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1章不讲武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庞统带着一身的风雪,到了潼关,还没进潼关的府衙内院,就猛得站住了,然后抽了抽鼻子,眼眸忽然闪亮起来,哦哈!留块肥的给我!  

冬日之中,怕是没有比一边观雪一边烤肉最惬意的事情了。  

果然,在庞统走进内院的时候,就被在篝火上的烤羊所吸引了,目不转睛的盯着,哎呀,看起来瘦了些…  

斐潜坐在堂内,用小红炉温着酒水,见庞统来了,便是提起炉子上的酒壶,给庞统倒了一碗,冬日哪有肥的?  

庞统一边脱掉大氅,递给了护卫,一边哈哈笑着,坐了下来,很自然的拿起斐潜推过来的酒碗,或许山东有?  

斐潜哈哈笑笑,举了举酒碗。  

庞统会意,和斐潜一饮而尽。  

嘶…这酒…怪怪的…庞统习惯性的大口畅饮,却被酒水辣到。一股火线般的燃烧感,由喉咙到腹内,然后扩散开来,顿时就有些醺醺然,这是果酒么?怎么味道…嗯,有些奇怪…  

长安新酒…斐潜笑着说道,我准备叫它…雒阳醇。你觉得这名字,如何?  

长安的酒,却叫着雒阳的名字。  

庞统咂摸了一下酒的余味,主公是觉得叫长安的名字,会引起山东那帮家伙的敌意?换了雒阳的名头,就可以让他们在回顾往昔的荣光之中,醉生梦死?  

斐潜点了点头,重点是这酒…是调兑的…  

调兑?庞统对于这个词语,不是很明白。  

一些果酒,一些高粱酒,还有一些其他酒…反正没有粟麦稻之类的…斐潜说道,现在重点是要找到一些地方,可以种植这些酿酒的作物…以及会种这些作物的人…  

庞统似乎有些明白过来,山东那边,有很多会种地的人。  

斐潜伸出手,在桌案上虚虚绕了一圈,如果只用粟麦稻酿酒,那么就只有产出粟麦稻的土地才是好地方…现在如果有更多的地方,成为了能酿酒的好地方…  

酒水…庞统点点头,可以好好种粟麦的地方,就好好种粟麦…不能种粟麦的地方,就看看能不能种茶,种高粱,种果树…实在不能种,就看看有没有什么矿产…那如果像是连矿产都没有的地方…  

也要。斐潜缓缓的说道,上古的时候,我们祖先也没想要去中原…后来也不是去了?春秋之时,我们觉得江东那一带都是蛮荒之地,现在也不是很多人自称江东人士?不先占下来,怎么知道将来有没有用?而且…我们不会炼铁的时候,铁矿就是废物…现在我们会炼铁了,然后发现铁矿没几个…为什么不先占下来,做好标识,等那天我们会炼什么其他的东西的时候,就不用又发愁什么矿少了,不够用…  

可是这样要很多人守卫…庞统皱眉说道。  

斐潜摇头,错了,不需要。我说过…将来有一天,只要有汉人旗帜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国土…边境,我们不守边境…如果我们够强,那么就不应该有边境,如果我们孱弱,只有边境又有什么用?  

斐潜知道,光说大话,只讲道理,没有人可以说得过山东经学之人。  

必须要摆出一些什么东西出来。  

酒,就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证明。  

在美洲的烟草还没有引进之前,酒水就是所有人类通用的麻醉剂,安抚剂,以及…  

通行证。  

可以语言不通,风俗不同,但是一碗酒,一瓶酒,或者是一桶酒,却能立刻消除这种语言障碍。  

华夏以前酿酒,用得大多数都是粮食,而且因为士族子弟喜欢饮用更贵的粮食酿造的酒水,也就导致了整个社会风俗以粮食类的米酒为上佳,其余酒水次等。  

而等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上层建筑喜欢饮用西域葡萄酒,所以葡萄酒这一类的果酒便是摇身一变,成为千金难买的酒水。  

酒水这东西,根本没有所谓的什么高档货,而是因为某些人,某些关系,才出现了所谓的高档货。甚至是在某些潜性的服从性测试,才使得酒水成为了某些人考验下属忠诚度,服从数值的工具,领导不会记得谁来敬过酒,但是一定注意到谁没来敬酒。  

斐潜当然不是用酒水来测试下属的忠诚,他只是用这种方式展现出一条新的道路。  

华夏的小农经济体制有其惯性,并且在没有足够的外界逼迫之下,很难直接扭转思维,改变自身,就像是南宋要不是因为年年有那么大的进贡压力,也不会从上到下想方设法的挣钱。然而到了明朝之后,少了这方面的压力之后,便是又回到了原本固有的道路上。  

所以,斐潜想要做的,就是推着华夏车轮,往边上偏一下。  

从小农经济体制,变成农综经济体。  

以华夏人只要给点地,连沙地都能种西瓜的性格,只要有合适的方向,有什么不能开发出来的?  

山上可以种茶树果树,山下种稻谷麦粟,勤劳的华夏农夫会搞定这一切,而仅仅是需要领导者指出方向来。  

这就是打破小农经济的第一步。  

只要社会一稳定,天气灾害不大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产出,肯定大于日常消耗的,而农产品又是极度不耐存储的,所以酿酒和制造其他的农产品附加物,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让农民的生产劳动能有更多价值的方式。  

多余的初等农产品,想要流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酒水就容易一些了。  

唐朝的时候,西域那些中亚商人可以在戈壁上跋涉,将酒水送到长安,难道说华夏人就天生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