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掌掴南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宝衣随众女来到宴席厅,官兵刚好从喜堂闯过来,将这里团团围住。  

为首的官吏厉声道:“衙门接到举报,有人冒充二品京官坑蒙拐骗,意欲不轨!”  

众人面面相觑。  

夏家炫耀自家新姑爷是个二品京官,已经炫耀了多日,怎么这会儿突然跑来衙门的人,他是个假的?  

那官吏注意到萧弈也在席上,急忙恭敬作揖:“下官给侯爷请安了!既然侯爷在场,今日这件大案,还请侯爷定夺!”  

容色俊美的青年,漫不经心地把玩杯盏,掀起眼皮,似笑非笑地瞥了眼人群外的南宝衣。  

这丫头指使王陵冒充京官,想必也是她派人匿名举报的。  

为的,是报复夏晴晴害她。  

睚眦必报的姑娘啊…  

他淡淡道:“王陵,你怎么?”  

王陵微笑:“我确实是假的。”  

满场哗然。  

夏夫人不敢置信:“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好女婿,我们见过你的官印和尚方宝剑,还有巡察蜀郡的圣旨,你怎么会是假的呢?!”  

王陵面无表情。  

他自幼不学无术,娶妻生子后,不曾给妻儿老母半分银钱,反而因为好赌成性,输光了田产地契。  

甚至,还在青楼染了一身病。  

他身患不治之症,眼见着活不过半年,突然被玉楼春的人找上了门,付他三千两银子,请他演一场戏。  

能在死前替妻儿老母挣下这么一大笔银子,他也算赎罪了。  

他很感激南五姑娘,给他这个机会。  

他朝南宝衣的方向,恭敬地作揖行礼。  

南宝衣微不可察地颔首。  

她身侧,南胭眯了眯眼。  

虽然这边人群众多,但她怎么觉得王陵是在向南宝衣行礼?  

难道,他是她的人?  

是了,夏晴晴利用夏博闻害南宝衣,她这是以牙还牙!  

南宝衣好狠的手段,买通王陵假扮京官,又在他和夏家结亲的当拆穿,陷夏家于不义,叫夏晴晴白白丢失尊严,成为罪饶家眷!  

她眼珠转动。  

是不是只要抓住王陵,就可以逼他招认南宝衣?  

指使别人假扮二品京官,可是杀头的重罪!  

就算是萧弈,也救不了她!  

她正要喊人抓王陵,却看见他毅然决然地抽刀自尽了!  

满场惊骇!  

“啊啊啊啊啊——!!”  

夏晴晴疯狂尖叫,许是一时间接受不过来,竟然两眼一翻白,当场晕了过去!  

“晴晴!”  

夏夫人急忙抱住她,哭得撕心裂肺。  

萧弈托腮,懒懒道:“找个大夫,把她弄醒。”  

宾客里面有锦官城的名医。  

他上前诊断后,道了句“得罪”,轻轻掀开夏晴晴的宽袖,仔细查探她的肌肤。  

他满脸凝重:“夏姑娘只是暂时晕厥,没什么大碍,只是…”  

“只是什么?!”夏夫人厉声。  

“夏姑娘,恐怕染上了花柳病…”  

夏夫人柳眉倒竖,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你什么?!花柳?!”  

这种病很脏。  

大多都是烟花之地的女子,和好色成瘾的男人才会患上。  

她的晴晴,她当成掌上明珠的晴晴,怎么会染上这种病?!  

想起什么,她惊骇地盯向王陵,“肯定是他,是他传染的晴晴!”  

她哭着扑向夏老爷,“老爷,可怜晴晴被人诱骗,如今还患上了恶疾,求老爷为晴晴做主啊!您要为晴晴讨回公道啊!”  

夏富贵不耐烦。  

他膝下几个女儿,就数夏晴晴这个嫡女最糟心!  

本以为她要飞上枝头变凤凰,谁知道这王陵竟然是个假钦差!  

他厌恶地推开夏夫人,“侯爷还在这里,吵什么吵?!人都死了,去哪里讨公道?!”  

夏夫人哭哭啼啼不肯罢休,“可怜我的晴晴,如今患上花柳,今后还要怎么嫁人?!她才十五岁呀!”  

夏晴晴被她的哭声吵醒,一张脸惨白惨白。  

她母亲在什么,她患上了…  

花柳?  

这怎么可能呢?  

她连滚带爬地站起来,“娘,你在什么?什么花柳?”  

夏夫人把她搂进怀里,哭成了泪人儿:“晴晴你不要怕,娘一定会找神医治好你的,你不要怕呀…”  

夏晴晴宛如晴霹雳。  

她真的,染上了花柳?!  

被王陵那个假钦差传染的?  

她猛然推开夏夫人,不管不关扑向南宝衣,凄厉尖叫:“贱人,该染上花柳的人是你,是你!”  

她明明让夏博闻去侮辱南宝衣,凭什么最后染上花柳的人却是她自己?!  

她明明应该当二品诰命夫饶,凭什么现在成了一场笑话?!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南宝衣利落避开。  

她温声:“晴晴姐,又不是我让你染病的,你找我做什么?都善恶有报,许是你从前害过人,所以老爷借机惩罚你呢?”  

夏晴晴惶恐。  

是啊,或许是她从前害过南宝衣,所以老爷故意罚她!  

如果她当初没有听南胭的话就好了…  

南胭这贱人,撺掇她毁坏南家的桑田,结果倒霉的却是自己家。  

夏博闻的事也是她出的主意,结果报应又落到自己头上。  

一切都是因为南胭,都是因为她!  

可是老爷凭什么只罚自己一个人,却不罚南胭?  

夏晴晴怒火中烧,猛然扑向南胭,朝她的脸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