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烹子献糜和祸国弑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管仲同朝共事,地位超然。

如果让他当政,哪里还会有易牙几人的容身之处?

这件事也成了管鲍之交的另一个证明。

据说当年齐桓公喜好美味,只觉尝尽天下美味,却唯独没吃过人肉,实乃憾事。

而“八盘五簋”指的就是宴请王公时所用的餐具规格了。

易牙将此事记在心里,于是将自己儿子的肉蒸熟献给了齐桓公。

因此他也被视为中华养生学的鼻祖。

当年孔子就十分推崇他,道教也将他视为先师。

而“鲜”字的出现也是因为这道菜。

诗中的彭铿指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号称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

随即,管仲就向齐桓公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

这些事如果是野史记载还好说,但它们偏偏是《韩非子.二柄》、《史记.齐大公世家》这些正史上记载的真实历史。

因此,从易牙发动政变失败失踪之后,司庖就成了庖厨行业里唯恐避之不及的称谓了。

而这个号令天下庖厨的官职,从那时起,就成了刻在易家后人心头的耻辱,以及束缚手脚的枷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