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7章降营暗锁蛟龙窟,荆浪明焚虎豹关(2/3)
,不是家园,而是牢笼,是榨取他们血肉的磨盘。
战争爆发,他被强征入伍,成了曹操庞大战争机器里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好吧,大汉没有螺丝,但是有铁钉。
哪里需要炮灰,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吃了上一顿,有没有下一顿,谁也不清楚…
再后来,战败被俘,王老蔫以为自己完了,不是被坑杀,就是被充作苦役累死。
没想到,被押送到了这河洛,竟然要他们…
种地?
骗子…
队伍里有人低声嘟囔,是年轻的李二狗,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稚气和愤懑,骠骑能有那么好心?给我们地种?还不是变着法儿让我们做牛做马,等秋收了再连皮带骨吞下去!我在老家,家主也说「屯田」是为了我们好,结果呢?收八成的租!种子还得自己出!呸!
八成?哈,你八成还算是好了,俺那都要九成了!一年到头,什么都剩不下来!老鼠到俺家,都得拔脚就跑!
王老蔫没吭声,只是握紧了锄头。
他经历过太多,早已不信任何承诺。
骠骑?
新制?
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的收租收赋税罢了。
但是能活一天,就算是一天吧?
王老蔫沉默着,跟着队列,然后看着队列一点点的分散,像是水流融进了河洛的土地。
然后他才发现远处在挖的,不是准备埋他们的坑,而是早一些到了河洛的新农夫,在挖水渠里面拥堵的污泥。
挖一天,领一根筹!一根筹,换一袋粮!在水渠边上的小吏喊着,自带工具啊!今天不收人了,明天要的赶早啊!
啥意思?
王老蔫没理会那小吏的喊叫。他沉默地走到分给他的那块地头。
地不算大,但土质看起来比山东那板结的盐碱地要好得多。
他习惯的,几乎本能的找到了一根木头,用柴刀做出了木柄,装上了锄头,然后当他站在田地里面,挥起锄头刨开已经有些板结的泥土之时,他的动作似乎有些熟悉,但是也有一点僵硬而陌生。
他有多久没真正为自己、为家人耕种过了?
忘了。
似乎这辈子就没有过。
在庄园里,他只是个麻木的劳作者,土地的产出与他无关,只与家主的库房和官府的税吏有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
原本周边监工的骠骑军的兵卒,渐渐的少了,而有穿着长衫的人多了起来…
王老蔫称呼他们为农官,虽然他们一直说自己是什么学士。
这些人不像庄园里的管事那样趾高气扬,反而会蹲在地头,指着刚冒出的庄禾,用尽量平实的语言讲解如何疏苗,如何增肥,如何防虫。他们甚至带来了一些王老蔫从未见过的工具,比如一种叫做黄氏犁的东西,不管是用牛马来拉着,甚至人拉,深耕的效率都会一锄头一锄头的刨要好得多。
关键是,这黄氏犁还能借用!
这可是铁犁头!
要是在山东,能打多少刀枪?
在山东,好的铁器是管制品。
至于农具?
不是木头做的也都可以凑合用么?
这…这犁,真给我们用?
王老蔫看着那锃亮的铁犁铧,眼睛都直了,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不是「给」,是租借。年轻的农官张胥解释道,等秋收后,用你们收成的一部分折算归还即可。这叫「公器私用,计值偿付」。
他顿了顿,看着王老蔫等降卒们茫然的脸,补充道:意思就是,这犁是公家的,你们先用着,等收了粮食,按犁的价值,用粮食抵一部分租金就行,比你们自己买便宜多了。租金不多,半成。
王老蔫的心第一次微微动了一下。
不是白给,但也不是无偿掠夺。
似乎有点不一样?
他偷偷观察张胥,发现他讲起田里的事,眼神是亮的,没有庄园管事那种高高在上的冷漠。
当张胥宣布,他们耕作的土地,收成后只需上缴五成作为地租,如果有租用牛马和犁头的另外算,然后其余都归耕种者自己所有时,降卒营里炸开了锅。
五成?!真的假的?李二狗第一个跳起来,在山东,能留三成就得给家主磕头谢恩了!
是啊,别是骗我们现在卖力干,秋天就变卦了吧?
就是,秋收后谁知道他们认不认账?刀把子在人家手里呢!
王老蔫没有参与喧哗,他蹲在自己的麦田边,看着那一片在春风中摇曳的嫩绿。
五成…
这个数字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在他沉寂已久的心湖里荡起了一圈涟漪。
他想起自己死在劳役中的儿子,想起饿得浮肿最后咽气的妻子,想起在庄园主皮鞭下佝偻了一辈子的自己。
如果…
如果早些年,能有五成归自己…
但他不敢信。
希望越大,失望越痛。
他只是更沉默地侍弄着田地,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在供奉一个虚无的神祇。
他小心翼翼地除草,捉虫,学着农官教的法子堆肥。
他把那块小小的麦田看得比命还重,这不仅仅是为了可能的收获,更是他在这陌生而残酷的世上,唯一能抓住的、似乎还有点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蹲在田间地头的他,不再是曹军的降卒,不是囚徒,而是成了一个农夫,一个在等待命运宣判的农夫。
直至
战争爆发,他被强征入伍,成了曹操庞大战争机器里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好吧,大汉没有螺丝,但是有铁钉。
哪里需要炮灰,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吃了上一顿,有没有下一顿,谁也不清楚…
再后来,战败被俘,王老蔫以为自己完了,不是被坑杀,就是被充作苦役累死。
没想到,被押送到了这河洛,竟然要他们…
种地?
