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悟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天地尽头离去,秦书剑接着前往内天地的其他地方。  

把紫霄神雷经传授给黑虎,只是他的一时兴起。  

几百年时间。  

对方都任劳任怨的驮着自己,也算是有那么点功劳。  

当然。  

真正传功法的原因,还是因为秦书剑一时兴起。  

到了他这个层面。  

功法不功法的,已经没有什么重要了。  

相反。  

真正重要的,乃是对于规则的感悟,对于自身所走道路的感悟。  

那种感悟。  

不是功法可以带来的,讲究的是天地自然。  

“所有修士突破道果,都只有三个办法,一是借用规则的力量蕴养肉身,把肉身蕴养到极致以后,自然就会突破到一个玄之又玄的境界。  

第二种,却是走单一的道路,一法通则万法通,把一条规则走到极致,自然就能晋升。  

第三种方法,便是参悟万道规则,最后结合万道于一身,从而成为道果层面的存在。”  

“三种方法,以后者为最,因为参悟万道规则是最难的,一旦证道实力也是最强,可惜从古至今,都没有强者能够以万道规则突破道果。”  

走在大地上,秦书剑回想起有关于道果的一切。  

第一种方法,就是给他第三纪元的方法,也即是现在的所谓肉身成圣。  

第二种方法的话,就是这个纪元本来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一条规则走到极致,最终一道衍万道,倒是跟传闻中的万道规则成道相吻合,也许这个纪元的成道方法,就是传闻中的万道规则成道。  

可想走到一道衍万道的地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严格来说,在别的修士看来,成道的方式就只有两种,一是肉身成圣,二是万道规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第三种道路。”  

“但我不同,我走的是衍化天地的路子,身化大千,便算是第三条路了!”  

秦书剑微微一笑。  

他现在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  

突破道果以前,叫做衍化天地,等突破道果的时候,应该叫做身化大千。  

越是在内天地行走,秦书剑对于内天地的感悟,就越是深刻。  

他发现。  

内天地的每一次成长,都会让自身对于诸般规则的领悟加深。  

虽然现在内天地的规则都成长的不强,没有办法让其对于某一种规则的领悟,强大到一个极限。  

但是——  

只要内天地持续发展,秦书剑可以肯定,终有一天他对于所有规则的领悟,都会到一个巅峰状态。  

到了那时候。  

便是真正的道果层面了。  

突然间。  

秦书剑一步跨出,他的身体就消失在了原地。  

一处灰蒙蒙的空间中,无数璀璨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最终变成了一个圆球。  

秦书剑身形突兀出现,没能让灰蒙蒙的空间,引起任何的波动。  

天地核心!  

对于自己身处的位置,他没有感到意外。  

内天地的核心,自己来过的次数不少。  

而眼前彩色交织的圆球,事实上便是天地规则的一种体现。  

“天地间有规则母河孕育,诸般规则都是在母河中体现出来,可谁又能知道,其实所有规则的源头,都是存在于天地核心,而不再规则母河当中!”  

秦书剑走到圆球面前,顿时就有澎湃的规则力量涌动。  

规则的源头。  

存在于天地核心。  

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强者截取规则,乃至于自爆规则,都不会让那条规则真正的消失不见。  

究其原因。  

就是那些自爆规则的强者,没能真正损害到规则的源头。  

只要天地核心的规则源头不消失,那么规则就会永远的存在。  

盘膝坐下。  

秦书剑神念覆盖在了规则源头上面。  

霎时间,就有澎湃至极的规则力量涌现。  

那股感觉,使得他仿佛沐浴在了温暖的阳光中,浑身都传来一种舒适的快感。  

“真是让人着迷的力量!”  

秦书剑面上有满意的笑容,紧接着便是沉下心神,开始消化规则源头的感悟。  

内天地相当于一个培养规则的温床。  

平日里。  

内天地成长,他自己就会跟着成长。  

可真仙到道果的突破,不仅仅是肉身力量的成长就可以了,对于规则上的参悟,也不能有任何的落下。  

“内天地的成长,能够让我肉身变强,拥有堪比半步道果的实力,但要想真正跨越到道果层面的话,仍然是需要我自己参悟出万道规则才行!”  

“眼下的内天地蕴养规则,就等同于一桌做好的食物,只要我‘吃’下去,‘吃’的足够饱,就有机会突破!”  

秦书剑聚精会神,默默参悟规则的力量。  

他所谓的吃,不是真的要把规则源头吞下去,而是用参悟的状态,让自己掌握诸般的规则。  

到现在为止。  

内天地衍生出来的规则,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的数量。  

一万年时间。  

可以发生很多的事情。  

对于一个刚刚衍生出世的天地来说,一万年已经可以完善很多了。  

只是神念覆盖下去。  

秦书剑就能清楚的知道,内天地现在到底拥有多少规则。  

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三条!  

“不,现在应该是三万六千七百五十四条了!”秦书剑摇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