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五十章 知道又能如何?(2/3)
知道子敬会遇到什么,自然也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
这些是历史啊,是真正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是陈曦当年不得不学习的经验,可惜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提前知道了又能如何?陈曦认为鲁肃不会走的路,鲁肃最后不还是走了,而且连背后的推手都几乎一模一样,这是陈曦没防备吗?防备了,但没有意义,鲁肃也清楚该怎么选择能脱身,可他选择了不脱身。
“呃,没有调查,你就确定?”李优有些吃惊的看着陈曦,“我记得你一直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论证,不会全靠推测来判断这种大事。”
“可当一件事你在十年前就知道会发生,且给对方留下了后路,结果对方还是走了另一条路的时候,你还需要去调查吗?”陈曦平静的眸光之中流露出一抹无奈,真就是无解。
李优闻言沉默无言,虽说去年在陈曦从鲁肃那边拿出那个封存的公文的时候,李优就知道陈曦早就做好了准备,但当陈曦真的说出来,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时候,李优还是觉得太过震惊了。
“然而什么都知道,却也没办法改变,不觉得更让人无奈吗?”陈曦有些唏嘘,但并不算多么哀伤,他已经改变了很多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是走向王座时不可避免会遭遇的局面。
“所以我才会说我当时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答案,但现实之中的正确答案并不是最合适的答案。”陈曦坐在台阶上,也没有掩饰自己的心累。
明明都忍到元凤八年了,再忍两年,解决了贵霜,几十万大军还真能直接召回来安置?直接就地安置,进行分封,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毕竟没有现在的心态问题,没有现在的内部扯后腿问题,没有现在还未打完就开始幻想胜利果实分配的问题,奥斯文、蒙康布、库斯罗伊这些人对于汉室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十年的帝国之战已经证明了,汉室的精锐已经磨炼到自己不犯错,贵霜其实很难打赢的程度,双方虽说还在一个层次,但汉室已经即将达到这个层次的上限,而贵霜不过在这个范围的下限区域罢了。
可惜当问出那个答案的时候,汉室就必然会犯错。
而犯错了,贵霜就有办法去应对汉室的攻势,甚至武安君直接给出了答案,打不过奥斯文。
这是多么可笑的答案,什么时候奥斯文也能成为拦路石?还是关羽的拦路石,但在场其他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因为不管是站在军事领域,还是站在其他领域,能看到这一点的都不会认为汉室的骄兵有什么胜率,没直接被锤到溃败,已经是看在汉室下限够高的程度上了。
“查吧。”李优将佩剑解下来递给陈曦,陈曦摇了摇头。
(本章完)
就跟陈曦当初在冀州案的时候问刘备,如果霍奴在元凤五年,只是犯下手脚不干净的罪责之时就被刘备逮住,刘备会怎么处理。
刘备当时咬牙切齿的说是依法处理,被陈曦狠狠的嘲笑了一番,因为陈曦很清楚刘备根本做不到,刘备对于自己人是真的不会亏待。
收拾是会收拾,但处理完之后,刘备会帮对方处理完烂摊子的。
法正不知道吗?法正听完就知道事实是什么样子,诸葛亮、蒋琬,甚至连一旁喝茶的刘琰都恍然意识到了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只是没人直接摊牌,唯有李优直接开口,但却被陈曦直接打断。
面对陈曦的神色,李优只能将问题转向陈曦认同的方向,但那屎盆子扣向的两个对象已经说明了问题——失误肯定存在,赵云说的也是事实,调查的结果最起码表面上也确实是这样,但在场众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要实现必然会涉及一些自己人。
高层恐怕谈不上,因为高层已经隐约达成共识了,关张赵华于就算多点少点,其实也不影响大局,但他们多点少点其实会影响其他人的。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的肩头都是一座山,这件事就大局而言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也相差不远。
陈曦不想拆穿,想就这么和稀泥下去,这么多年下来,李优早就看出来了,陈曦根本没办法变法,他只能改良,这个人的心其实很软,能硬下心只是因为刀砍在别人身上,对自己人,陈曦下不了手的。
之前赵云在政院的解释真要说没什么问题,站在赵云的立场和视角上真相就是他所说的那样,但在政院的全都是人精,郭嘉不知道吗?郭嘉知道,所以郭嘉带着赵云过来,让赵云说自己的判断,自始至终,郭嘉说的都是现象,没有说真正的结论。
“子川,不满意的事情就说,愤怒的事情就去修正,那才是你!”李优的双眼森然的盯着陈曦,“想想我这一生,你现在面对的这点打击算得了什么,说句过分的话,我要有你这样的力量,我非得掀翻了一切我看不顺眼的家伙,妥协?凭什么让我妥协,我才是大局!”
