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搞定康力,苏联的第一批设备到了(2/3)
这段时间,他对乐视的了解,让他清楚刘春来投入有多少。
刘春来说不在意。
是骗郑秋生他们的。
乐视赚的钱,几乎全部投到技术研发以及扩大生产方面。
技术研发中心很多技术都是康力都不具备的。
乐视的未来前景,不是康力能比的。
这样的企业,也值得他服务。
刘春来手下极度缺乏高级管理人员。
依刘春来的性格,绝不会在他们没做出任何成绩时就把他们放到高位上。
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刘春来就会对他们委以重任。
一旦得到了刘春来的信任,手中有多大权利,从他下面高层人员现在的状况都能看到。
就像这次放权给李弼一样。
经过一夜思索。
为确保康力不破产,黄秋生接受了李弼的条件。
降低三成价格。
当天就签订了新合同。
“郑董事长,难道真不考虑扩大生产规模?每年百万台的产能,利润会增加很多。越多越好…”
面对李弼的询问,郑秋生直摇头。
“利润是会增加不少,成本也会降低不少,投资呢?”
郑秋生的态度很冷。
如果不是为了康力不倒闭,他根本就不可能接受自己手下提出的这样条件。
手里的钱投资其它产业不香?
投资到股票市场或金融市场,能带来更大收益。
康力现在利润只有10左右。
郑秋生昨晚上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
不仅不会继续投资到康力,回去后,反而会把手中康力股份全部卖出,让别人接手。
接受这样的条件。
也不过是为了保证生产。
有业务,有稳定利润来源的企业,出售很容易。
对康力的感情?
工厂,只是给自己赚钱的。
“那咱们只能表示遗憾了。”
李弼有些无奈。
“这50万台的供应可不能出问题。”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
俞建邦表示。
上一次断供,直接让利润降低三成。
除非寻找到更好的客户。
要不然,康力在谈判上不会有主动权的。
除非能降低生产成本,否则未来,很长时间都只能维持这样的低利润。
这次,郑秋生几人离开时,乐视厂里的专车送几人到了县城。
甚至帮着联系了客轮,让他们到山城乘飞机返回。
得尽快重新组织生产,提供零配件。
“搞定了?”
刘春来看着进来的李弼几人。
“老板,为了让他们加大产能,我们提出在50万台基础上,增加供应量比这次商定价格提高5结算…”
李弼一脸忐忑地看着刘春来。
这事情是他自作主张。
提前没跟刘春来打招呼。
现在对乐视来说,产能是最关键。
一台彩电将近一千块的利润。
国内市场缺口很大。
苏联那边需求量同样不小。
刘春来疑惑不已。
“康力那边,50万台的年产量还不到极限?”
“不到。康力还有组装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越来月没用,郑秋生可能会放弃,每个月几千台的销量,成本太高了…或许,咱们可以考虑把这条生产线接手…”
说的时候,李弼一直都盯着刘春来的反应。
见他神色没有变化,才继续说。
“如果康力不再自己组装彩电,以现有的设备,极限产能可以提升到80万台左右。”
赵志雄也跟着解释。
他一直负责整个康力的生产。
对产能等情况自然非常清楚。
“那也没什么问题,和原来价格相比,这多出来的仅仅提升了3.5个百分点的成本,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利益。”
刘春来说道。
心中已经快速算了出来。
多出来的30万台彩电产量,比原来的供应价格,降低了26.5。
都是利润。
在长虹没有发动价格战,国内大多数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尚未投产的情况下。
供应越多,意味着利润越高。
现在就缺钱。
“那行,就这样操作吧。你们跟陈锋沟通就行了。”
刘春来说道。
他并没有表扬几人。
也没有给几人许诺什么。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本质工作。
现在,刘春来也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这些事情。
只要解决了彩电产能问题就好。
核心零部件等生产,乐视已经可以生产。
有了康力的供应,每年产能达到了百万台。
不仅可以更快地占领国内市场。
也能确保在跟苏联交易中提供更多的彩电,换取更多的机械设备。
彩电换重工业产品,是最为划算的。
服装跟卫生巾等东西,用量大是没错。
可单件产品的价值太低。
刘春来没有太在意这问题,不是他不在意。
而是有另外更重工要的事情让他必须投入精力。
达科集团的第一批生产线设备。
到了!
包括一套发电机机组。
还有一条直接从停产工厂里面拆卸下来的各种生产设备。
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装备,有些可不少。
特别是车架整体冲压成型的大型冲床等。
动不动都是数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