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章破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沉沉。  

人未静。  

欢宴终有时。  

在郭嘉醉酒之后,宴会在半夜之时也就渐渐的结束了。  

不知道是酒精的作用,还是思绪的难平,曹操回到了后院,依旧是没有任何想要睡觉的心思。  

喧嚣过后,便是空寂,热闹背后,只剩孤独。  

曹操想不明白斐潜的做法,不是因为他不聪明,是因为他的思维和斐潜南辕北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治国方略。  

曹操托着脑袋,纷乱的思绪在酒精的刺激下,使得曹操觉得脑袋又开始了有些疼痛。  

稀碎的脚步声传来,门外响起了曹丕的声音:父亲大人万安…  

晨昏定省,作为子女,这种礼仪在汉代是不能少的,即便是曹操今夜饮酒到了半夜,曹丕也必须等到请安了之后,才能回去休息。  

当然,如果曹操之前有吩咐说今日不需要曹丕请安,那么才可以免了,只不过今天一整天曹操心思都在外面,哪里顾及到内庭来,故而自然也就没有吩咐这些琐碎小事…  

曹丕很困了。  

少年人总是会觉得睡眠不够,曹丕也是如此,他原本想着就是像是往常一样,在门外请安一声,然后曹操回应一声,便可以回去睡觉了,却没有想到今天曹操竟然一反常态…  

丕儿么?进来叙话…  

曹丕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黑漆漆大半夜的,叙什么话,有什么不能等明天再说么,呃,等天亮了再说么?  

但是在下一刻,曹丕就乖乖的低着头,进门拜见,见过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可是安好?  

嗯…曹操摆摆手,指了指一旁的坐席,坐。  

…曹丕的鼻子微微动了动,但是什么都没有说,依言到了一旁做好。  

今日…奉孝得归…曹操低低笑了两声,某甚喜也…吾儿可知某喜从何来?  

得贤才而归,自然不胜欢喜…曹丕回答道。  

曹操脸上露出了一种难以描述的笑容,虽然嘴角上扬,但是似乎是被硬硬拉扯上去的一般,呵呵…贤才啊…不光是贤才,还有人心…  

曹丕应和道,是,得人心者可得道助也…且为父亲大人所贺…  

曹丕的意思么,就是老爷子你高兴就好,事儿整完了大家回去各自睡觉罢,但是没想到曹操却丢出了一句,人心…那么,当下人心,又是如何?  

啊?曹丕愣了一下,飞快的瞄了一眼曹操脸色,一时间不能答。  

春秋战国之时,先有管公,后有商君,其道如何?可得人心否?曹操嘿嘿的笑着,似乎想到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管仲在经济上采用国有经济主义,也就是所有能挣钱、高利润的行业都收归国有,嗯,包括那啥啥…然后由朝堂来垄断经营并获取高额利润。  

这种经济政策有利于快速集中财富,壮大国家实力。在经济总量并不大的情况下,能优先保证国家的经济利益,确保朝堂拥有最大的财富,能够削弱地方贵族的力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在对外战争时,也因为中央朝堂拥有更多可调配的财力物力而处于有利地位。  

而商鞅则是更近一步,将整个国家全数都严格限定,以农养战,以战促农,将国家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了战争和农业上,这其实是一种战时经济体制,在天下纷争的时候,这种体制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  

因此齐国用管仲而九合诸侯,秦国用商鞅而一统天下。  

在其后,因为其二人成功了,所以这种经济政策便被记载和沿袭了下来,哪怕是后来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管仲和商鞅的经济政策依然是儒家之人所推崇的有效的政策,也是很多后来统治阶级心中念念所想的好政策。  

管仲和商鞅的经济政策,就像是两份标准答案,明晃晃的悬挂着,只要抄一抄,似乎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后世便多有人但凡是提及经济策略,便是将管仲和商鞅挂在嘴边,拿出来抄上一抄。  

像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都做不好,更不用说曹丕了。听曹操如此问,曹丕吭哧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或可得之…  

曹操摇了摇头说道:商君,就不提了…管公之策,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然若无齐桓公…哼哼…  

管仲一生其实说起来比较魔幻。年轻的时候,管仲比较浪荡,做过商人,从过军,也当了一些官职较小的地方底层官员,旋即不久又被辞退了,成为了失业人员…  

后来管仲便遇到了鲍叔牙,就有了那个词,管鲍之交,咳咳咳咳…  

当初管仲做生意,和他合伙的就是鲍叔牙,并且很是大度,管仲多拿钱少出钱,鲍叔牙不以为意,甚至还举荐管仲,让管仲再次从一介平民,成为了辅佐公子纠的重要官吏。  

结果么,管仲这人吧,有些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做生意坑鲍叔牙,管仲自己少出多拿就不说了,在齐襄公要确定继承人的时候,也是丝毫不念旧情,为了帮公子纠,还专门去追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私图直接刺杀公子小白,若不是小白机警装死,后来也就没有了齐桓公。  

公子纠争位失败,管仲当然也受到了牵连,然后鲍叔牙对管仲是真爱,又再次举荐管仲给齐桓公,而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会接受管仲吗?很显然起初也是接受不了,毕竟管仲曾经差一点杀了自己,但是在鲍叔牙的开导之下,后来才愿意见管仲,也才有后来的彻夜长谈,管仲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