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6章做官,究竟是什么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光是王英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就连斐潜也在不断的思索。  

华夏有封建王朝,但是和西方走的方向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西欧虽然说在后世建立了一个所谓的联盟,但是依旧各自过各自的,从古至今都是封建传统,只是外包装有些不同而已。  

而华夏在创新…  

不创新,则殆也。斐潜缓缓的说道,就像是那个取经人…嗯,那家伙到底叫什么来着?的哥浪去?  

庞统翻看了一下资料,德格朗齐。  

斐潜撇了一下嘴,让他自己取个汉名。  

现在这里是大汉,当然要取一个汉名才成。  

虽然斐潜这里并没有特意强调说必须要有汉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胡人涌入,要记住这么些胡人的姓名确实不容易,即便是庞统都需要随身带着一个便签,重点关注一些人物的名字,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官吏了。所以像是取经人德格朗齐这样的人物,确实是取一个汉名之后,会比较方便一些。后世在洋人企业,不都得取个洋名么?  

庞统点了点头。  

官制,必须要改,而且要大改。就像是那个取经人一样,他取经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别光看旁人取经,我们自己也要「取经」,古代的经,外邦的经,然后确定我们自己的经文…斐潜继续说道,从上古尧舜禹开始,就已经在改了,从禅让到继承,虽然未有钟鼎铭记其史,但想必在过程之中,定然也是风起云涌,死伤无算…  

斐潜翻着一桌案的策论,然后从中抽了了一份来,这个刑子昂就写得不错…但是还不够。士元你先看看…  

斐潜将刑颙的策论递给了庞统。  

刑子昂没有就取经而论取经,而是说从上古开始,经文这些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没有可以万世不变的经文,今日的经文也可以被后世所传颂…斐潜轻轻敲击着桌案,回忆着策论当中刑颙的话,「今尚古也,明尚今也,后人复尚前人也,则后人何尚之也?」这就很有意思了,只可惜只是停留在议论上,没有提出更为详细一些的策略方案…  

庞统一边读着,一边说道:能说出这些话来,也算是不易了。  

嗯,确实。斐潜点头,然后说道,让刑子昂去青龙寺去担任正解校事如何?  

庞统说道:让他去找答案?要不要提点他一下?  

斐潜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算了,不必提点,能明白的,还是要自己去明白比较好,否则就容易变成装作明白,反而容易坏事。  

也是。庞统点了点头,然后拿起笔来,做了一个记录,免得自己事务繁杂起来,就给遗漏了什么。  

对了,王氏女到了何处?斐潜问道。  

庞统回答道,说是还在北屈。  

嗯?斐潜皱眉,被吓到了?  

庞统摇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道,说是生病了…但若是说吓到了…或许…  

斐潜沉吟着。  

若是旁人这么胆怯无能,斐潜早就不会多加理会了。可毕竟是王英,倒不是王英是女子,而是王英是一面旗帜,轻易倒下,对于斐潜的官僚体制的改革推进没有什么好处。  

官僚体系,其实说起来好像是简单,其实很复杂。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专制官僚政治萌芽时期,建立在宗法分封制基础上的周王朝开始崩溃,代表着绝对封建的统治的崩塌,随之是新的政治制度的兴起。在战国后期,各个国家为了加强自身的国力,不仅是秦国,其他六国也多多少少的推动了本国内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各个国君王为首的官僚政府,以聘用的臣子来管理国事,是华夏开始迈向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官僚制度的道路的开始。  

暂且不去管封建的定义究竟在东西方的偏差,以及相关的学术上的分歧,但看这个官僚制度,其实东西方都有同样的毛病,在脱离了贵族血统支撑之后,东西方的官僚体系都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局面,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华夏很快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一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续的王朝。  

庞大的官僚体系被建立起来,虽然这个庞大和后世比较起来就不算啥了。原本贵族体系飞快崩落,新的地主阶级成为了主角。  

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创新。  

地主阶级在后世观念当中,无疑是落后的,专制的,封建的,愚昧的等等代名词,可是在大汉初期和中期,地主阶级却是新兴力量的代表,支撑起了大汉的强盛,以及对于四周疆域的征伐,和匈奴的对抗。  

再往后,唐宋时期,是官僚制度的成熟时期。  

斐潜所想的,就是在如今当下的官僚体系当中,加入一些更新的东西,就像是树枝上的一个树杈,说不得经过百年的培育之后,会开出别样的花来。  

斐潜觉得,唐宋的官僚制度,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导致所有的内斗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权柄展开,所以一方面需要在决策机制方面形成制度化,对决策群体的扩大化。由独相到群相,由群相到内阁,走一条和君主立宪有些相似,但是又不相同的道路。  

同时,监察机构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察系统之中的人员,官吏,架构,以及对于官吏的日常监察,季度审核,年度评级,都是需要进一步的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