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0章以为意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手臂,让手下往前。  

值守这种要害地段的,都是中护军。就算是个小军校都是牛气冲天,连鲍忠这样的将领对其也是要客客气气的,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罪了某个曹氏或是夏侯氏的亲戚联姻…  

整治职场?  

真正能整治职场的,不就是因为旁人在替他负重前行么?真要背上了一大家子负担加负债的时候,蹦跶一个看看?  

鲍忠没有再问。  

显而易见,这一波出击的,都不是中领军中护军,而是类似于鲍忠这样的外姓普通兵卒。  

曹洪毕竟是宿将,起起落落打了十几年的仗,他虽然很渴望胜利,但是依旧克制着,先丢上去一些小牌作为试探。  

如果对面骠骑军连三三四四这种小对子都接不住,那么就自然是可以上一条龙了…  

战争永远是双方的斗争,不可能永远只有一方在进步。  

曹军在连番被骠骑军的压制之下,也终于是爆发了一回,揭开了一张牌面,便是往牌桌上一扔,溅了许褚一脸血。  

许褚不小心钻入了曹洪苦心积虑布下的圈套,在投石机的无差别打击之下,部队损失惨重。  

不管是在冷兵器还是在热兵器年代,部队在无掩体的状态下,碰到这种远程攻击都是脆弱且无力的。  

在整个的指挥过程当中,许褚究竟有没有犯错?  

如果以当下的结果来反推,那么许褚无疑就是错了。  

可是如果说在这个结果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许褚的选择又没有什么问题。  

不幸的是,许褚统领的中军骑兵,伤亡惨重。  

幸运的是,许褚本人在第一波最危险的曹军投石车进攻当中没有进入密集区,而随后的曹军攻击多多少少有了防备之后,并且部队散开之后,伤害就没有第一波那么大了。  

可是许褚没有受伤,并不能挽回当下惨烈的局面。  

整个中军骑兵阵列在曹军的投石车攻击的过程当中被打乱了,打散了!  

而且那些被投石车砸中的骠骑人马,死状远远会比死在刀枪箭矢弩矢之下还更为凄惨!  

断头或是当场被砸死的,也不用承受太多的痛楚,但是那些被擦到边,而折断了胳膊腿,抑或是被崩裂的石头碎片砸断了骨头的,则是在痛苦的哀嚎。  

这种伤势,即便是救治也是极难!  

大汉当下的金疮科,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割裂伤口,而对于折断或是撕裂的伤口,依旧是有些无能为力。这些受伤的兵卒当下还活着,但是很快就会因为内失血,或是外失血而死去。  

许褚知道这些,所以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之时,便感觉有些天旋地转,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  

这些兵卒的生与死,就是将领背负的罪和责!  

在逃脱了曹军投石机攻击范围之后,好不容易镇定下来,一股深沉的悔恨立刻涌上他的心头。  

这是他的决定,也是他的莽撞,把数百的骠骑人马直接送进了死地!  

许褚紧紧的握着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左右几名护卫也是惊魂未定,将军,下令撤兵吧?  

许褚咬紧的腮帮子上急速抽搐了几下,一双充血的眼睛凝望着曹军的大营,不行!现在不能撤!现在回去,就等于是我们这些人都白死了!仗不能这样打!  

撤军就是认输!而我们…许褚回头巡视了一圈战场,发狠说道,收起将旗!  

什么?护卫没能明白。  

收起将旗!许褚再次确认命令。  

他忽然想起了之前遭受曹军投石车攻击之时的那一幕。  

那个时候他发现了危险从天上而来,然后他大喊着要人马散开,但是实际上他的命令并没有得到传达,而他的部下却先一步自动散开了一些队列…  

旋即那些残酷且血腥的画面,又重新撞进了许褚的眼眸当中。  

许褚咽不下这口气。  

然后许褚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他不是正经的骑将出身,他更熟悉指挥步卒,而对于骑兵的控制和指挥,比那些骑将要慢一点。  

而在追求速度的骑兵身上,慢一拍,就意味着露出更多的破绽!  

在认识到了自身差距之后,也让许褚有了一个新的主意。  

什么才是精锐?  

只懂得听从号令,一板一眼执行命令的部队确实是也可以称之为精锐,却少了一点灵动,少了一些魂!  

原本的魂,都是在军将手中捏着,在旌旗之上挂着,而现在,许褚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开始想要将旗帜卷起来,把这些魂放出去!  

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  

就这么撤,某不甘心!你们甘心么?!许褚见手下护卫还不动,便是怒声而道,此消彼长!我军一撤,敌军必追!不卷起旗帜来,曹军怎么放心追杀出来?!  

能跟着许褚身边的护卫,基本上也是军伍老兵了,听许褚怎么一说,立刻就明白过来。  

但是明白归明白,可是这是一步险棋!  

既然曹军设下了这样一个计策,当然不可能看到骠骑军受损严重后什么都不做,任凭骠骑军就这么撤走,然后重整旗鼓。但是曹军为了重点打击许褚分部,所以对于骠骑军的左右两翼的骑兵攻击并不大,这也就使得许褚之下的骑兵部队只是折损了原本中军的骑兵,而左右两翼的骑兵大体上还算是完整。  

因此许褚决定给曹军设下一个套,卷起旗帜,不发任何的号令,装成是主将受损的样子,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