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生与死的真谛(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余四个人的神火一个也少不了!  

除非他完全不要命了!  

至于第一种策略…  

马修看了一眼仍在昏迷中的其余四人,眼里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黄昏之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异象。  

他的可怕之处在于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身心。  

马修是过来人。  

他很清楚地知道,当你身处局中之时,很多原本离奇古怪的东西在你的眼里都会变得合情合理。  

很多时候。  

在局外人眼中满是破绽的陷阱。  

当局者是没办法察觉到哪怕一丝丝的不对劲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最可怕的是。  

当马修设身处地地构想,倘若黄昏之劫中的内容变成了现实,自己是否有机会改变那一切时。  

他内心给出的答案相当悲观!  

“说到底,梦中的那个神王马修,本来就是我灵魂深处的真实投射啊!”  

“成神,肆意,放荡,扭曲,然后迎接黄昏…”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宿命!”  

那是无限膨胀的超凡伟力对于个体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心性扭曲。  

其最终走向的结果。  

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也与个体的素质、道德或操守没关系——  

当你获得足够久,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你渐渐地会对一切感兴趣的事物脱敏。  

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你会迫切地寻求任何可能的刺激。  

而这恰恰就是失控与毁灭的开端。  

也正是在这一刻。  

马修再次发自内心地感慨伊莎贝尔等人的伟大。  

神法师们表面上的疯狂。  

其实已经是超级自律和高度克制下的结果了。  

换成普通人。  

只怕会更加疯狂!  

当然,这或许也和神法师们活得还不够久有关。  

那一刻。  

马修操控着岌岌可危的失乐园,在缓慢坠落的天伦宫的边缘绝命逃亡。  

不断崩溃的空间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全新的明悟——  

“所以短生种,才能明白生命本身的绚烂。”  

“而长生种或者永生者,伴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体内的疯狂因子会不断地累加,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人,神国,乃至于位面,都是这样的…”  

“多元宇宙内,任何生命与存在,其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拥有了「自毁」的要素。”  

“体现在短生种层面,自我毁灭就是寿命的耗尽,死亡的降临。”  

“而在长生种层面,就是越活越变态,越来越扭曲,逐渐自我毁灭;如果他们无法或者仍无意识进行自我的毁灭,那么他们就会牵连整个世界随他们而毁灭!”  

“这就是刻在多元宇宙生命底层的真谛!”  

“每个生命在诞生之初,就已经谱写好了未来的死亡!”  

“生命如是,位面亦如是,只不过有先有后罢了…”  

马修想起了天灾法师说的那番话。  

她或许是预见到了世界的破灭,以为是诸神的原因。  

所以才有了天伦宫升阙。  

但事实上。  

世界的毁灭与诸神无关,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必然的导火索。  

倘若其他人获得了永恒的力量与寿命,最终也会导致灾难的降临。  

这是必然的宿命。  

因为——  

“生命,即是死亡。”  

马修的双眼逐渐明亮。  

那一刻。  

他体内的所有领域都开始沸腾。  

橡树与不死者之间的均衡被打破,然后逐渐升华,最终融入了生命与死亡之间。  

而这两大领域的边界也开始了不断的扩张。  

在马修快速涌动的思绪与心念之间。  

那份原本略显单薄的领域之契瞬间被扩写了上万字!  

此刻。  

他体内的其他领域都被挤到了一旁。  

唯有生命与死亡正在快速膨胀,并相互挤压。  

两大领域似乎陷入了空前绝后的角逐中。  

在剧烈的碰撞下。  

两大领域都变得无比扭曲。  

和扭曲之间又透着一股动态的和谐。  

马修释放出神王权柄中的淡淡威能。  

牛头人领域与均衡领域也随之剧烈膨胀。  

最终。  

生命与死亡这两大领域在他体内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协调。  

而先前岌岌可危的均衡领域。  

如今也变得壮大了许多!  

「提示:你高度的领悟了生命与死亡的奥义与法则。  

你在生命领域以及死亡领域分别各获得三个能力以及一份正在孕育的权柄!  

你完成了新一轮的均衡。  

你的均衡领域变得更加强大!  

你的领域能力“法术调和”升华成了“超凡调和”!  

超凡调和:现在,你能够凭借同属性的某种超凡能量,进而调和更多的来自不同阵营的同类超凡能量!」  

“超凡调和…”  

“这正是我需要的东西,但还不够!”  

马修清楚地认知到,调和神火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他必须在均衡之道上更进一步才行!  

一枚火流星擦着失乐园的边缘飞了过去,坠向了无底的星界。  

马修再次躲开漩涡遍地的空间。  

几秒后。  

他果断做出了决定。  

「提示:是否调动第三个属神的名额,并对凡间生物发起感召?  

感召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