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0章权棋难驭千军变,江浪暗涌百舸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冏是斐潜伸出去的触角,但是触角并不能等同于斐潜自己的手脚。  

其他将领兵卒,也同样是如此。  

斐潜如今也渐渐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同样也无法回头了。  

总不能说将所有的指挥权都收回来,然后斐潜在脑袋里面装一个小系统,眼前顶着一张小地图,手里捏着一个小鼠标,随时随刻进行多线程操作吧?  

早期的时候,斐潜还能去调整一些碰到细节上的问题,现在几乎想都别想。  

若是真的事必躬亲,斐潜就肯定会累死,关键还未必能做好。抓大放小已经成为了斐潜当下必须要适应的工作模式。  

就像是现在。  

传庞令君前来。  

斐潜翻身下马,走到一旁。  

兵卒依旧在行进,长长的队列,激荡而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斐潜默然而立,目光扫过这些兵卒。  

虽然说从外表看起来这些兵卒都相差不多,但是实际上骠骑军兵卒的整体质量已经比不上斐潜在进军关中之后,南北征讨的那一批的水准了。  

不是说后来才来的许褚比不上原先跟着斐潜的黄成,而是兵卒的整体水准无法避免的下降。  

这是一个很简单,也无法避免的问题。  

平均的分母越大,平均值必然是下降的。  

至于后世的某些平均值莫名其妙的会逐年上升,就算是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失业率升高也依旧是不断地上涨…  

那就很不斐潜了。  

人是会老的,会受伤的,一批老兵退伍,必然就有一批新兵补充。  

所以骠骑军作战水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会上下波动,都是属于正常范围。  

也就是说,骠骑军依旧是骠骑军,平均值确实在大汉平均兵卒的水准之上,但是说要这全部的骠骑兵卒,每一个拉出来都能碾压旧有大汉体系的兵卒,那就有些搞笑了。  

即便是斐潜再怎么狂妄,也不可能会认为他手下的兵卒军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争的规模越大,战斗的胜负结果就越倾向于所有兵卒的平均值,而不是具体某个兵卒将领的上限值。小规模的战斗之中,突袭偷袭等非常规的手段,以及将领军校的个人武勇,确实是会改变战局的走向,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非常规手段以及个人的武勇值的比重就会下降。  

斐潜必须适应这种转变。  

这也同样逼迫着将领军校也需要去适应。  

主公。  

庞统到了斐潜身边。  

斐潜点头,示意护卫展开地图。  

河内有曹军,前锋五千余。斐潜指着小平津和孟津一带,姜校尉在此地遇敌,多有交手,各有伤损。  

庞统眯着眼,捏着下巴,思索了一下,此乃曹军虚实之策也。  

虚实之策?斐潜看着地图,士元不妨详细说来。  

庞统伸手指着河内之地,夫河内者,星分参昴,地接王畿。北倚太行而屏燕赵,南襟黄河以卫洛京。昔高祖因敖仓而制楚项,光武据河内以定汉鼎。昔日袁本初拥冀州之众,而河内实为肘腋;如今曹孟德挟天子之令,而怀县乃控襟喉。  

斐潜微微点头。  

河内郡位于大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是连接中原和北方的重要地区。这里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控制了这里就可以沟通南北,下威胁到雒阳,上可寻机逼迫邺城。  

其地四达之衢也,此地之要,西可叩潼关而慑雍凉,东能驰兖豫以撼许县,北渡浊漳则邺城在掌,南出轵关则雒阳震惶。以曹孟德之智,定不会轻弃此地。固有重兵于此,乃应有之意。庞统继续说道,不过这五千之数,上有不足,下则有余,乃试主公是也。若主公实之,则以虚应,若主公虚之,则可转实。  

庞统手指一划,从河内方向划到了兖州之处,若某所料不差,曹孟德大营必然位于此地…上可进河内,驱冀州,下可控颍川,稳豫州,左可守汜水,扼成皋,右可保许县,安谯郡。昔日黑山军出太行,进军兖豫,侵蚀地方,曹孟德便是左右腾挪…某断定,于大河上下,必多有渡口浮桥,曹军可速渡之…  

斐潜皱起眉头。  

有时候计策就是这么简单。  

或者说,任何一个键盘侠都能制定出像模像样的作战计划。  

比如问键盘侠要如何消灭敌军,键盘侠多半就会表示蔑视,说这还不简单?包围啊,前后左右一堵,不就消灭了么?  

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谁都懂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键盘侠来说,若是包围住了,消灭了敌军,那就是敌军将领降智了。反过来没包围住,没能消灭敌军,那就是我方将领降智了。至于在战斗的过程当中,具不具备条件,有没有准备,人员装备士气,训练度新老比等等,都不在键盘侠考虑的范围之内。  

雒阳之北有山,越过山去,才是大河。  

渡口有三个半。  

陕津,小平津,孟津,还有一个五社津。  

五社津较小,陕津相对偏离雒阳更远一些,所以最主要的渡口依旧是孟津和小平津。  

雒阳往东,出口就是汜水关。  

当然,也可以选择走伊阙关太谷关等山道,但是这些山道并不太适合大规模兵力的展开。  

尤其是像斐潜麾下这些骑兵,如果说没有一个宽阔的场所来给骑兵加速,那么骑兵的效用甚至还不如精锐的步兵。  

斐潜在地图上标出的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