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脱离南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带领丐帮,攻打明教?”  

当无缺和夜莺假装归来,被黄尚引荐时,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实际上,早在汪剑通三人偷入道观时,无缺和夜莺就即刻从外面返回。  

道观早早被布置下魔法阵,监视黄尚一举一动,  

这是无缺拜托夜莺的,黄尚是他的禁脔,绝不容许外人染指。  

无论是剧情人物,还是轮回者,统统不行。  

不过他们没想到,丐帮前来求助,黄尚却举荐了他们。  

仔细想想,这定然是好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的反馈。  

夜莺笑出声,无缺也打开折扇摇了摇。  

可惜主神殿无法明确地数据化出好感度,否则就更方便了。  

当然,美滋滋的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差事。  

在轮回者眼中,如丐帮这样基数众多,耳目遍及天下的剧情势力,都是值得交好的。  

无论是完成任务,刷取奖励,还是与敌对轮回者交锋,有丐帮辅助,都能占到大便宜。  

他们本来就准备拿明教开刀,现在还能得到丐帮的友谊,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但也有不妥。  

无缺看向黄尚,眼中有担忧。  

两个帮派大战,这一去,可不就是短短一两天的功夫了。  

黄尚一向深居简出,苦读圣贤书,倒是个乖宝宝。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  

怕就怕在突发情况。  

正在犹豫间,黄尚起身,行了一礼:“为了永州百姓,为了荆湖南路的稳定,拜托了!”  

江湖人士总喜欢把为国为民挂在嘴边。  

一顶大帽子扣下,你不应,就不是大宋人。  

但不得不说,这种道德绑架确实管用。  

现在黄尚也抬出了整个荆湖南路,话说到这份上,两人不能拒绝。  

无缺唯有拱手,坚定地道:“贤弟放心,我等定不辱命!”  

临走之时,夜莺开始在道观周围布置,千叮咛万嘱咐,若有敌来犯,立于道观中,不要出圈。  

黄尚看着,突然想到悟空用金箍棒给唐三藏画一个圈,唐三藏每次都要跑出去的画面。  

话说地球上,已经是今年下半年了吧…  

救人如救火,众人雷厉风行,马上出发,夜莺一步三回头地对着黄尚连连挥手,无缺的面色沉下,突然有种忐忑不安之感,恨不得马上回到黄尚身边。  

不过他很快压制住这种冲动。  

在契约之前,终究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  

给彼此一些距离,也好。  

当然,距离归距离,无缺第一时间联系了土行孙。  

这孙子拿了他们三千轮回点,按照契约,必须办事。  

由他赶来,看着黄尚,也能确保万无一失。  

“那个会钻地的轮回者可能会来看住我,幸好丐帮的求援突如其来,他们没有事先准备,其中肯定有一段空白时间,现在就离开。”  

黄尚目送两名轮回者,三位剧情人物一同离去,立刻回客房,收拾行李。  

很快,他就处理好一些首尾,避开道观的其他人,直接出了永州,独自上路。  

相比起半年前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时的黄尚十二正经贯通,先天真气奔涌,对付九成的江湖中人,已经不成问题。  

毕竟真正组成整个武林的,还是普通的武者,不是那种天才妖孽。  

他有底气游历天下。  

对于去哪里,黄尚也早有规划。  

现在是九月,解试考完不久,第二轮省试是在明年二月,必须在一月前赶到开封。  

也就是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游学的地点,他已经想好了。  

不是一路向北,恰恰相反,他要往南。  

荆湖南路就是后世的湖南,而湖南下面,就是广东和广西。  

两广的划分,恰恰是北宋开始的,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简化后就是广东广西。  

但现在还不是南宋,汉人没有大量南迁,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可以说是大宋最荒凉的地方。  

流放广南,了解一下。  

不过黄尚却对那里很感兴趣。  

开封府的繁华,他见识过了,边境却还未见过。  

而大宋的南方,有两个国家。  

大理和交趾。  

大理不必说了,现在的段正淳大概正青葱年少,尚未外出四处留情。  

顺带一提,原剧情里段正淳被误认为带头大哥,实在没道理。  

雁门关之战发生在三十年前,段正淳那时才多大,一个二十岁的人统领武林群雄,当带头大哥?  

只能说萧峰当局者迷,阿朱又赶上了剧情杀。  

可惜了塞上牛羊空许约。  

大理国力太弱,对于大宋毫无威胁,但交趾不同了。  

后世的越南,其疆域便是以两宋时期的交趾为基础,通过吞并占城,寇掠宋境,最终成国。  

难道大宋打不过区区一个小国?  

自然不是。  

而是重北轻南,顾不上。  

交趾就在大宋与辽国与西夏的交锋中,默默壮大起来,并不断侵扰和蚕食宋朝边界。  

无奈大宋长期坚持息事宁人的退让政策,并没有采取任何有力的措施进行回应,反倒让其得寸进尺。  

终于,在十多年后的历史上,交趾军攻破广西邕(yōng)州,大肆屠杀十万人,其中九万多是百姓。  

事实那场战争后,胜利的一方是大宋,但损失极其惨重,最后在划分边界时,还被占去大量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