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0章空烟误长衫,疑计焚心缚(2/3)
论在程昱心中成型…
斐潜本人确实来过河内,亲自来给这些河内士族子弟吃了一颗定心丸,说不得还允诺了什么!
否则这些河内子弟不会再出现在营地之内!
河内士族子弟出现在营地,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向温县,向程昱,向曹军宣告,河内已经属于骠骑了!
骠骑主力就在河内!
温县被围死了!
程昱咧开嘴,忽然笑了起来…
如果真的围死了,又怎么会修了好几天围城的营地,却依旧还没能修好?
如果是真的骠骑军大军前来,若是程昱作为主帅,定然不会让这些河内子弟显露在温县视线之内!
这不是攻城到了残血阶段,稍微来点根稻草就会压垮一切,这都只是刚开始围城而已,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展开,派出这些河内子弟来,又有什么用?
所以眼前这空有架势的营地,恰恰证明——骠骑主力不在河内!
斐潜本人也是早已离开,这些营地之内的河内子弟在配合骠骑军演戏!
他们传递的真骠骑消息是真的,但是同时也在做着假!
好个骠骑!好个贼子!
怀疑如同毒藤,瞬间缠绕上程昱的心头。他对河内士族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被眼前这真假难辨的景象无限放大。河内子弟在营中活跃的身影,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投效,更像是这场巨大骗局中的一环!
程昱牙关紧咬,指节捏得发白,胸中怒火翻腾,更有一种被愚弄、被当众打脸的羞愤!
他程昱,堂堂曹军智囊,竟然被对方牵着鼻子,在真真假假的情报漩涡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传令!程昱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八百里加急,再报丞相!
前报骠骑真身现于河内,恐为疑兵惑敌之策!末将亲眼所见,温县城外骠骑营地,空灶虚烟,兵员稀薄,显系疑兵!更见河内柳氏等士族子弟,身着骠骑号衣混迹营中,行迹诡异!此必是河内士族勾结骠骑,欲以虚张声势,诱使我军误判其主力动向!其骠骑主力及本人,极可能仍在河洛巩县方向,或另有图谋!河内此路,威胁暂缓,然河内士族之心已不可恃,请丞相明察全局,早做定夺!
程昱签字画押,再次派遣兵卒偷出城去,急急往后方传递消息。
柳珩小儿…河内诸家…程昱愤恨不已,有一种被绿了的感觉,尔等以为攀上骠骑高枝,便可高枕无忧?竟敢如此戏耍老夫!待此间事了,定教尔等知晓,背主求荣,首鼠两端,是何下场!
程昱转身,对副将厉声道,传令三军,加强戒备!城外乃虚兵,不足为惧!但需严防其诡诈偷袭!另,派出精干细作,给我死死盯住城内与河内各家联络的蛛丝马迹!凡有异动者…杀无赦!
一股浓重的猜疑和杀机,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温县城头。
程昱与河内士族之间那本就脆弱的关系,因这真真假假的骠骑行踪和营中子弟现身,彻底撕裂,变得势同水火。
温县城下的疑云与程昱前后措辞急迫,却截然相反的军情急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紧邻河内的冀州南部,尤其是安阳一带的士族圈层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安阳临近河内。
所以几乎就在程昱的八百里加急的信报,带着温县骠骑军为疑兵、河内士族子弟已叛的警报飞向邺城和大河之南的同时,另一条截然相反、却同样言之凿凿的消息,也通过河内士族子弟的私人渠道,迅速传遍了冀州南部那些与河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族耳中。
诸位!切莫被程老贼蒙蔽了!
在安阳城一间私密的别院雅室内,几位来自河内士族的年轻子弟,正对着几位冀州南部颇具影响力的士族代表慷慨陈词。
说话的正是柳珩的心腹柳元,他脸上犹带着目睹真骠骑之后的激动与对程昱的愤恨,我等亲眼所见!骠骑大将军斐潜,亲临河内!其风采气度,学识胸襟,引经据典,鞭辟入里,绝非任何替身所能模仿!程老贼散布「替身谣言」,实乃其焦土之策后,自知罪孽深重,恐我河内、冀州人心尽归骠骑,故行此卑劣离间之计,妄图阻挠天兵,苟延残喘!
顺理成章!
有前因,有后果,再结合曹军历来在冀州,在河内留下的印象,简直不要太合理。
柳元身旁的另一位河内子弟也急切补充道:正是!骠骑大将军亲口承诺,唯重「实心、实才、实干」之「三实」!既往不咎,唯才是举!其革新之志,求实之心,实乃我华夏再兴之明主!程老贼在温县倒行逆施,残民以逞,如今又诋毁天威,其心可诛!冀州诸位贤达,岂能再受其蛊惑,为虎作伥?
既往不咎?
冀州士族子弟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个…
河内子弟的证词充满了亲眼目睹的细节和难以作伪的激动情绪,尤其是对斐潜三实理念和剖析郑庄公典故时展现的法不容情,情不废法之新思维的描述,极具震撼力和说服力。这让在场的不少冀州士族子弟听得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只要能既往不咎,只要能提供萝卜坑,就是好领导!
这自然是让冀州士族子弟心情激荡…
可是离开了私密集会之后的冀州子弟各自回家和族内的大佬一说,却发现族内大佬多数都不以为然…
年轻人,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啊!