骗子…
队伍里有人低声嘟囔,是年轻的李二狗,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稚气和愤懑,骠骑能有那么好心?给我们地种?还不是变着法儿让我们做牛做马,等秋收了再连皮带骨吞下去!我在老家,家主也说「屯田」是为了我们好,结果呢?收八成的租!种子还得自己出!呸!
八成?哈,你八成还算是好了,俺那都要九成了!一年到头,什么都剩不下来!老鼠到俺家,都得拔脚就跑!
王老蔫没吭声,只是握紧了锄头。
他经历过太多,早已不信任何承诺。
骠骑?
新制?
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的收租收赋税罢了。
但是能活一天,就算是一天吧?
王老蔫沉默着,跟着队列,然后看着队列一点点的分散,像是水流融进了河洛的土地。
然后他才发现远处在挖的,不是准备埋他们的坑,而是早一些到了河洛的新农夫,在挖水渠里面拥堵的污泥。
挖一天,领一根筹!一根筹,换一袋粮!在水渠边上的小吏喊着,自带工具啊!今天不收人了,明天要的赶早啊!
啥意思?
王老蔫没理会那小吏的喊叫。他沉默地走到分给他的那块地头。
地不算大,但土质看起来比山东那板结的盐碱地要好得多。
他习惯的,几乎本能的找到了一根木头,用柴刀做出了木柄,装上了锄头,然后当他站在田地里面,挥起锄头刨开已经有些板结的泥土之时,他的动作似乎有些熟悉,但是也有一点僵硬而陌生。
他有多久没真正为自己、为家人耕种过了?
忘了。
似乎这辈子就没有过。
在庄园里,他只是个麻木的劳作者,土地的产出与他无关,只与家主的库房和官府的税吏有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
原本周边监工的骠骑军的兵卒,渐渐的少了,而有穿着长衫的人多了起来…
王老蔫称呼他们为农官,虽然他们一直说自己是什么学士。
这些人不像庄园里的管事那样趾高气扬,反而会蹲在地头,指着刚冒出的庄禾,用尽量平实的语言讲解如何疏苗,如何增肥,如何防虫。他们甚至带来了一些王老蔫从未见过的工具,比如一种叫做黄氏犁的东西,不管是用牛马来拉着,甚至人拉,深耕的效率都会一锄头一锄头的刨要好得多。
关键是,这黄氏犁还能借用!
这可是铁犁头!
要是在山东,能打多少刀枪?
在山东,好的铁器是管制品。
至于农具?
不是木头做的也都可以凑合用么?
这…这犁,真给我们用?
王老蔫看着那锃亮的铁犁铧,眼睛都直了,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不是「给」,是租借。年轻的农官张胥解释道,等秋收后,用你们收成的一部分折算归还即可。这叫「公器私用,计值偿付」。
他顿了顿,看着王老蔫等降卒们茫然的脸,补充道:意思就是,这犁是公家的,你们先用着,等收了粮食,按犁的价值,用粮食抵一部分租金就行,比你们自己买便宜多了。租金不多,半成。
王老蔫的心第一次微微动了一下。
不是白给,但也不是无偿掠夺。
似乎有点不一样?
他偷偷观察张胥,发现他讲起田里的事,眼神是亮的,没有庄园管事那种高高在上的冷漠。
当张胥宣布,他们耕作的土地,收成后只需上缴五成作为地租,如果有租用牛马和犁头的另外算,然后其余都归耕种者自己所有时,降卒营里炸开了锅。
五成?!真的假的?李二狗第一个跳起来,在山东,能留三成就得给家主磕头谢恩了!
是啊,别是骗我们现在卖力干,秋天就变卦了吧?
就是,秋收后谁知道他们认不认账?刀把子在人家手里呢!
王老蔫没有参与喧哗,他蹲在自己的麦田边,看着那一片在春风中摇曳的嫩绿。
五成…
这个数字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在他沉寂已久的心湖里荡起了一圈涟漪。
他想起自己死在劳役中的儿子,想起饿得浮肿最后咽气的妻子,想起在庄园主皮鞭下佝偻了一辈子的自己。
如果…
如果早些年,能有五成归自己…
但他不敢信。
希望越大,失望越痛。
他只是更沉默地侍弄着田地,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在供奉一个虚无的神祇。
他小心翼翼地除草,捉虫,学着农官教的法子堆肥。
他把那块小小的麦田看得比命还重,这不仅仅是为了可能的收获,更是他在这陌生而残酷的世上,唯一能抓住的、似乎还有点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蹲在田间地头的他,不再是曹军的降卒,不是囚徒,而是成了一个农夫,一个在等待命运宣判的农夫。
直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