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后勤不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杀进海州!”  

“杀进海州!”  

海州的城门在天武军红夷大炮的狂轰下爆裂,周遇吉率一万天武军势如破竹杀入城中。  

守卫海州的一万多清军早已乱了套,内部发生了极大的哄乱。  

“死鞑子,你平时不是很威风吗?怎么现在跟个孙子一样?”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人包衣手里拿着刀指着畏畏缩缩的建奴旗丁,大声喝道。  

那旗丁紧张的指着他,惊怒交加道:“程三子,你这个狗奴才,真是反了!”  

程三子一脚踹翻他,哈哈大笑道:“你这狗娘养的,还敢叫我奴才?大明的军队来了,老子要割了你的脑袋领赏!”  

“哎哎哎!别别别!三爷饶命”  

“天杀的狗建奴,你不是想睡我老婆吗,今天老子就把你的老婆闺女一起睡了!”  

“狗建奴,把我掳来当仆人,生不如死,今天我也要让你生不如死”  

海州的大街上,满是割掉猪尾巴的汉人手拿刀剑棍棒追着建奴打,展开了极其血腥的报复。  

当周遇吉领着天武军进城时,周围的百姓无不高呼大明万岁。  

守城的清军哪敢跟天武军硬碰硬,早已急急的跑路了。  

周遇吉是锦州卫人,对辽南这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四处打量了一番,见不远处一个挂着猪尾巴的人也在高呼大明万岁,就让人提了过来。  

周遇吉皱眉道:“你是满洲人?”  

“回大人,小的是汉人,老家是北直隶的。”  

周遇吉揶揄道:“是汉人还留着猪尾巴?觉着好看吗?”  

那人满头大汗道:“奴才小人不敢啊!”  

周遇吉皱眉道:“不敢?我看你是怕鞑子打回来吧?”  

那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久久没有说话,他确实抱有这种心态,凶残的建奴要是见自己头发没了,肯定会杀了他的。  

周遇吉冷哼一声道:“下令,贴下告示,明日起,要是有人还留着猪尾巴辫子,一律杀了!”  

鞍山驿堡,皇太极行宫。  

“报!皇上,前线军情,海州失守,耀州失守,明军数万人围着盖州打,十万火急”  

皇太极完全呆住了,不敢相信,此时他只觉得双耳轰鸣,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噗!”  

皇太极一口老血喷出,直直躺在金椅上,口中喃喃不知说些什么。  

场中众人立马慌了,全都围了上去,多尔衮也凑了上去,想瞧个仔细,这老东西是不是真要不行了皇太极转头恰巧看到了多尔衮的眼神,他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没能说出一句。  

多尔衮收回目光,哼了一声走出了大厅。  

皇太极虚弱的躺在那,心中极度的懊悔,直到现在才知道,天武军在鞍山与他对峙,是为了拖住大清的主力,为海州和盖州营造时间。  

他把济尔哈朗布置在西线,没想到是东线出事了,他太高估守卫辽南的八旗军了,也误判了明军的意图,这个锅是怎么也甩不掉的。  

病榻上的皇太极甚至已经听到城外天武军猖獗的叫阵声数日后,捷报送到了京师,明军收复海州、耀州、盖州三地,一时间北京城震动。  

崇祯皇帝十分得意,一些懂得察言观色的大臣们立刻上表,为皇帝大唱赞歌。  

崇祯照单全收,笑着将这些歌功颂德的奏本一本一本的看完,就在他自得之时,王承恩轻手轻脚的走近,低声道:“皇爷,太子殿下又催粮饷了”  

崇祯接过奏本,重复看了几遍,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合上奏本,道:“召集大臣在文华殿议事。”  

文华殿中,一群老东西齐聚。  

“臣薛国观,恭喜圣上,贺喜圣上,天佑我大明…”  

薛国观反应最快,率先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其他大臣也跟着有样学样跪倒了一片,口中颂扬皇帝圣明仁德,英明神武。  

“爱卿们不必如此多礼!”崇祯欣喜着挥手让几位老臣起身。  

看着几个老东西纷纷从地面上爬起來,崇祯收起了笑容,道:“今日召大家来,主要是商议一下前线粮草的事情。”  

“这”  

几位大臣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人出来搭话。  

崇祯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道:“数月来,前线接连大捷,为何粮草越来越少了?”  

头发须白的李待问出班道:“启禀陛下,今年兵灾旱灾不断,战事不断,各省的粮价翻了数翻,国库现在已经一文钱都没有了,辽东战事的军饷户部是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啊。”  

没有银子?那还怎么打仗?没有粮草军饷战士们在战场上还能拼命吗?  

崇祯面色逐渐变的阴沉可怖,到了现在连一向能言的杨嗣昌都没了话说,他可以制定方略,但是却变不出银子来。  

一时间,大殿静到了极点,刚才还争得歌功颂德的重臣们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对策来。  

“说话啊,怎么不说话了?刚刚不是以辽东大捷为荣,一个个赞扬的挺欢吗?”  

崇祯陡然一指李待问道:“江南的粮饷呢?”  

李待问哽咽道,:“江南的粮价每日都在提高,似乎有奸商囤粮,不止江南,北直隶和山西的粮价涨得更快”  

说完,李待问重重的跪倒在地,以头叩地,泪流满面道“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  

“啪!”  

崇祯右掌狠狠的拍在御案上,喝道:“一帮奸商蛀虫!”  

江南和山西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