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惹毛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过了多久,王进宝终于做出决定:坚守海州城。  

他要把宝押在最安全的这一边!  

什么投降后保留财产、爵位,只要大周胜了,把远东军赶回南面,别说能保住现有财产和爵位,还能升官发财,功臣一名,继续在自己的封地当大爷,儿孙不用努力就能大富大贵!  

而若是降了,远东军胜了,那自己将来穷的只剩下钱了,别的什么都没有,还得老老实实地当守法良民,窝窝囊囊过一辈子!  

想到这里,王进宝已经决定了.......  

他抬起眼,迅扫了一圈周围的部将们,他们都正各怀鬼胎地盯着自己。  

王进宝心里咯噔一下,先不说他们心里想不想投降,光是自己刚刚接到劝降书犹豫了半天,都被部将们看在眼里了。  

将来若是横生意外,今日的说不定会变成“通敌”表现,毁了自己。  

因此,必须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王进宝抬起头来,一把夺过劝降书,冷笑着将之撕掉,最后潇洒地一挥手,撒了满地。  

前来劝降的明将吴之璠脸色一变,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王进宝阴冷一笑,喝道:“匪军花言巧语,乱我军心,阴险之极、恶毒之极,这匪将之名更是不避我朝太孙之讳,犯我大周,实乃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进宝所说的太孙,是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名叫吴世璠,是个十岁的孩子。  

吴之璠、吴世璠,这么一听,似乎真有那么回事。  

只听吴之璠大笑道:“可笑!我乃大明将官,何须避你家逆贼主子吴氏的讳?”  

“大胆!来人呐!”  

“有!”  

两个卫兵推门进来。  

王进宝眼中射出狠毒的光,咬着牙说道:“把这明军细作押出去,当着弟兄们的面,砍了!”  

一言既出,满屋子愕然。  

吴之璠面色惨白,难以置信,一时间还不太相信这个姓王的是不是脑子不好,他确信彻底撕破脸能跑得掉吗?  

其他的周军将领,惊愕程度不亚于吴之璠。  

如此优厚的条件,你不要就算了,没必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吧?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这一刀子下去,我们和远东军便一点余地也没有了啊!  

这不是把弟兄们的后路给一刀斩断了吗?  

两个亲兵也有些愕然,一时不敢动手,怕是自己听错了,坏了诸位将军的前程。  

王进宝猛地拍了一下椅把,吼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说着作势掏手铳,要毙了两个亲兵。  

两个亲兵吓得赶紧应了一声,不由分说将明军使者拖了出去。  

吴之璠被拖到了行辕门口大旗下,还没说些义正言辞的话,就被两个惊恐万状的亲兵拿着手铳打死了。  

行辕门前围了好多周军士兵,他们听说明军来了谈判使者,都来打听消息的,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前途。  

一大群周军官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就目瞪口呆地看着明军使者被杀了,倒在血泊之中。  

有人直接开始骂娘了,质问那两个亲兵为什么杀了他?  

有脾气不好、情绪激动的直接动人了,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厅内十分安静,与行辕大门前的热闹截然相反,王进宝慷慨激昂地对着一群吓呆了的周军将领们表明决心。  

声称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让远东匪军彻底死心,和他们作战到底,同时,也是向吴三桂表示自己的忠心。  

接着,他又对下属们唱起了大周必胜,远东军必败的道理,强行给小弟们打兴奋剂。  

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咱们本就是降将,新朝能收留咱们给咱们实权掌兵,已然是吴家大德,咱不能刚降了没几个月就搞起义,那样太不地道了,起码得坚持一下。  

最后,王进宝郑重地说道:“只要大家守住了海州防线,将来全都是功臣!可以继续在大周当权贵!”  

“而投降明军,没有好下场!咱们都是在大明挂了号的老汉奸了,能有什么好下场啊?啊?”  

经过一番分析,一圈部下也都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纷纷对王将军交口称赞。  

一人抱拳赞道:“大将军高义,在大是大非面前守得住底线,大义凛然,堪称我大周将士之楷模!末将佩服!”  

王进宝摆了摆手,笑道:“身为军人,这是咱们的本分。”  

忽听外面争吵,他指着外面严肃道:“光咱们这些人死守还不行,咱们有前程,而下面那些小兵小卒,他们没好处,都想着投降明军呢!”  

众人频频点头,若不是领导动手快杀了明军使者,自己说不定也想跑去投诚了。  

王进宝继续道:“所以呐,外面现在的局势十分危险,他们的后路断了,随时可能铤而走险,激起兵变.......”  

众将认真地听着,大家都知道,大将军是想把下面的士兵也都拉下水,让他们断了投降的念头了。  

过了一会儿,诸将散去,出现在闹哄哄的行辕前。  

一将领大声喝道:“大将军命令!”  

“从此刻起,海州城内,包括城外的一圈部落村庄,除了朝廷命官的家眷外,其他的商人也要,百姓也好,他们的财产都属于弟兄们了,包括所有女人!  

只要弟兄们好好打仗,这些都是你们的!好好享用吧!”  

果然,命令一传达下去,周军士气大振,整个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