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3章风车骑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行山间。  

卞秉军心混沌难安,不得不停顿下来,收拢修整。  

卞秉也觉得自己在负伤之后,确实是变了一个人,原先那个儒雅的,任何事情都能不慌不忙的卞秉,已经悄然淡去,了无痕迹,就算是在记忆里面似乎也很是零散了,汇聚不到一起。  

谁在瞎了一只眼之后,还能淡定如初?  

疼痛和缺失的视野,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卞秉,你是一个半瞎子。  

而在汉代的传统观念里面,容貌残缺,就意味着与高堂无缘。  

一个闲散的侯爵,并不能给卞氏家族改变什么,而要等到卞秉的下一代,这时间就长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因此卞秉不能不急,他必须有战功。  

大的战功。  

而在当下,又有什么战功会比壶关更近,更合适的?  

壶关难打,谁都清楚,但是他现在不是一个人,而是要和乐进形成南北夹攻,这样才能攻克壶关,而一旦失去任何一方面,想要攻下壶关的难度无疑是要翻倍。  

所以,不管是卞秉抵达晚了,导致乐进折损太多,后续无力配合,亦或是卞秉自己伤势控制不住,坚持不下去,不得不撤离,都是卞秉所不能接受的。  

卞秉躁怒、绝望,一旦延误战机,就算是想要退军,在太行山中,这崇山峻岭的重重围困之下,缺粮少水,下场可想而知。  

可是现在兵卒疑神疑鬼,前怕狼后怕虎,使得卞秉不得不驻留,召开了军事会议。  

卞秉强压着身体的不适,心中的怒火。  

他需要前往壶关,配合乐进。  

在曹军外姓将领之中,卞秉他是排不上什么名号的。  

乐进可以。  

乐进本身就是以敢打狠仗敢拼硬仗而出名,但是并不代表乐进就是个傻子。  

什么才是忠诚?  

或者简单一点来说,什么才是曹氏所需要的价值?  

任何曹氏,或是夏侯氏的族人,都可以嘲笑乐进不通文墨,不明经书,不知道曰有几种写法,但是在需要攻坚克难的时候,就会想到乐进。  

这就是乐进的价值。  

那么乐进就是这么一个无脑的匹夫?  

谁都知道壶关不好打,让乐进来打,然后乐进二话不说就带着兵马攻打壶关。  

难道说乐进不知道壶关雄俊,亦或是乐进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都不是。  

这才是乐进的价值。  

如果乐进和其他外姓将领同时在场,曹操一定是去表扬另外的那个外姓将领,从来不会将乐进挂在嘴边,而是放在心中。  

乐进这两个字,就代表了忠诚。  

那么,现在他卞秉,如果就这么退回去,就因为一些鬼神之说,迟疑不前…  

人比人气死,货比货得扔。  

乐进就在壶关,不计生死的血战。  

然后他卞秉,就这么退回去了?  

卞秉忍着怒火,没有大声咆哮,但是他瞪着独眼,面容依旧有些扭曲。  

疼痛,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他时间不多了,不能耽搁了,而眼前的这些人,却毫不在意。  

卞秉隐隐约约的感觉,曹军的这种兵制是有一些问题的。  

可究竟是什么问题,卞秉说不出来。  

其实也很简单,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一个月…  

咳咳。  

说起来好像谁都懂,可究竟要怎么解决?  

卞秉从左看到右,又从右看到左。  

卞秉的职级不高,所以他手下也没有什么绝世武将,基本上就是军侯曲长。但是不要小看了这些军侯曲长,这些人反而是统帅队伍的关键中层人物,没有这些人,光凭卞秉,以及卞秉的二十几名护卫就想要统御整个军队…  

或许曹氏夏侯氏那些在兵阵上具备一定才能,并且拥有几百上千的私兵部曲的将领,可以直接利用部曲从上管到下,但是卞秉显然不行。  

他能力不够,手下的护卫也不够。  

因此即便是当下卞秉很是愤怒,也依旧强压着,尽可能让自己的语气,不显得暴躁,夫幽而鬼,然天有神!我等秉承天子之意,乃得天之授命也!  

卞秉盯着手下的部将,石建以及其他的军侯曲长,加重了语气,强调着汝等若倾力相辅,秉永不相负!  

好话先说在前面。  

卞秉没有重复之前说什么封赏的话题,千金万金什么的,对于一般的兵卒有吸引力,但是对于中层军校来说,就未必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  

中层的军校,渴望的是向上的空间。  

就像是当年的卞秉一样,也是希望能够从烂泥里面爬出来。  

秉于此立誓,卞秉沉声说道,此战若胜!军功第一者,某保其郡都尉之职!  

郡都尉,可是郡太守之下第一武官。大的郡都尉是比两千石,一般的郡是千石,差的也有八百石。  

卞秉虽然没有说是哪个郡的都尉,可是就算是最差也有八百石的官秩,这自然让军帐之中的大大小小军侯曲长觉得振奋了起来。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是万一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呢?  

卞秉的眼眶一阵阵的抽痛,他忍着,然后说道,今骠骑大逆,勾结羌凉,意图再乱大汉,吾等进军而伐之,此乃忠也。战而得功上可敬父母,下可荫子孙,此乃孝也。  

大汉之所立,不外忠孝二字而已。既言鬼神,然不忠不孝之辈,鬼神亦当诛之!卞秉一字一顿,今有传言,妄语鬼神之事而罔顾忠孝,惧生死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