陈曦的本质也是如此,他其实也硬不下心肠去处理自己人,尤其是那些自己人确实是有理由的时候。
李优有一句话很正确,那就是“陈曦你才是大局”,但大多数时候,陈曦其实并没有将自己摆在大局,而是尽可能的平衡处理,尽可能的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尽可能的让所有阶层都获得应有的好处。
毕竟早在很久之前,陈曦就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也知道
这些是历史啊,是真正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是陈曦当年不得不学习的经验,可惜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提前知道了又能如何?陈曦认为鲁肃不会走的路,鲁肃最后不还是走了,而且连背后的推手都几乎一模一样,这是陈曦没防备吗?防备了,但没有意义,鲁肃也清楚该怎么选择能脱身,可他选择了不脱身。
“呃,没有调查,你就确定?”李优有些吃惊的看着陈曦,“我记得你一直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论证,不会全靠推测来判断这种大事。”
“可当一件事你在十年前就知道会发生,且给对方留下了后路,结果对方还是走了另一条路的时候,你还需要去调查吗?”陈曦平静的眸光之中流露出一抹无奈,真就是无解。
李优闻言沉默无言,虽说去年在陈曦从鲁肃那边拿出那个封存的公文的时候,李优就知道陈曦早就做好了准备,但当陈曦真的说出来,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时候,李优还是觉得太过震惊了。
“然而什么都知道,却也没办法改变,不觉得更让人无奈吗?”陈曦有些唏嘘,但并不算多么哀伤,他已经改变了很多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是走向王座时不可避免会遭遇的局面。
“所以我才会说我当时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答案,但现实之中的正确答案并不是最合适的答案。”陈曦坐在台阶上,也没有掩饰自己的心累。
明明都忍到元凤八年了,再忍两年,解决了贵霜,几十万大军还真能直接召回来安置?直接就地安置,进行分封,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毕竟没有现在的心态问题,没有现在的内部扯后腿问题,没有现在还未打完就开始幻想胜利果实分配的问题,奥斯文、蒙康布、库斯罗伊这些人对于汉室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十年的帝国之战已经证明了,汉室的精锐已经磨炼到自己不犯错,贵霜其实很难打赢的程度,双方虽说还在一个层次,但汉室已经即将达到这个层次的上限,而贵霜不过在这个范围的下限区域罢了。
可惜当问出那个答案的时候,汉室就必然会犯错。
而犯错了,贵霜就有办法去应对汉室的攻势,甚至武安君直接给出了答案,打不过奥斯文。
这是多么可笑的答案,什么时候奥斯文也能成为拦路石?还是关羽的拦路石,但在场其他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因为不管是站在军事领域,还是站在其他领域,能看到这一点的都不会认为汉室的骄兵有什么胜率,没直接被锤到溃败,已经是看在汉室下限够高的程度上了。
“查吧。”李优将佩剑解下来递给陈曦,陈曦摇了摇头。
(本章完)
就跟陈曦当初在冀州案的时候问刘备,如果霍奴在元凤五年,只是犯下手脚不干净的罪责之时就被刘备逮住,刘备会怎么处理。
刘备当时咬牙切齿的说是依法处理,被陈曦狠狠的嘲笑了一番,因为陈曦很清楚刘备根本做不到,刘备对于自己人是真的不会亏待。
收拾是会收拾,但处理完之后,刘备会帮对方处理完烂摊子的。
法正不知道吗?法正听完就知道事实是什么样子,诸葛亮、蒋琬,甚至连一旁喝茶的刘琰都恍然意识到了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只是没人直接摊牌,唯有李优直接开口,但却被陈曦直接打断。
面对陈曦的神色,李优只能将问题转向陈曦认同的方向,但那屎盆子扣向的两个对象已经说明了问题——失误肯定存在,赵云说的也是事实,调查的结果最起码表面上也确实是这样,但在场众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要实现必然会涉及一些自己人。
高层恐怕谈不上,因为高层已经隐约达成共识了,关张赵华于就算多点少点,其实也不影响大局,但他们多点少点其实会影响其他人的。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的肩头都是一座山,这件事就大局而言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也相差不远。
陈曦不想拆穿,想就这么和稀泥下去,这么多年下来,李优早就看出来了,陈曦根本没办法变法,他只能改良,这个人的心其实很软,能硬下心只是因为刀砍在别人身上,对自己人,陈曦下不了手的。
之前赵云在政院的解释真要说没什么问题,站在赵云的立场和视角上真相就是他所说的那样,但在政院的全都是人精,郭嘉不知道吗?郭嘉知道,所以郭嘉带着赵云过来,让赵云说自己的判断,自始至终,郭嘉说的都是现象,没有说真正的结论。
“子川,不满意的事情就说,愤怒的事情就去修正,那才是你!”李优的双眼森然的盯着陈曦,“想想我这一生,你现在面对的这点打击算得了什么,说句过分的话,我要有你这样的力量,我非得掀翻了一切我看不顺眼的家伙,妥协?凭什么让我妥协,我才是大局!”
陈曦的本质也是如此,他其实也硬不下心肠去处理自己人,尤其是那些自己人确实是有理由的时候。
李优有一句话很正确,那就是“陈曦你才是大局”,但大多数时候,陈曦其实并没有将自己摆在大局,而是尽可能的平衡处理,尽可能的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尽可能的让所有阶层都获得应有的好处。
毕竟早在很久之前,陈曦就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也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