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她的姻缘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似模似样地磕了几个头。  

磕完头,她回眸,恰到好处地流露出惊讶:“二哥哥?!”  

她提着裙裾奔过去,脸关切,“更深露重,二哥哥怎么上山来了?万一摔着了,多叫人心疼呀!”  

萧弈懒得拆穿她。  

他把斗篷递给她,“穿上。”  

“原来二哥哥是来为我送衣裳的…”南宝衣娇气地系好斗篷,“二哥哥关爱幼妹,是世间难得的大好人呀!”  

“聒噪。”萧弈提起她放在蒲团边的羊角灯笼,“下山。”  

“等等!”南宝衣取出一枚三角形的护身符,“我特意捐了香钱,为二哥哥求来一道护身符。你戴在身上,上战场的时候,老君会保佑你的!”  

她踮起脚尖,要把护身符挂在萧弈的脖子上。  

山中宝观,木鱼声声。  

满殿绮华,宫灯烂漫。  

近在咫尺的姑娘,站在莲花灯下,丹凤眼清澈见底。  

她干净如斯,像是尘世间稍纵即逝的一株夜昙,跨越光阴而来。  

萧弈鬼使神差地低下头,让她更容易将符箓挂上来。  

南宝衣把护身符藏进他的衣襟,满意地弯起眉眼:“二哥哥定能平平安安,凯旋而归!”  

要下山时,南宝衣瞧见宝观一侧有算姻缘的签筒,忍不住拽住萧弈的衣袖,闹着要算姻缘。  

老道士笑眯眯收了萧弈二钱银子,给他们两只签筒。  

萧弈随手一摇。  

一支竹签掉落在桌案上,上书:“花好,月圆,人寿,年丰”。  

是上上签。  

他瞥向姑娘。  

她闭着眼睛抱着签筒,紧张兮兮地摇了许久,才终于摇下一支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下下签…  

萧弈眸色深沉,在姑娘睁眼的刹那,调换了两支签文。  

南宝衣拣起竹签,顿时两靥甜甜:“花好月圆,人寿年丰!二哥哥,我抽到了上上签!我一定能嫁到好人家!”  

萧弈弹了下她白嫩的额头,“整日把嫁人挂在嘴上,给外人听见,要笑话你的。”  

南宝衣羞赧地摸了摸额头。  

她蹦跶到殿外去了。  

桌案后面,老道士双手拢在袖管里,笑得慈眉善目:“宿命这东西,可不能随意替换。纵便您得紫微星庇佑,也未必护得住两世流离之人。”  

萧弈捻了捻那支下下签。  

“啪”地一声,他冷淡地折断签文。  

“我不信命。  

“如果老不肯给她一场花好月圆,那我就亲自来给。”  

他拂袖而去。  

老道士望向被他丢在地上的那支断签。  

签文已化作齑粉。  

夜风拂进宝观,吹熄了几盏莲花灯,也将齑粉吹得尘埃四散。  

老道士玄之又玄地笑了两声:“命啊!”  

萧弈踏出门槛。  

宫灯葳蕤,姑娘抱着竹篮,正欢喜地拨弄里面的东西。  

她笑眯眯地仰起头:“道士我捐的香钱太多,因此赠我一篮子吃食,有两串红豆粽子、六枚咸鸭蛋,还有一壶雄黄酒。”  

萧弈摸摸她的脑袋,“下山再吃。”  

他替她拎过竹篮。  

深山幽黑,星辰黯淡。  

姑娘提一盏灯,蹦蹦跳跳地走在青石台阶上,手里那盏光团便也蹦蹦跳跳,像是山野间的妖怪。  

他心里没来由地漫上一层暖意,竟期望这青石台阶再蜿蜒一点,路的尽头,再遥远一点。  

到了庄子之后,南宝衣觉得老君阁赠送的粽子和咸鸭蛋比较吉利,不定能驱邪,于是喊来荷叶和姜岁寒,请他们一起吃。  

她是欢脱的性子,姜岁寒也是。  

不再因为姻缘问题闹别扭,两人很快玩耍到了一起。  

萧弈拿着一只红豆粽子,越吃,心里越不是滋味儿。  

总觉得把姜岁寒留在这里很不妥。  

万一姑娘发现他没有恶疾怎么办?  

万一姜岁寒对南娇娇动心怎么办?  

于是他决定,带姜岁寒一起上战场。  

解决了桑叶危机,南宝衣在端阳节第二返回锦官城。  

马车宽敞舒服,穿过庄子行驶到官道上,车轱辘声声,在清晨时听来别有一番安宁意趣。  

南宝衣坐在角落,从宝匣夹层里取出一叠稿纸。  

这是她给前世的萧弈,撰写的人物传。  

她翻了翻夜郎国的部分,本想给权臣大人透露一些军机秘密,可是里面并没有提到战争的细节,她也确实不知道前世的萧弈是怎么征服夜郎的。  

姜岁寒好奇地伸长脖子:“《帝师列传》…南五,你这是着书立呢?这位帝师是谁呀,观其生平,倒是很了不得。”  

“不告诉你。”南宝衣宝贝似的藏好稿纸。  

姜岁寒摇开折扇:“南五,你不觉得这种人物列传写出来很呆板嘛?”  

“呆板?”  

“就是无趣呀!我建议你,不如以帝师为原型,稍作艺术加工,把他的生平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南宝衣不明白:“艺术加工是什么?”  

“就是改编啊!比如他虽然有夫人,但却更喜欢自己的青梅竹马。他将青梅纳为宠妾,于是他的夫人和宠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各种下毒陷害扎人儿!”  

南宝衣惊讶:“这叫什么故事?”  

“这叫言情宅斗啊!”姜岁寒得意洋洋,“青梅怀上身孕之后,他更加宠妾灭妻。因为青梅撒娇要吃鱼,所以他命令正室下水抓鱼,结果正室不幸溺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