲己容貌端庄,性情和婉,礼度闲淑,素有美名,陛下坐拥九州,博纳四海,自该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使役…”  

那是申公豹留下的。  

文化妖啊!  

在苏护看来,这是纣王给予他的台阶。  

商朝时由于女性地位高,婚姻基本上等于自由恋爱,媒妁之言还不存在,男女结婚不需要家长的同意,自己愿意就可以。  

男子娶亲,不用给女方家里下聘礼,女方家长如果接受了男方的聘礼,将会被邻里耻笑,被当成是卖女儿,是种羞辱,当然天子纳妃除外。  

如果苏妲己入宫,纣王肯定还是要给予聘礼的,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就是贵族的游戏规则了,苏护免不得浮想联翩。  

令他恼火的是,自己的女儿已经不见了,虽然信上言明她的安全,但这种霸道的作风,仍旧让他很是憋屈。  

而苏护的妻子和儿子苏全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对于苏妲己的安危担心不已:“老爷,女儿她不会有事吧!”“父亲,我去接妹妹回来!”  

苏护狠下心肠:“如今不是分心他顾的时候,我们必须保住冀州的基业!”  

苏护妻子掩面哭泣,苏全忠双拳握紧,狠狠砸向墙面。  

就在无辜的墙壁裂开之际,服侍于周围的贴身婢女,眼神微微闪烁着,用心记下了内容。  

她是暗碟。  

于是乎,一只信鸽很快飞出,向着西方飞去。  

消息传到姬发耳中时,已经是第二日傍晚。  

大军回归西岐之地,姬发提着的心微微放了下来,只是一想到要面对父亲姬昌,心又提了上去。  

难以交代啊!  

此次大军损失固然轻微,可折了南宫适这位最擅于带兵打仗的将军不说,还暴露了野心与实力。  

犬戎的五千精骑,原本是对付朝歌最有力的杀招,现在很可能已经被对方察觉,一旦中央有了准备,接下来的日子,将相当难熬。  

战略目的,大败亏输!  

“这位淑女,很可能是苏护的女儿苏妲己,确实有倾国倾城之貌!”思路╭ァんττρs://ωωω.sしzωω.cΘмんττρs://м.sしzωω.cΘмヤ  

唯一安慰的,就是自己的妻子有着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