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8章墙下君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面有许褚猛烈进攻,北面又被从来等人大肆破坏,就像是前门有虎,后门有狼,窗户外就是悬崖…  

曹军的士气,肉眼可见的在崩落。  

将军!快拿个主意吧!  

军校敦促。  

将主!这里待不得了!  

护卫也在急切的叫道。  

不管是拿主意,还是待不得,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  

撤退。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又可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云云,反正怎么说都行。  

可是撤退意味着什么,曹洪心中比谁都清楚!  

一旦撤退,难到是不太难,只要曹洪立刻就地转向,将南面的兵力抽调回来杀向从来等人,必然要么就可以将从来等人斩杀在北道口,要么就是从来等人被迫再次逃窜,让出北道口的通路来。所以曹洪就可以沿着北道口直奔河洛。  

但是这样一来…  

曹洪很可能活命,可是丢下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牵招。  

牵招领命急急前来救援,结果曹洪先溜为敬?  

这样不仅仅是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而是代表着曹军在信用体系上的彻底崩坏!  

虽然已经没有多少信用了…  

但是底裤总是要有一条,实在不行头巾或是袜子也好,反正有一点遮蔽物之后就可以很坦然的表示自己不是裸体的,至少还有穿一件,不是么?  

可可是如果不退的话,南面要抗许褚,北面还要分兵去清剿叛徒,现如今士气崩落的曹军兵卒,真的能够完成两面作战的任务?  

曹洪之前觉得可以,现在就觉得难办。  

将主!曹洪的心腹护卫拜倒在地,小可受将主恩德多年,无以为报…今事急,小可愿替将主死守锁阳关!南北皆难行,将主可沿着岩壁残道之处,垂绳下山!  

让替身稳定军心,然后自己走岩壁残道?岩壁残道,虽然之前被从来拆了烧了,但是从上面往下,只需要一条绳子就可以了,远远比从下面搭上来要容易。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因为心腹跟在曹洪身边多年,对于曹洪的习惯等等都比较熟悉,穿上盔甲,带上面罩,不熟悉曹洪的人也很难分辨究竟是真身还是替身。  

就跟曹操之前的替身一样。  

曹洪一愣,旋即扶起了心腹,怎能忍心让你行险?  

将主,如今骠骑前后夹击,将士军心已乱,将主旗帜少有变动,便是全军立崩之局!小的受将主恩德,可借将主盔甲兜鍪一用,以稳军心!心腹护卫恳切的说道,如今欲得两全法,唯有小的在此稳定全军,而将主速速沿岩壁而下,赶往中条山营中,再发兵来援,否则真被骠骑军南北夹击,将主陷于此地,不仅是个人安危,连带中条大营也是难保!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请将军三思!  

这…曹洪有些迟疑。  

心腹再叩首,将主!莫再迟疑,速速决断罢!小的不求别事,唯请将军照顾小的妻儿老小!  

没错,替别人去死的条件,就是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对方照料。  

在这后世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大汉当下却是很寻常。  

后世之中,大多数的百姓都有姓名,可是大汉中,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连大名都没有,只有贱名,甚至连姓氏都没有!  

因为他们的祖辈,没有名人,没出过高官,所以不配有姓氏。  

因此在汉代的一些人观念里面,自己牺牲换来孩子有名有姓,有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无疑是身为父母能为孩子,为家庭做的正确的事。  

曹洪沉默半响,最终仰天长叹,放心,汝妻子,吾养之!  

心腹护卫深深叩首。  

相比较于曹洪的犹豫和顾虑,许褚就显得坚定得多。  

之前安邑之时,曹洪摆了他一道,虽然后来许褚也还了曹洪一刀,但是最终还是让曹洪给跑了,现如今曹洪被堵在了锁阳关之处,那么许褚也没有就此轻易放弃的道理。  

一开始,许褚主要攻击方向还是锁阳关的门洞通道。  

在城门通道上,许褚也碰到了敢向他挑战的曹军军校。  

山东之地,曹军之中,也有不少有些血勇的,身形魁梧彪悍的汉子。有个曹军军校,就是如此,仗着自己的块头比许褚大,便是试图和许褚单挑。  

这汉子或许在曹洪麾下,也算是一个冲阵厮杀的好手,可是在面对许褚的时候,却扛不住许褚几个回合,就被许褚斩于刀下。  

跟着这彪悍汉子一同而来的曹军兵卒,便是哗然一声,直接掉头就跑。  

块头大在某些时候,确实是有些优势,但是也需要战斗技巧的配合。  

许褚的进攻,同样也需要技巧。  

最开始,许褚等人想要跟着曹军,直接掩杀曹军,直冲上去,但是在山道门洞附近遭受了曹军猛烈的射击。即便是有盾牌遮蔽,一轮轮的箭矢弩矢下来,也是不少骠骑兵卒负伤。  

许褚见状也只能暂且退出曹军的射程。  

虽然许褚也可以推断出曹军的箭矢剩余数量不多了,但是用人命一点点的去试,也不是个办法。许褚左右看看,旋即就立刻改变了冲击的方向,避开曹军在城门洞上方弓箭手的射界,选择搭建人梯攀爬上锁阳关外墙链接的土壁…  

巧合的是,这也是曹军之前攻陷锁阳关所选择的路线。  

当许褚选择多线进攻之后,曹军就有些吃不住了,就像是之前从来也扛不住曹军的多线进攻一样。锁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