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 苏联人的苛刻条件,刘大队长爽快答应(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问题。甚至,我们还可以安排技术人员到你们厂里负责培训,一直到投产…”  

季米洛夫的态度,出奇的好。  

刘春来知道,老毛子绝对没有这么好心。  

也不吭声,就等着他的下文。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你们技术人员培训需要很长时间…我想,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整个合作,分成几个阶段。第一步,由我们提供配件,你们按照图纸生产;然后,我们提供核心零部件,你们自己开始加工其他配件;一直到最后核心零部件你们也可以自己生产。逐步转移技术,你看如何?”  

苏联人的目的很明显。  

要让利益最大化。  

他们一脸紧张地看着刘春来。  

许志强跟何国华等人都在琢磨这里面的道道。  

都觉得这是最好的合作方式。  

苏联人,居然这么好?  

为什么刘春来一脸严肃?  

“我同意采取这样的合作方式。不过,具体的细节,可能需要改变一些。”  

良久,刘春来才开口。  

这样的模式,对于没有多少技术基础的红旗机械厂来说,是最合适的。  

在合作生产中,逐步培养技术人员跟管理人员,同时还能向市场提供产品,占领市场份额。  

红旗机械厂技术基础,完全有能力组装汽车。  

对方的目的,很简单。  

想要利用中方基础条件差,把提供零部件的时限延长。  

最大可能地利润最大化。  

而到了后期,同样可以用关键技术跟核心零部件卡脖子。  

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几乎都是走的这样的道路。  

甚至,就连后面合资品牌,也是用的这样的套路。  

“春来…”  

何国华有些着急。  

对方的条件非常不错了。  

“你觉得应该怎么调整?”  

季米诺夫诧异地问刘春来。  

这已经非常不错的条件了。  

而且他还没说后续的条件呢。  

“第一步,各种普通的零部件,我们自己生产,你们提供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  

红旗厂,需要的,也就是强劲的发动机。  

苏联人的汽车发动机,耗油。  

质量却没得说。  

着急的何国华等人,放松了。  

“没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至少百万辆之后,才会转移发动机制造技术…”  

苏联人一起研究了一番,随后开口。  

100万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