毕
斐潜本人确实来过河内,亲自来给这些河内士族子弟吃了一颗定心丸,说不得还允诺了什么!
否则这些河内子弟不会再出现在营地之内!
河内士族子弟出现在营地,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向温县,向程昱,向曹军宣告,河内已经属于骠骑了!
骠骑主力就在河内!
温县被围死了!
程昱咧开嘴,忽然笑了起来…
如果真的围死了,又怎么会修了好几天围城的营地,却依旧还没能修好?
如果是真的骠骑军大军前来,若是程昱作为主帅,定然不会让这些河内子弟显露在温县视线之内!
这不是攻城到了残血阶段,稍微来点根稻草就会压垮一切,这都只是刚开始围城而已,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展开,派出这些河内子弟来,又有什么用?
所以眼前这空有架势的营地,恰恰证明——骠骑主力不在河内!
斐潜本人也是早已离开,这些营地之内的河内子弟在配合骠骑军演戏!
他们传递的真骠骑消息是真的,但是同时也在做着假!
好个骠骑!好个贼子!
怀疑如同毒藤,瞬间缠绕上程昱的心头。他对河内士族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被眼前这真假难辨的景象无限放大。河内子弟在营中活跃的身影,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投效,更像是这场巨大骗局中的一环!
程昱牙关紧咬,指节捏得发白,胸中怒火翻腾,更有一种被愚弄、被当众打脸的羞愤!
他程昱,堂堂曹军智囊,竟然被对方牵着鼻子,在真真假假的情报漩涡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传令!程昱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八百里加急,再报丞相!
前报骠骑真身现于河内,恐为疑兵惑敌之策!末将亲眼所见,温县城外骠骑营地,空灶虚烟,兵员稀薄,显系疑兵!更见河内柳氏等士族子弟,身着骠骑号衣混迹营中,行迹诡异!此必是河内士族勾结骠骑,欲以虚张声势,诱使我军误判其主力动向!其骠骑主力及本人,极可能仍在河洛巩县方向,或另有图谋!河内此路,威胁暂缓,然河内士族之心已不可恃,请丞相明察全局,早做定夺!
程昱签字画押,再次派遣兵卒偷出城去,急急往后方传递消息。
柳珩小儿…河内诸家…程昱愤恨不已,有一种被绿了的感觉,尔等以为攀上骠骑高枝,便可高枕无忧?竟敢如此戏耍老夫!待此间事了,定教尔等知晓,背主求荣,首鼠两端,是何下场!
程昱转身,对副将厉声道,传令三军,加强戒备!城外乃虚兵,不足为惧!但需严防其诡诈偷袭!另,派出精干细作,给我死死盯住城内与河内各家联络的蛛丝马迹!凡有异动者…杀无赦!
一股浓重的猜疑和杀机,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温县城头。
程昱与河内士族之间那本就脆弱的关系,因这真真假假的骠骑行踪和营中子弟现身,彻底撕裂,变得势同水火。
温县城下的疑云与程昱前后措辞急迫,却截然相反的军情急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紧邻河内的冀州南部,尤其是安阳一带的士族圈层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安阳临近河内。
所以几乎就在程昱的八百里加急的信报,带着温县骠骑军为疑兵、河内士族子弟已叛的警报飞向邺城和大河之南的同时,另一条截然相反、却同样言之凿凿的消息,也通过河内士族子弟的私人渠道,迅速传遍了冀州南部那些与河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族耳中。
诸位!切莫被程老贼蒙蔽了!
在安阳城一间私密的别院雅室内,几位来自河内士族的年轻子弟,正对着几位冀州南部颇具影响力的士族代表慷慨陈词。
说话的正是柳珩的心腹柳元,他脸上犹带着目睹真骠骑之后的激动与对程昱的愤恨,我等亲眼所见!骠骑大将军斐潜,亲临河内!其风采气度,学识胸襟,引经据典,鞭辟入里,绝非任何替身所能模仿!程老贼散布「替身谣言」,实乃其焦土之策后,自知罪孽深重,恐我河内、冀州人心尽归骠骑,故行此卑劣离间之计,妄图阻挠天兵,苟延残喘!
顺理成章!
有前因,有后果,再结合曹军历来在冀州,在河内留下的印象,简直不要太合理。
柳元身旁的另一位河内子弟也急切补充道:正是!骠骑大将军亲口承诺,唯重「实心、实才、实干」之「三实」!既往不咎,唯才是举!其革新之志,求实之心,实乃我华夏再兴之明主!程老贼在温县倒行逆施,残民以逞,如今又诋毁天威,其心可诛!冀州诸位贤达,岂能再受其蛊惑,为虎作伥?
既往不咎?
冀州士族子弟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个…
河内子弟的证词充满了亲眼目睹的细节和难以作伪的激动情绪,尤其是对斐潜三实理念和剖析郑庄公典故时展现的法不容情,情不废法之新思维的描述,极具震撼力和说服力。这让在场的不少冀州士族子弟听得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只要能既往不咎,只要能提供萝卜坑,就是好领导!
这自然是让冀州士族子弟心情激荡…
可是离开了私密集会之后的冀州子弟各自回家和族内的大佬一说,却发现族内大佬多数都不以为然…
年轻人,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啊!
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